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韩信自立为王历史会另有一个三国吗?
井陉,韩信,汉军韩信自立为王历史会另有一个三国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李左车进言不敬处颇多,他以为陈馀不听他的计策,后果会非常严重,这样的观点也很不着调,以以逸待劳的十倍之众,对阵远道而来的疲惫之师,即使不能速胜,也不至于惨败。陈馀的布防虽然愚笨,但也不失平稳,有数量优势,天时地利人和均在自己一边,即使堂堂正正摆开阵势与来犯之敌一决高下,也是稳操胜券的。何况陈馀听了李左车的计策之后,也未必不会派出一股人马扎住处井陉道的狭窄处,从他所谓的二十万大军中拨出一支小部队是小菜一碟,这也是举手之劳的事。对于没有发生的事作推测,旨在表明李左车之计谋并非保全赵国的唯一可行方案。
大战过后,韩信悬赏活捉李左车。在当时的条件下,也不知这个号令如何传达下去。兵荒马乱的,韩信能有多少通信员把他的最新指令传递给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成千上万将士,所以李左车被活捉也是奇事一件。李左车被俘后声称,“成安君有百战百胜之计,一旦而失之,军败鄗下,身死泜上”又是奇事一桩。所谓“成安君有百战百胜之计”,根本不知其所指嘛。论军事能力,陈馀在当时也不是特别强者,其所胜张耳是文官,不能证明陈馀的能力强。根据大战前陈馀拒绝了李左车的所谓高明作战方案的记录,陈馀的军事素养也不过尔尔。作为背水一战的当事人,李左车居然把陈馀之死列了两个地方,更让人百思不解。网络查找一下,泜水即泜河,发源于太行山东麓,流经邢台临城县、隆尧县经宁晋泊注入釜阳河,上游建有临城水库。鄗,古县名。故城在今河北省柏乡县北固城店,与泜水有相当距离,至少有好几十公里。如果确实在泜水发生了背水一战,陈馀也应该是战于此败于此又死于此,而不是战于鄗下,身死泜上。按记录,鄗下不是战场,泜上才是。如果汉军从魏方向由西向东进攻,应该是从西面的泜上至东面的鄗下,陈馀断然没有从没有战斗的鄗下逃至大战的泜上的道理。大概“军败鄗下,身死泜上”说起来朗朗上口,全然不顾两者之间的不吻合处。更奇的是,无论是鄗下还是泜上,距李左车拼命要堵截固守的井陉道至少有百十公里,中间起码隔了一个县!天下哪有这样的战局!说“不终朝,破赵二十万众,诛成安君,名闻海内,威震天下”,这又是一个听起来很带劲,实际上不可能的事。按描述,破赵军杀赵酋都是一天之内的事,那么就不可能“名闻海内,威震天下”。如果李左车是在这种状况下被俘,应该是惊魂未定,怎么说起来头头是道的,太不可思议了。
再强调一下,李左车事迹唯见于此,受到韩信如此推重,后来再无建树并毫无踪迹,此人或者为杜撰出来的人物。此前,韩信传记中的假史就有不少,这一段记载也不例外。
另外,传记中将已为代王陈馀称为成安君,极不合理,而且李左车称陈馀为足下也是怪事一桩。要是司马迁加工,就会作代王馀或赵相馀。《郦生陆贾列传》中郦生说齐的说辞中也称成安君,看来二者是一个来源。所以菜九以为估计这是司马迁生前就在市面上广为流传的成文篇什,其原始面貌就是这样,为司马迁未经加工而直接采用者。陈馀被记为成安君而不是代王,《秦楚之际月表》于汉二年十二月有记曰:“(赵王)歇以陈馀为代王,号成安君。”《史记会注考证》考辨曰:“馀为代王与歇后王赵,同在十月,且馀继歇王代,当互易。号乃故字之误。” 《考证》所论虽然有道理,但应该考虑《史记》称成安君是采用了当时市面成说。因陈馀已是代王,大概司马迁也觉得称其为成安君不妥,所以在月表中加注,而不是笔误,这也是他老人家整齐故事手法。
7.勘察史料地理见背水战之荒谬
