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笛卡尔《沉思录》里的"我思故我在" 能不能推理出灵魂的存在?思维是大脑里化学反应出的?
笛卡尔,存在,灵魂笛卡尔《沉思录》里的"我思故我在" 能不能推理出灵魂的存在?思维是大脑里化学反应出的?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笛卡尔《沉思录》里的"我思故我在" 能不能推理出灵魂的存在?思维是大脑里化学反应出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笛卡尔用机械反射和小管子里流淌的“生命力”解释疼痛。关于意识,他认为是大脑里的松果体和身体连接)
感谢邀请。
问题包含着两问——第一问,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能不能推理出灵魂的存在?能呀,在自己的哲学体系里,他就是这么推理的。但是我想,题主可能问的是另一个意思——能不能现实中,就是抛开笛卡尔的体系,推理出灵魂的存在,如果是在“思维”的意义上理解笛卡尔的“cogito”,当然也能。第二问,思维是不是大脑里的的化学反应一类的活动,答案可能要复杂许多。 一,笛卡尔是西方近代哲学的开山鼻祖,他既是哲学家,也是数学家和科学家。他面临的问题,是要发现一些确实和自明的真理,这种真理,每个具有常识和推理能力的人都会承认。他认为,经院哲学不能提供这种知识,在其基础上探讨这样的问题是徒劳的。所以,一方面要确定知识的标准,另一方面必须思考获得知识的方法。笛卡尔关于哲学的基础知识,来自拉夫赖士的教会学校;而他的数学科学素养及爱好,则是全新的时代带给他的。所以,从一开始,他的哲学,就是试图使他掌握的经院哲学符合新科学的要求——因而也必定是走到调和唯物机械论与上帝、灵魂和自由的道路上去。 (关于意识,心理学界盛行“笛卡尔剧院”的说法,明显体现笛卡尔二元论的思想)
二,笛卡尔有两本最重要的书——《方法论》和《沉思录》。这两本书,一开始都是讲的被人们称作“笛卡尔式怀疑”的方法。还原到17世纪上半叶,千万不要小看了笛卡尔的这个怀疑,这等于是公开把《圣经》的神圣彻底抛到了脑后。笛卡尔从对各种的感觉入手。他说,我能不能怀疑我正穿着晨衣坐在炉火旁边?能,因为有时候我实际是裸睡在床上——那个时代的欧洲还没发明也不时兴睡衣睡裤。他说,可是我梦见了我坐在炉火旁——看来梦境和精神病人的幻觉是不可靠的。梦,好像画家,带给我们一些貌似真实的东西,其实未必真实。即便是算术和几何,仍可以怀疑,因为在运算中可能出错,原因可能在我也可能在某个神通广大的恶魔。 (20世纪80年代,心理学家巴尔斯提出了“全局工作空间”的理论解释意识活动,他受到了“笛卡尔剧院”的影响,但大大向前迈进了一步)
三,笛卡尔接着说,不过,总还有我不能怀疑的事情。如果我真的不存在,再狡猾的恶魔也无法欺骗我。我可能不具有肉体,或者我的肉体只是错觉。然而,思维这件事就不一样了——“当我要把一切事物都想成是虚假的时候,这个进行思维的‘我’必然非是某种东西不可;我认识到‘我思故我在’这条真理十分牢靠、十分确实,怀疑论者的所有最狂妄的假定都无法把它推翻,于是我断定我能够毫不犹疑地承认它是我所探求的哲学中的第一原理。”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cogito ergo sum)”,也被通称为笛卡尔的“cogito(我思)”;推导出这个论点的方法,叫“笛卡尔式怀疑”。其实,笛卡尔的“cogito”概念,来自4世纪圣奥古斯丁,就是写了《忏悔录》的那位。在这位被基督教称为圣人的宗教思想家那里,“cogito”不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但在笛卡尔这里,则是他一切哲学的基石。 (脑的活动,存在双通路,腹侧负责感知;背侧负责视觉-运动控制)
