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水浒传》为什么不以方腊起义为主而以宋江起义为主?
水浒传,梁山,方腊《水浒传》为什么不以方腊起义为主而以宋江起义为主?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为了表扬宋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为水浒传的中心根本不是要写什么起义不起义的事,他只是用一个虚构的故事来举例说明他本来要阐述的论点。三国演义也是,书名已经说了,内容为演义,演义的事件是三国,但他的中心目的并不是闲着无聊把真正的史实演义了,真正阐述的思想看读者的理解了。比方,三国里说曹操是个奸雄,却又说他的字是孟德,而刘备的字却是玄德。曹操逃难遇到吕伯奢,说,宁可我负天下人,莫让天下人负我。我觉得曹操的负,是背负,负起的意思,而有人却认为负是对不起,对不住的意思。如果是对不起,那曹操也脸皮太厚了吧,当着人的面儿直言。水浒中人物的名字起的很有意思,智多星,吴(无)用。及时雨,宋(送)江。鲁,莽撞,偏叫智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宋江在历史上起义,并没有像书中描述的那样,声势浩大,更没有书中的108位天罡地煞。但有一点和书中的主题“官逼民反”是吻合的,当时,宋朝财政困难,于是,朝廷的人士就想了一个办法,将梁山泊八百里的水域,化归到朝廷,当地的百姓如果要在这附近采集、捕鱼、割蒲等,必须向朝廷交付税收。如果违反规定,或者私自去水域,就按照盗贼论处。这一举措,好像是给朝廷创收了。可是,却埋下了一个巨大的隐患。果然,在一个平凡的日子里,当地的农民和渔民的怒气终于被点燃了,其中,就出现了宋江这样一个人物,在这里振臂一呼,索性开始反抗朝廷的道路。于是,宋江起义便有了。
不过,这场在梁山泊的起义,并没有太多的人马,虽然他们也辗转了河南、河北,但范围不算大,在两年内,就被朝廷镇压了,宋江最后被战到走投无路,只能接受招安。
反观方腊,他揭竿起义之后,马上就招兵买马,拉起了百万人马,还攻陷了大宋几十座州县,还出现了称帝和建元,这一阵仗可以宋江带领的起义军大多了,方腊同样是团结了一部分受苦受难的民众,当地的百姓苦于朝廷繁重的徭役和花石岗之负担,只能起兵,一时间,威震东南。虽然最后,方腊的起义也被镇压了,但是方腊的起义要比宋江起义影响力大。
宋朝立国以来,大大小小的起义数百起,宋江起义只是规模和影响比较小的一起,方腊算得上比较大的一次,只是后世之人编故事的时候,把宋江起义夸大了,就比如《水浒传》,使得原本很小的人物,成为了主角。不过,无论是方腊也好,还是宋江也好,都是官逼民反的写照。《水浒传》从社会阶层考虑问题,并写出这样动人的故事,也是我国文化史上的瑰宝,值得后世反复研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小施是山东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题主可能对《水浒传》的成书过程不大了解,才会有这样的疑问。我们一般认为《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但《水浒传》的成书绝非他一人之力。南宋末年,梁山好汉的英雄事迹已经在民间广为流传,其实这就是朴素的民间艺术创作。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人赞》问世后,宋江等人的故事也引起了文人们的极大兴趣。
宋人的《宣和遗事》被认为是《水浒传》的蓝本和雏形,杨志卖刀、劫生辰纲、怒杀阎婆惜等故事已经出现,主要人物林冲、李逵、武松、鲁智深等也有了概貌。元杂剧里水浒故事很多,梁山好汉也从三十六人发展到了一百零八人。施耐庵只是《水浒传》的作者之一,没有他,《水浒传》不可能成书,但光有他,没有之前两百多年无数人的心血结晶,也不可能有《水浒传》。
历史上的宋江起义,规模并不大,除了宋江以外,其他人根本不可考,这给艺术创作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空间。再比如高俅,真实的高俅并不坏,但在《水浒传》中成了恶贯满盈的最大的奸臣。而方腊起义规模很大,正史资料较多,如果以他们为主角,就只能写成《三国演义》那样的书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宋江领导的水泊梁山以招安为目的。并不是完全的造福称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