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御前侍卫本事有多大,清朝大将军、大学士为何多为保镖出身?
侍卫,清朝,皇帝御前侍卫本事有多大,清朝大将军、大学士为何多为保镖出身?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御前侍卫本事有多大,清朝大将军、大学士为何多为保镖出身?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清朝的御前侍卫基本上都是来自满洲八旗中的上三旗勋贵子弟和蒙古王公子弟,少数来自汉族和其他的民族。特别是隶属于满洲上三旗贵族出身的御前侍卫,和皇帝的关系基本上都是挺好的,所以御前侍卫一旦外放 做官,做到手握实权的封疆大吏和统兵大将军的不在少数,特别出名的御前侍卫出身的高官包括索额图、傅恒、阿贵、海兰察、福康安、和珅等高官名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方圆论坛观点!
清朝大将军或者大学士虽然有些是皇帝御前侍卫出身。但并不是很多。因为想要当上大将军或许有一丝可能,但是想要当大学士这就非常苦难了。清朝时期的御前侍卫的主要成员都是来自满族和蒙族的勋贵子弟,以及少部分的汉人武进士。虽然这些御前侍卫的品阶都不高(满清时期御前侍卫品阶是正六品到正三品)。但这些御前侍卫都是有人脉有关系的。说白了他们都是官二代。给皇帝做御前侍卫只不过是他们谋一个好出身的地方罢了。
清朝时期以赶考谋求出身进入仕途的一般都是汉人。而满族人尤其是满蒙两族的贵族子弟和皇亲国戚,他们入世的方式要么是皇帝直接提拔任命,要么就是通过给皇帝当侍卫。首先给皇帝当御前侍卫很接近皇上,能获得更多的机会。其次皇上的御前侍卫的升迁途径比其他人要更宽广。而且因为侍卫制度的特殊性和优厚的待遇,也就成为了很多满族贵族子弟不需要通过考虑而获得高官厚禄的一条捷径。
清朝时期比如纳兰明珠,和珅,索额图,索尼,傅恒,富康安等都是侍卫出身的。之所以有这么多人都有过御前侍卫的名头并不一定代表他们真正的做过皇帝的侍卫。有很多人侍卫的名头属于一个荣耀。因为侍卫的特殊性,所以一把来说只有皇帝的近臣才会被赐予侍卫头衔。而一般伴随侍卫头衔的还有一个“宫廷行走”。这个所谓的”宫廷行走”前面一般都再加上一个具体地点。因为皇宫是不允许别人随便进入走动的。而这个“宫廷行走”可谓是十分的彰显荣耀。
实际上不指清朝时期,在唐朝也有类似的事情存在。在唐朝初期一般会对功勋着著的武将授予荣誉称号,而这个荣誉称号一般就是近卫大将军。比如后来成立的千牛卫之类的。千牛卫只要职责就是拱卫皇宫。而给武将增加一个千牛卫大将军的名头就是为了以示恩宠。实际上他们并没有调动皇帝近卫的权利。能调动皇帝近卫的只有皇帝自己。如果他们敢调动皇帝近卫,分分钟脑袋就得和肩膀说拜拜。
再说回清朝,之所以清朝会发生侍卫出身的官员可以当时大将军或者大学士,那是因为清朝的御前侍卫的升迁不会受到文武官员的限制。他们这些人活跃在各个领域之中,是满清皇朝维护稳固统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也几乎贯穿了整个清朝时期。直到太平天国之后汉人如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在清朝崛起,显赫一时的侍卫制度才开始衰败。虽然侍卫制度在满清统治前期是起到了助推作用。但越往后侍卫制度就越显鸡肋。最后的覆灭和时代背景以及满汉之间的矛盾也不无关系。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支持一下。欢迎大家留言探讨发表自己的看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清朝当官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主流的科举制度,另一种跟汉朝有点像,官僚、勋贵、士族、功臣的后代把子弟送到皇宫里当郎官,清朝是八旗子弟(上三旗)、贵族子弟去做侍卫,这样在皇帝身边机会就多了,皇帝看中你了,你就可以平步青云了。
比如纳兰性德的父亲,康熙年间重臣明珠,二十多岁做侍卫,三十岁就是正二品的内务府总管了,三十四岁就是刑部尚书了,这样的上升速度,科举出身的人是很难做到的。
再比如和珅,科举失败,22岁做侍卫,24岁时任命户部右侍郎、军机大臣、总管内务府大臣,27岁任户部左侍郎,兼署吏部右侍郎、兼步军统领,这是什么速度?科举出身的根本不可能。
御前侍卫的官阶是正六品到正三品,品级不算高,但是是皇帝身边人,皇帝信任的人,而且是上三旗,自己的包衣奴才,算是家人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自古就有宰相的家奴三品的官,御前侍卫更是不简单。武功经过精挑细选,方可确保圣上平安。一旦有功就会升迁,做大将军也属一般。做大学士那是文官,多因受到皇上喜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很多人从通讯员或者司机起家就明白了
上一篇:听说金彭质量挺好的,服务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