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屈原的心情,你们能够体会吗?
屈原,离骚,自己的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屈原的心情,你们能够体会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屈原的心情,你们能够体会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种对修身立功乃至扬名立万名垂青史的紧迫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任何人都渴望功成名就,屈原的意思是马上都衰老了还没有光宗耀祖、显耀门楣。文化人说出来的话比较文雅,大老粗只能来一句一晃就老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封建士大夫的心情何必揣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屈原在《离骚》里感叹:“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说的是“老年渐渐地逼近,我只怕美好的名声还没能树立”。
古人说:“君子有三立:立德、立功、立言。”如果说君子是一棵树,那么“立德”就是树根和树干,根基不稳,枝干不壮,则成不了大器;“立功”就是叶子,花,果实,枝繁叶茂,花果飘香,正是世俗之人追求的美好境界;“立言”就是种子,是生命的延续与精神的传承,君子赖此得以流芳百世,传诵千古 !
名未立而年将老,美人迟暮,英雄白头,来不及了,来不及了,岂不悲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这是一句提醒自己珍惜时光的经典诗词,是屈原在《离骚》中抒发自己情志的名句。
这句诗词直译过来为:老态龙钟的时候渐渐地逼近了,恐怕我美好的名声还没能树立起来。
因为古人讲“三十而立”,作为一个有志之人,就应当为国家为社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名垂青史。屈原是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他希望趁着年轻修身立德,能对国家社稷有所作为。可是屈原却怀才不遇,一腔报复不能施展、发挥,没有机会给自己建功立业,树立美好的名声,他内心非常的无奈和悲衰,可是又没有办法,只能借诗词来抒发心中的郁闷。
论古观今,我且不说别人如何,单说我自己,其实我内心也常常有这样时光飞逝可自己却依然一事无成的感叹。
每每念及至此,我就会有一种惶然的紧迫感,就希望自己不要老得那么快,希望自己身体健壮,能有更多的时日去完成自己的理想。
所以,对于屈原老先生这样的心态,我虽不能说是感同身受,但也可以说是:心有戚戚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意思我已经老了,未来就这样了,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是国家的未来怎么办?
表达了忧国忧民,对国尽忠,却看到国家衰败无能而力的悲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借用唐代崔珏《哭李商隐》中的一句诗“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这也可用于屈原或所有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身上。从《离骚》等诗歌不难看出屈原的惊人才华和远大政治抱负。他在早年受楚怀王信任期间曾担任左徒、三闾大夫之职,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连齐抗秦。但他的为政改革主张触犯了楚国贵族阶层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最后他得知秦将白起率兵攻破楚国都城郢,不禁悲愤交加,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在流放期间,屈原作了《离骚》、《天问》等诗,尤其是《离骚》,在中国乃至世界诗歌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作为一个品行高洁、富有爱国热忱的封建士大夫,目睹国家的种种危机和黎民百姓所受的种种苦难,而自己的耿耿忠心却遭到君王的怀疑和小人的诽谤迫害,屈原的心情无疑是异常悲愤和沉郁的。所以他才发出“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的悲叹。面对国破家亡之痛,生民流离之苦,诗人以自己的惊人才华汇集成一部奇崛愤激、凄凉幽冷而又瑰丽无比的诗篇。
上一篇:你喜欢的人叫你什么呀?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