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理解《红楼梦》将“真事隐去”、借“假语存言”,甄士隐、贾雨村在全书起了哪些作用?
红楼梦,人物,作者如何理解《红楼梦》将“真事隐去”、借“假语存言”,甄士隐、贾雨村在全书起了哪些作用?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甄士隐生活在势利人情之中,但他并不糊涂,他没有住进葫芦庙中,而是住在它的旁边,保持一种超脱的态度,不以富贵功名为念。每日只是“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不到那势利人情中去趟浑水。
考虑到稍后登场的贾雨村,《红楼梦》一开头就端出这一真一假两个人物,用意何在?这是一个很不好破解的谜。我们不能不想到甄士隐在“太虚幻境”看到的那一副联语:“假做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甄与贾,真与假,其实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东西,不可断为两截,那样便是呆看。
如果甄即是贾,我们完全可以把甄士隐看做贾宝玉的先期登场,如果假即是真,我们更可以把甄士隐这个看似过场性的人物看做贾宝玉的真实写照。
事实上,从书中的描写来看,曹雪芹确实是把甄士隐做为贾宝玉的影子来写的,他的人生态度就是贾宝玉的人生态度,他的人生遭遇就是贾宝玉的人生遭遇,他的人生结局也是贾宝玉的人生结局,这种写法很像旧时话本中的“入话”,先说一个类似的故事、人物,然后引出正文。
书中写士隐做了一梦之后,抱了女儿英莲到门外看过会的热闹,遇到一僧一道,那僧指着他念了四句言词,道是:
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后来,果然在元宵节那天他的爱女走失,到第二年的三月,因为葫芦庙内一场大火,连累他家,烧得一干二净,不得已到岳父封肃(风俗)家讨生活,受到慢待,最后随一个跛足道人走了。
很有可能贾宝玉在后来的书中也有类似的遭遇。我们看在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的时候,正和贾母说话儿,府中便发生了一次火灾,这是雪芹在书的开头先做安排,中间再点一次,书的最后,便可能是贾家最终是在抄家之后,又遇火灾,这才“家亡人散各奔腾”,“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当然,“火”也可以理解为“祸”,抱着英莲去玩耍最终走失英莲的那个仆人就叫“霍启”,既可理解为“火起”,也可理解为“祸起”,贾家是在一场如大火一般“接二连三,牵五挂四”的绝大祸事中败亡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
伟大著作《红楼梦》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颗最为耀眼的瑰宝,它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巧妙的艺术性,更有实指暗含、虚实交错、亦真亦幻的玄妙之处,也是本书最大的特点。
作者曹雪芹先生在开卷之初交代:“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故曰‘甄士隐’云云……虽我未学,下笔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故曰‘贾雨村’云云。”正因为他开篇即坦言这两个人物的名字不是白起而是寄情寓意的,所以使得如我等蠢辈略拈读一遍书里面的人名,都能顿觉其中含义。比如在元宵佳节寓意亲人团聚之时,偏偏仆人霍启把主人甄士隐之女英莲弄丢,霍启乃“祸起”也!亦比如甄府的丫头娇杏,只因在花园里摘花之时巧遇穷窘之中的贾雨村,多看了两眼,继而被后来考取功名、升官发财的贾雨村迎娶,并很快在重男轻女的大环境下生了儿子,生完儿子贾雨村的正妻“及时”地死了,给她让了主子的位。真是时运频来、步步高升,“侥幸”之极!
话说甄士隐和贾雨村两个关键人物的名字,承担了“将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曰曰”的作者的宏观大意。因为《红楼梦》是一部反对封建礼教的文学著作,更有批判现实社会的嫌疑,为了不警醒当时的朝廷和权贵,给自己带来横祸,作者曹雪芹先生只好“真事假语”了。
甄即“真事”,贾是“假语”吗?我看人人解红楼,都说是“假语”,可是何为“假语”?又不见解释。我倒觉得,这里的假即有“不是真的”的意思,又有“借”的意思,这假语村言,还有“借着村话来讲诉”的意思。因为作者说:“虽我未学,下笔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大有故意贬低自己谦虚之意:“我虽然没文化,也没有文采,但是我可以借用村言——老百姓拙朴的话来讲故事呀!”
《红楼梦》里,甄士隐和贾雨村是作者笔下搭建的框架,有起承的作用。甄士隐在文章中作为引子出现,为文章的铺开添砖加瓦、奠定基础。作者在第一回里就把他的故事全部写完,一点悬念没留,干净利落。主要写他经历了荣华富贵意气风发和贫病交织的忍侮受辱,最后大彻大悟,出家去了的经历。一方面通过他的故事揭示了人性恶和世态炎凉,另一方面通过他个人的起落和贾府的荣衰一并突出了四大皆空的主题思想,为全篇定下人生如梦似幻的基调。甄士隐虽退出,却因他而起留下了英莲和贾雨村进入故事情节。
同样作为纲要人物,贾雨村似蜻蜓点水般出现,偶尔露头,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贯穿始终。尤其和冷子兴演说荣国府那一回和听门子讲解护官符的那一回,让故事发生的背景环境豁然开朗。
同时,作者通过对贾雨村徇私枉法、营私舞弊、官官相护丑恶嘴脸的刻画,反映了当时官场的黑暗。也通过贾雨村在贾府中时不时出现,表明贾府在官场上互相勾结、同流合污,导致贾府后来被查抄的悲催结果。
《红楼梦》的特点是“草蛇灰线 伏脉千里” 。甄士隐的《陋室空堂》正是对《红楼梦》里的重要人物结局埋下伏笔。而且作为引子的甄士隐在文章的第一回出现,作为呼应,在文章的最后一回又出现,通过跟贾雨村的闲谈,含蓄地交代了宝黛这一干人下世历劫的来龙去脉,完成了《红楼梦》这部伟大的宏篇巨幅。
简单来说,作者曹雪芹通过用假名假姓,来写真事。通过甄士隐和贾雨村的人物活动,进行虚与实、幻与真的转换、交接,进而排篇布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贾雨村这个人物在小说一开始,他就和甄士隐一起出现。我们知道《红楼梦》这本书中,很多人的名字都是有谐音的,有其特殊的含义的。他们两个的名字谐音分别是“将真的事情隐去了”和“用假语村言来讲给你听了”,是这样的一种对应关系。“假语”我们都能理解,“村言”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村野之谈,在野者的话语,跟主流话语不一样的表达,上不了主流台面的表达。读过《红楼梦》的人。对甄士隐的印象一般都比较好,为人比较正直,乐于助人,乐善好施这样的一个人。对贾雨村就难有什么好印象了。“葫芦僧乱判葫芦案”时,他已经昧了良心,特别是后头作者写,他为了讨好贾赦,更主动制造冤案,把民间收藏家石呆子所藏的古扇,抄来没收后献给贾赦。就连浪荡公子贾琏都觉得他这样做太缺德,并因为跟贾赦说出了这类的意思,还遭到贾赦的毒打。贾雨村是个政治投机分子,最后也不会落个好下场。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