因不认可韩信战赵的历史记载,菜九此前已做过很多论述,但所有的论述都是推测当道,且对主体战役论述不够,这显然不足以服众。因为历史记载活灵活现,言之凿凿,如果仅凭背景不合理就定其为伪,估计没有人肯接受。所以,欲坐实韩信战赵历史记录的不合理、不成立,彻底推翻现有记忆,还需要回到战事本身,即考察历史记录到的汉赵战争的过程,考察战争的发生地——井陉这个地方的战场情况,与记录到的战争过程是否契合。再考察传记记载的各个环节是否成立,最终自然能得出此战之成立有无。
其实,韩信破赵及其背水一战如此的不靠谱,不认可者,肯定不始于菜九。只因菜九孤陋寡闻,没有发现古人有何高见,只有今人芦信韵,远在2006年就全盘否定了韩信的军事传奇。具体参见芦笛: 从韩信用兵想到古人如何作战 (凯迪社区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boardid=2&id=1582005) 。芦兄的高明在于,根本不需要像菜九这样将整个事件放置到当时的大背景下考察其真伪,仅凭对古代有限技术手段的理解拆解,就直接否定其成立。被否定的除了破赵一役,还有破魏、破龙且。道理很简单,韩信及其时代,根本没有与其所谓奇兵的联络手段,所以不可能发生预谋的战斗效果。
曾国藩也否认过破魏破龙且,出发点与芦兄一样,但没有怀疑背水一战。因芦兄文章强烈不屑司马迁,所以菜九很不愿意看。但芦兄精神及其对科学手段的运用之精熟,我是非常推崇的,引一段芦兄文字以为致敬:
写了这么多,意思是告诉那些爱国崇古同志: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读书就要像老芦这样,处处疑古,时时勤思,这才配称知识分子,否则不过是个恭承前人雨露的香唾壶罢了。中国现在之所以落在西方后头,就是因为世世代代专出尔等这种人。
菜九没有芦兄的科学素养,但不妨照着芦兄的指引,来个处处疑古,时时勤思,用上自己擅长的死板推理办法,或也足以将韩信的战争故事证伪。
前文已经说过“军败鄗下,身死泜上”之荒谬,所以考察一下背水一战的地理情况很有必要。
根据记录,韩信背水一战的发生地不外乎井陉、泜水,这两处并不相邻,而真实的战争不可能同时发生在两个地方。感谢互联网,菜九不需要亲临当地,就可以方便地从网上查到井陉、泜水的相关资讯。总的说来,历来学者都是侧重于对井陉道战场的研究。也难怪后世学者重井陉而轻泜水,因为在原始资料里的战争过程对泜水没有任何客观描述,多得就是对井陉道、井陉口的形容。通过网络查找发现,韩信的所谓破赵之战主要被记为井陉之战,被记为泜水战者寥寥无几。比起井陉,网络上泜水的频率少得可怜。就让我们先来看看泜水的情况,记录比较简单,只有些微历史遗存。综合《邢台泜河和午河》(邢台信息港http://www.031924.com/news/11211.htm)、《汉初泜水之战》(牛城记忆 - 邢台人文-邢台生活-易网邢台-邢台http://www.ewxt.cn/info-3380-1.html)、《韩信泜水之战》(散淡平人_天涯博客http://blog.tianya.cn/post-1790317-81078375-1.shtml)几文可知, 泜河发源于临城县西部山区,今邢台市辖内丘、临城二县界内尚有泜水故道。分南北两支,在临城县西部汇合,向东流经临城,隆尧,宁晋,与午河汇流后至宁晋县曹家台入浬河。泜河流域面积879平方公里。泜水北岸盘石村一带至今仍流传韩信和陈余背水一战的多种传说。今内丘县西张村村南则有百姓口碑相传之陈余墓。也有说泜水就是现在的元氏县槐河。韩台村就是因此而得名。元氏槐河岸,有韩信点将台,虚设粮冢台。方里新近出土的墓碑有李左车的家谱记录。其他记录估计不出此范围。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