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古往今来的名士为何喜爱将自己扮演成一位钓鱼者的形象?
渔父,名士,屈原古往今来的名士为何喜爱将自己扮演成一位钓鱼者的形象?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道士张志和堪称渔父典型。那首“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蓑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所描绘的隐遁江湖怡情山水的画面,同样令人向往。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的渔父形象,千百年来定格在多少向往美好生活的人们心中!
就连一国之君的李煜,都曾向往渔父生活,他所作的渔父(二首),同样为人们耳熟能详: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世上如侬有几人。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红楼梦》中有言: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渔父形象,某种程度上正好诠释了这一点,因此古往今来的名士们喜欢将自己扮演成钓鱼者的形象,就不足为奇了。
现如何,保持一分从容、一分休闲,笑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在平淡自然中体验人生的意趣,保持良好的心态,在这个躁动不安的社会,同样具有积极的意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来贤者皆求道,
大道唯觉自然好。
江上清风水中月,
便是道家好禾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首先要确定什么是名士?
名词解释:名士
1. 指名望高而不仕的人。
2. 旧时指以学术诗文等著称的知名士人。
3. 泛指知名人士。
4. 指恃才放达、不拘小节之士。
一般而言符合上述四点中的任意一点就是名士了。
那么名士为什么要“钓鱼”那?
姜太公渭水钓鱼,看过《封神演义》的就应该知道了。姜太公是钓者,周文王是鱼。那鱼饵是什么那?鱼饵就是名气,姜太公经过多方运作,终于提高了自己的身价,成为了周朝的丞相,齐国的祖宗。
姜太公的成功经历给后世有才学之人提供了范本,如诸葛孔明。
刘备三顾茅庐,才请的了诸葛亮。诸葛亮如果只是一个“村夫”,那么刘备会去找他嘛?
名士是垂钓者,君主也是钓鱼者。二者都在选择对方,待价而沽。
因此,名士把自己打扮成垂钓者,给自己增添一份隐士风采,提高身价而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人把钓鱼当成一种休闲的活动。故雅称垂钓。古代文人雅士多喜爱垂钓。乃垂钓的最高境界是“物我两忘”。更能彰显到“钓者闲也”享受其中的乐趣的一种方式?正所谓“一蒿一橹一孤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拍一呼又一笑,一人独占一江秋。”
所谓钓者皆如是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钓鱼者,善思考。冷静,睿智,通事实,达常情。众多钓鱼人都是高管,你知道为什么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概以子牙自居的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才高才有气傲,恃才傲物不是居高临下,只是一种生活姿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钓者,求鱼也,钓是手段,鱼是目的。古今名士都有点恃才傲物、自命不凡,他们既不愿意像红尘中的俗人妥协,有不愿意自己一身的本领被埋没。
为了让自己有一个好名声,直白一点有一个好的台阶,他们选择了“钓”这种手段,目的为的就是遇到一个能够让自己发挥最大能力的平台。
因为是“钓”而不是“求”,所以一旦绝对这条“鱼”不是自己想找的,可以果断的放弃。姜子牙也是三侍纣王三侍文王然后才下定决心“兴周灭商”。
上一篇:现在一切稳定,老公要换城市,说有更好的机会,怎么办?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