四,“cogito”,在笛卡尔的哲学里,可以译作“灵魂”,也可以译作“思维”。“笛卡尔式怀疑”,已经推理出了它的存在。按照他自己的说法,cogito可以和肉体无关。就是说,精神或者思维,比物质确实;而(对我来讲)我的精神又比他人的精神确实。也就是说,他偏向把物质看成是唯有从我们对于精神的所知、通过推理才可以认识的东西。关于以上两点,罗素曾说,“欧洲大陆的唯心论与英国的经验论双方都存在这两种倾向;前者以此自鸣得意,后者为这感到遗憾。最近年来,称作工具主义的那派哲学,一直打算摆脱这种主观主义,……除工具主义是例外,近代哲学对问题的提法有极多是从笛卡尔接受过来的”——这也足见笛卡尔的影响之大。 (笛卡尔认为,除了人,其他动物都是“无感觉的自动体”。科学证明,他的观点是不准确的——动物首先有感觉,其次有疼痛感,然后有趋利避害的本能。不过,感觉确实不等同意识)
五,那么,笛卡尔讲的cogito,真的是一种完全可以脱离肉体独立存在的“灵魂”吗?好像又不是。他含含糊糊地说,cogito存在于人脑的松果腺(体)里。后世的不少心理学家,仍然按照笛卡尔的这一说法,对“灵魂”或“意识”或“思维”展开研究。罗素说,笛卡尔哲学“它完成了、或者说极近乎完成了由柏拉图开端而主要因为宗教上的理由经基督教哲学发展起来的精神、物质二元论”。笛卡尔提出精神界和物质界两个平行而彼此独立的世界,研究其中之一能够不牵涉另一个。那么,如果肉体感到渴的时候为什么精神觉得“难过”呢?《沉思录》中有不少议论——大意是说,肉体和精神好似两个钟,当一个钟指示出“渴”,另一个钟就指示出“难过”。其实,笛卡尔哲学在关于物质界的全部理论,是严格的机械唯物论——活的有机体完全和死物一样受物理定律支配。罗素说:“笛卡尔身上有着一种动摇不决的两面性:一面是他从当时代的科学学来的东西,另一面是拉夫赖士学校传授给他的经院哲学。这种两面性让他陷入自相矛盾,但是也使他富于丰硕的思想,非任何完全逻辑的哲学家所能及。自圆其说也许会让他仅仅成为一派新经院哲学的创始者,然而自相矛盾,倒把他造就成两个重要而背驰的哲学流派的源泉”——很高的评价。 (镜子自我认知实验,用以检查自我意识。黑猩猩通过镜子发现了自己头上的疤痕。但黑猩猩与人的区别在于,没有“社会洞察力”、没有心理理论、没有语言)
六,关于本题的第二问,严格来说,到目前为止,科学还无法对“灵魂”、“意识”、“思维”给出一个完全令人信服的回答。但是,边界是比较清楚的。英国心理学家苏珊.布莱克莫尔说:现在,关于意识,有三类解释:第一类是宗教,“基督教和穆斯林相信永恒、非物质的灵魂,而印度教教徒则相信阿特曼(可以译成灵魂)或心中神圣的自我。在宗教中,仅有佛教否认存在连续的内在自我或灵魂”。第二类是“二元论”,她举了笛卡尔的例子,说现在的很多人仍然持此种观点。第三类是“唯物主义”,她说,“目前这在当今的科学家中是最受欢迎的。唯物论者认为物质是最根本的”,他们必须面对的是,“完全由物质构成的大脑如何产生出意识体验或不可言喻的感质”。所以,科学家们首先需要“界定意识”,比较一致的意见,是赞同人的意识与所有动物抑或生物的“意识”是有质的区别的。第二个重要问题,是不仅仅在哲学层面上,而是在自然科学的机理上揭示人的意识的活动本质及过程。这一方面,有许许多多的实验和成果,至少证明了意识是是生物的活动,也是物理(电)化学(肽)的活动,研究已经进入分子尺度,但还远未到揭示全貌的地步。
上一篇:牛乏力,怎么补?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