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现在科技这么发达也不挖掘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陵墓,地宫为什么现在科技这么发达也不挖掘秦始皇陵?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史记》上的记录,秦始皇陵是秦始皇动用了70万人,用了40年的时间才修建好的。通过这个人数和做工的时间,很难想象秦始皇陵的规模大到何种程度,即便是挖掘恐怕也是无处下手吧。
我们先了解,关于秦始皇陵的基础知识
1、它的规模足够大。
大到什么程度呢?
整体面积将近60平方千米,大概相当于78个故宫的大小。大家可以想想秦始皇陵,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规模了。
若是想要挖掘这么大的一个陵墓,难度多大可想而知,劳力要用多少人,需要挖掘多少年,这个都是要计算的。
这是从秦始皇陵的规模上来说。
2、我们再看看秦始皇陵的深度?
按照《史记》司马迁的记录,说的是“穿三泉,而置棺椁”,这里的“三”还是概述,就是多的意思。
也就是说秦始皇的棺椁,是通过了多层地下水层的,可见,其深度是普通陵墓难以达到的这样的一个深度。
现在的考古专家们经过考察得出的结论是,从表层到秦始皇的棺椁,大概有26米的深度。如此大的宽度和深度,怎样施工呢?
3、比较危险,陵墓里有大量的汞
《史记》司马迁的记录,是秦始皇陵以水银为江河大海。
可见,其陵墓水银有多多。现在考古专家,经过探测已经证明了,秦始皇陵里确实是有大量的汞的。
能够证明秦始皇陵里有汞,也就说明秦始皇陵保存的是十分的完好的,至少是没有被破坏的,因为若是陵墓破坏了,汞肯定也就挥发完了。
汞还是有毒的,若是开挖秦始皇陵,挥发出来的汞很可能给当地居民带来灾难,这个是难以估计的。
通过对秦始皇陵的了解,想要开挖秦始皇陵还是很难的,尽管说现在的科技进步了,也不是太难的事情。
但是,我们还要考虑更多如下的这些事情:
1、现在的技术,达不到能够完好保存出土的文物。
因为这些文物都是埋藏了两千多年了,万一这些东西见了空气就会被氧化了。有的会化为灰烬,有的会掉漆掉颜色。
若是挖出来就毁掉了,这个挖掘就没有意义了。
2、我们现在是挖掘了很多陵墓,但是,考古专家挖掘的陵墓,都是属于抢救性挖掘,就好比修个地铁,建个房屋发现陵墓了,这个时候就要抢救性挖掘。
挖掘的目的主要是保存好文物!
但是,对于那些能够保证完好的陵墓,当然是不会去破坏了,尤其是秦始皇这样的保存的很好且十分有意义的陵墓。
3、秦始皇陵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它存在的意义,比挖掘的意义要大很多。
我们都知道秦朝,战国时期的历史。但是,很多当时的文化都被破坏了,现在唯一存在的就是秦始皇陵了。
我们看到秦始皇陵就能想到过去的历史,战国时期的种种事情,秦始皇统一六国的事情......,它存在的文化历史意义,比挖掘的意义更大。
4、经历了两千多年,很多人的陵墓被挖了,唯独秦始皇陵没有人敢动,这绝不是偶然,秦始皇陵也不是随便就能开挖的。
所以说历经两千多年的秦始皇陵是不能被挖掘的。
其实不管什么时候,挖掘人家的陵墓都是不道德的一件事。所以,不要光想着挖掘这个人的陵墓,挖掘哪个人的陵墓。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国不挖掘秦始皇陵,并不是因为考古技术不足,而是因为发掘秦始皇陵得不偿失。
秦始皇陵是世界上最大的帝王墓,根据《史记》的记载,秦始皇陵前后修建了三十多年,征发劳役上百万人,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秦始皇陵无论是占地面积,还是陪葬品数量,都排在我国历代帝王墓的第一位。
如果发掘秦始皇陵,不仅能够获得大量的珍贵文物,还能够了解到秦朝和战国时期的历史,揭开一些不为人知的历史谜团。然而发掘秦始皇陵,同样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最后还可能给皇陵内的文物造成损失。
一些人认为不发掘秦始皇陵,是因为秦始皇陵内部机关重重,考古学家没有进入秦始皇陵的能力。这种说法的依据是《史记》中记载,秦始皇陵内部有用水银铸成的河流,还有大量的机关陷阱。
然而《史记》同样也记载了项羽盗掘秦始皇陵的故事,在东晋十六国时期,石虎也曾经盗掘过秦始皇陵。五代十国时期,秦始皇陵再一次被盗,以至于北宋建立后,不得不花费巨资重新修复秦始皇陵。这些记载都说明,秦始皇陵远没有我们想象的这么坚不可摧,只要国家允许的情况下,考古学家完全有能力打开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至今没有被挖掘,真正原因是由于我国的考古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不主动发掘保存完好的帝王陵墓。所谓不主动挖掘,就是不挖掘已知的保存完好的帝王墓,这个规定就是为秦始皇陵量身打造的。
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著名的历史学家郭沫若摩拳擦掌,准备在有生之年将国内的帝王陵一一打开,以便于揭开历史上很多不为人知的谜团。郭沫若的这个想法是好的,但是他忽略了文物保护的重要性,每当考古学家打开一个陵墓的时候,都会给文物带来一定的损失。
郭沫若对秦始皇陵一直很有兴趣,由于缺乏考古经验,郭沫若并没有第一个发掘秦始皇陵,而是选择了北京的十三陵作为目标。郭沫若最初想要打开朱棣的长陵,由于当时的技术条件不足,长陵的防御措施又比较坚固,郭沫若最终放弃了长陵,挖掘了万历的定陵。
定陵被挖掘之后,郭沫若发现万历皇帝有先天性的腿病,走路不太方便,为人们揭开了万历皇帝不上朝的秘密。然而在定陵被打开的同时,里面的书画文物都发生了风化,变成了一滩尘土,一些精美的器具,也在见风后面目全非。
挖掘定陵之后,郭沫若马不停蹄的跑到西安,准备挖掘乾陵和秦始皇陵。在有了定陵的教训后,国内的大量专家学者都不支持郭沫若继续挖墓,郭沫若多次申请挖墓,都遭到了拒绝。
从此之后,不挖掘保存完好的帝王陵墓,就成为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现在的秦始皇陵,已经成为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未来挖掘的可能性也比较小。
上一篇:孩子在家里横行霸道,在学校里却性格相反,害怕学生,老师,畏首畏尾的,怎么办?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