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李鸿章不过是直隶总督,为何能左右当时朝局?
北洋,总督,大臣李鸿章不过是直隶总督,为何能左右当时朝局?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他左右毛线,只有慈禧能左右。内廷有翁同和,地方有张之洞。李鸿章啥时候也没有独断朝纲过。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四手抓,这个实力还是稳稳哒!只不过黑锅背久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可别小看直隶总督,直隶总督必须钦点!其地位远远高于其他各总督。再说李鸿章还身兼北洋大臣、总理衙门大臣、军机大臣等要职,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直隶总督与一般总督可不一样,拱卫京师,一般重臣才能担当。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李鸿章是文华殿大学士,北洋水师大臣,直隶总督,虽然说没入军机处,但权力也不小,有中堂之称,国家三号人物。一号皇帝,二号首席军机大臣,三号李鸿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李中堂不光只是直隶总督,关键是人家还兼着北洋大臣,这个兼职可是斡旋列强的职位,在当时内忧多患的局势,李中堂肯定能左右朝局动向,还有他的北洋军这可是真实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晚清的中国风雨飘摇,但也不乏一些重臣老将为国尽忠,殚精竭虑。与清朝初期不同的是,朝堂之中汉人官员开始占据了清廷的半壁江山,这也说明到了晚清时期汉臣在清朝的作用越来越大。李鸿章作为一个汉臣,在曾国藩之后做了25年的直隶总督,风光一时无两。
虽然直隶总督令李鸿章手握京畿要地的治安、粮饷、河道和边防,是全天下疆臣的首脑但是李鸿章能成为朝廷重臣光靠一个直隶总督的职务是远远不够的,他还兼任了北洋通商大臣,有了这个职务,李鸿章就不再是疆臣,而是朝廷重臣了。清朝在道光帝时期国门被打开,到十九世纪末已经有很多洋人涌入,这个时候对外交涉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所以清朝在道光时期先设立了南洋大臣,负责当时开放的五口通商和对外交涉。1861年清朝在北方又开放了三口,设立“三口通商大臣”,也称北洋三口大臣,设立之初是由崇厚担任,到了天津教案后此职就由直隶总督李鸿章兼任。所有的洋务、海防各事宜,均归北洋通商大臣管理。这就使得李鸿章的权利不仅仅局限于直隶一省,而涉及了全国的对外通商、交涉及处理与洋人传教士有关的事物,后来一些新兴事业也归李鸿章管,如电报、铁路、开矿、外语学堂、新式军队训练及各种军事、民用工业等。
虽然作为北洋通商大臣没有军权,但是李鸿章可是直隶总督啊,管理河北、热河、察哈尔三区,加上李鸿章是淮军首领,自然有一定兵权,这就使得李鸿章不仅仅是管理外交的文官,也是手握兵权的武臣,在朝中自然有很大的话语权。
大学士的称号听上去像是个虚名,没有什么实权,但实际这是晚清时最具有分量的职务。清朝的行政体系是参照的明朝制度,但是在此基础上也做了调整。经过清朝几代统治者的调整,最后在乾隆年间把大学士机构调整成三殿三阁,最尊贵的就是保和殿大学士。历史上最后一位保和殿大学士就是傅恒,在他之后清朝就没设立过新的人选。因此排在第二位的文华殿大学士就成了剩下的两殿三阁中最尊贵的身份。
而文华殿大学士,堪称晚清朝廷中的首辅,这个正一品的官阶,是皇帝身边级别最高的助理。三殿三阁的设置,是有固定的人头数,只有出现空缺才能有人顶替,不会一个学士之位出现两个人。而李鸿章能以汉人的身份补上这个空缺,在大清历史上也是破例了。
别看清廷中长期存在的最高机构是军机处,但是时代不同,皇帝们需要倚重的大臣也完全不同。在同治和光绪在位期间,实际上清朝的统治者是慈禧,她就非常器重李鸿章,在很多国家大事上都要征询他的建议,因此李鸿章在晚清的作用甚至比军机处还重要。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