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宋江为什么就非要诏安呢?
梁山,朝廷,水浒传宋江为什么就非要诏安呢?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体制中人,回归体制而已
1.想谋求更好的职位;2.缺乏改朝换代的改革精神;3.梁山的环境及人员构成带来的局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宋江为什么最后一定招安,这个我还真不知道,怎样说的都有,好像没有人完全知道,就是水浒传这部书也是有人说前七十回是施耐庵写的,后五十回是罗贯忠写的,也不知道是真是假,无从考证。我只能按照自己的思路瞎猜,对不对当然也不敢忘下结论,只不过是个人这样认为,任何人都可以反驳,我一点都不会介意。个人认为第一应该是让水浒传流传下去,尽量不触动统治阶级那根神经,水浒传小说是明朝初年完成的,是一部描写造反的故事,听说施耐庵年轻时候是农民起义队伍中张士诚的军师,后来张士诚投降了元朝,施耐庵一气回了家,看到张士诚招安后并没有好结果,所以水浒传才有了悲惨的结局,历史上的宋江据说没有投降招安,水浒传中的宋江是影射张士诚的。由于小说是写造反的,如果施耐庵写宋江造反成功了,当然是假设,那么统治阶级一定会治他的罪,因为朱元璋就是造反成功的,宋江要是造反成功了,朱元璋造反成功就成了彻底的造反了,也就等于承认自己是犯上作乱了,所以施耐庵绝不敢这样去写,为了满足统治阶级的需要,所以要写宋江招安,这样显得统治阶级招贤纳士,是为他们歌功颂德,别看朱元璋是造反成功的,但他不希望别人造反成功,也就是不愿意别人造他的反,为了水浒故事能流传下去,那就按照张士诚的人生轨迹去写,写宋江招安吧!第二个原因水浒传故事本身的原因了,据说历史上宋江起义并没有那么轰轰烈烈,也不像小说渲染的那样,人物都是那么本领高强,显然是夸大了他们这些人本身的故事。从小说的角度来说,投降招安是一条可行的,必须的路线,宋江为什么招安 ,作者赋予了他这个历史使命 ,按照小说中迷信的说法,宋江是一百零八将之首,天魁星,是带领他们回归朝廷,替天行道的,所以最终必须得招安。宋江并不是一开始就有招安思想的,最早提出招安思想的是武松,武松当时犯下惊天大案,不知道将来的出路在哪里,心想,像自己这样犯下迷天大罪的人,只有遇到大赦,接受朝廷招安自己才有希望,不然就得做一辈子土匪了,宋江虽然让武松鼓动鲁智深他们招安,但那个时候并没有形成固定的招安思想,那个时候他还是个临时避难的人,而且有可能他是有反心的,不然不会在酒醉后写反诗,敢笑黄巢不丈夫,那得多大的口气,当初他带领矮脚虎王英,花荣秦明一伙上梁山时,要不是接到家中来信,说不定那个时候就真的上梁山了,从接到那封信,他觉得应该听从老爹安排和梁山画清界限,酒后提反诗又让他不得不面对梁山了,还道村接受九天玄女天书后,宋江的招安思想才正事形成,而且越来越迫切,他想干一番事业,彻彻底底带领梁山弟兄洗涮贼的骂名,为什么说梁山水泊招安是唯一出路呢?因为梁山水泊方圆才八百里,宋江不断的招兵买马,越来越多,他们又不往外发展,不像方腊那样割据一方,只靠抢夺,侵州打县度日,越来越越满足不了这么一支庞大的队伍,这些上梁山的人,不少又的是朝廷里的人,他们也越来越越迫切希望招安重回原来体质,所以招安就是唯一出路,总不能作一辈子贼吧!况且梁山好汉几乎都是单身,就三个女将,和一些家属是女的,大多数人没有后代,那么他们一天天老了,打不动了,也抢不动了,不能等死吧?,最后招安也就成为他们唯一的出路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主要还是宋江想出仕。从开始的押司,到上梁山这段时间,其内心依然放不下仕途。没办法只能上梁山,在梁山,又打起替天行道的大旗,为的是得到朝廷的支持。虽然其口口声声说招安是为了梁山弟兄们的出路着想,但其出仕之心是招安的主要原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施耐庵写宋江受招安的原因
《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全书可分前后两大部分,前半部写“官逼民反”,好汉林冲、鲁智深等一个个被“逼上梁山”,在宋江上山后,写了几场反土豪、打官军的战争;后半部有五个部分组成,即征辽、平田虎、平王庆、平方腊及最后的悲剧结局。
正因为如此,在水浒学界,长期存在着“两种《水浒》说”与“两截《水浒》说”,有学者认为田虎、王庆两部分是后来加的,今所见较早的百回本,征辽之后紧接平方腊。但也有的研究者认为,征辽也可能是插增的,因为第一,征辽的事不同于受招安和平方腊,历史上无迹可寻。其次,和平田虎、王庆一样,征辽中梁山一百单八人无一死亡,而在征方腊时却死伤实在惨重,匪夷所思而又颇不合情理,也难怪让人心生疑窦。
然而,最让人无法接受的还是这本书的思想内容。《水浒传》前半部是写人民反官府,是反映阶级矛盾的,一个个梁山好汉的形象光彩照人;后半部写了宋江受招安,从土匪盗贼摇身一变成为了朝廷镇压其他农民起义的“鹰犬”、“走狗”,写忠臣反奸臣,是反映统治阶级内部的忠奸矛盾,前后反差实在太大。于是,有人说前半部是“英雄传”,后半部则是“奴才传”,系“手闲面厚之徒”的“狗尾续貂”。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