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李鸿章不过是直隶总督,为何能左右当时朝局?
北洋,总督,大臣李鸿章不过是直隶总督,为何能左右当时朝局?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都说时势造英雄,晚清的复杂局势需要的就是一群头脑清醒有主见、有魄力的大臣,李鸿章就是当时的佼佼者。他组建的淮军成了晚清时期一股强有力的武装力量,不仅从最初的团练规模成长成了国防军,还肩负起了抵御外敌的责任。淮军的力量不仅分布在中国内地多省,甚至还发展到了朝鲜和越南等地,成了晚清巩固大清基业的重要力量。
不过李鸿章一生都没有在清朝的最高决策机构军机处里任过职,也没有在晚清最重要决策及后的总理衙门任过职,但是在同治和光绪时期的朝政一般都要先问最重要的疆臣,李鸿章就是这最重要的疆臣,所以虽然李鸿章没有在最高决策机构任职,却能凭借直隶总督之职先执朝政,地位不低于军机大臣和总理衙门大臣。后来李鸿章的淮军也从地方团练变成国防军,势力越来越大,李鸿章也成为慈禧太后越来越倚重的朝廷大臣。
随着队伍的成长,淮军的将领也逐渐被提拔重用,当时全国有将近一半的提督和总兵都是出自淮军。因此不论从统治阶层的决策来看,还是从人才的选拔看,李鸿章都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说他能左右朝局,一点不为过。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李鸿章是淮军和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领袖之一,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西式海军——北洋水师,官至东宫三师、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爵位一等肃毅伯。一生参与了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包括镇压太平天国运动、镇压捻军起义、洋务运动、甲午战争等,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近代的每一项历史史时跟李鸿章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李鸿章记得说过,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他已经把自己这代人能做的不能做的都做了,待后世评说吧!
有人说他冥顽不灵,丧权辱国!
中国两千年来的君臣之道不是一朝一夕能改的了的,袁世凯改了被人骂成汉奸卖国贼!每个历史人物之所以能出现在历史上,都有他的独到之处,人无完人!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这才是真正的历史,一味的光辉形象背后的肮脏比明面上的更可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直隶总督是疆臣之首,在督抚中级别最高,但对其他各省并无发号施令之权,更不要说对六部尚书了,历任直督,即使如琦善、崇厚、荣祿等滿员任职时,也仅仅是一省之长,不怎么管其他事务,只有皇帝谘询时才提些建议,对其他各省事更无从置喙。只有在李鸿章任直隶总督时,这个官位的权威才达到了最高峰,外交、内政、军事什么都管,他说句话,写封信,拍一封电报,各省督抚都当作命令来奉行。那些督抚若是淮系的自不必说,即使非淮系的,见到李的手谕,也大多照办。实际上,李说的话,一般情况下,皇帝也不敢驳回。例如\"马关条约\"草稿送到朝廷时,还有\"中俄密约\"送到御案上,光绪帝十分犹豫,一时决断不下。慈禧得知后,马上出面,迫令光绪批准。皇帝尚且如此,其他人更不用说了。例如,中法签字停战时,当时的两广总督张之洞非淮系,不听李的招呼,希望在停战前先攻下北宁,增强中方在谈判中的筹码,结果李鸿章一句话,朝廷马上传旨严斥,命令立即照办,前线诸将只好服从。所以各省督抚对李鸿章也只有听话顺从的份,否则,若驳了李的面子,不要几天,同样内容的圣旨就会下来,你还是得照办!
正因为如此,马关谈判前,日本内阁总理伊藤博文拒绝与清朝全权大臣张荫桓、邵友濂会谈,说这等小官,不配讲和,你们说了话不作准的,必须李鸿章来才行;俄皇加冕,清廷派王之春为贺使;俄国公使马上到总理衙门拍桌子了:\"俄皇加冕,典礼最隆,你们竟派这等位卑望轻之人为贺使!什么意思?藐视我国吗?\"总理衙门慌忙询问须派何等大员,方配贺使?俄使说:\"非资望如李中堂不可!\"清廷只好照办。后来,李鸿章到俄国办完事,又去欧洲各国,都受到隆重款待。
所以,并非直隶总督这个职位有多么了不起,而是李鸿章身为淮系首领,势力盘根错节,实在太重要了!換了一个人来当直督,就没这样大的权力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關鍵是還有軍機大臣這個頭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清朝末期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从陕西回来后发现能依靠的人只有李鸿章一人而已,洋人谈判指名道姓只和李鸿章谈,他们就是要让李鸿章背签《辛丑条约》这个锅,其实李也很无奈,谁愿意做这种历史罪人?
再一个,李鸿章不是左右朝政。晚清政治满人依靠不上,皖直派系互相伤害,真正办事的人并不多,慈禧太后可以依靠的力量只有那么一两个,李鸿章要养军队,又要变革师夷长技以制夷,都需要钱,而中央给不了钱,所以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都为形势所迫。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