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您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行万里路,万卷书,知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您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因为二,许多人文、政治、科学大家都是即读万卷书也行万里路。如伟大的领袖毛主席,青年时代游学乡里,体察民情,上了井冈山也时时不忘调查研究,一切的理论、决策都不脱离实际,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胜利。
再如诗仙太白,诗圣杜甫,都不只是读万卷书。李白仗剑游历天下,少陵野老十九岁游历山东临沂,后又漫游吴越,天宝年三载春,在洛阳遇李白,又遇高适,后又相邀寻隐士炼丹药。满腹才华诗书,经过游历社会实践,开眼界,练器识,浸文墨,才会有他们的千古诗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其实不存在这个优劣比较,很多书,不管你走了多少万里也不会比读这些书对自己的智慧和眼界更有提升,譬如百年孤独,譬如时间简史,譬如金刚经,太多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个说法已经屡见不鲜了,许多人把这两者作为递进关系,笔者认为这两者是彼此依存,互相促进的关系,可以用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来做一个总括。
以下拆解成两部分进行说明:
精挑细选,读万卷书,足以丰富你的精神
我给读书加了一个前提“精挑细选”,未经选择的广泛阅读,对于人的发展有一定的益处,但散乱而多样的信息,会破坏人的系统思考,让知识杂乱无章,无法形成思想,也不能进而转化成人的行动。
也就是说,如果在读书之前,没能按照适宜性和实用性进行选择,读书就会是一件浪费时间和金钱的行为,读的数量多,质量却不高,好比人买了满衣柜衣服,却没有一件正式场合能够穿出去的衣服一个样。这种做法不值得提倡。
真正的好书,能够引发人的思考,启迪人的智慧,不光提升人的格局,开拓人的眼界,还能增长智慧,给予心灵的滋养。
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自夸: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相信他读的书里,经典占据的份额是最大的,少不了各种经史子集,还有父母精心选择后的书籍。
所以,当你决定要通过读书来成长自己时,可以借助一些推荐书单,也可以参考名家推荐,当然,还有很多经久不衰的经典读物,不用任何人推荐,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进行选择。
知行合一,行万里路,必能拓宽你的眼界
很多人也许觉得,我一年到头,游山玩水,全国各地都见识过了,别说“万里”了,“几万里”也该有了。那这是真把“行路”当成了“走路”了。
如果“行万里路”就是走路走得远,那么,猫猫狗狗也能做到,大雁什么的,更能远远超越。
故而,我给行路加了一个前提“知行合一”,什么意思呢?就是让你在书里学到的东西,成为你行路时体会到和做到的事情。
说理太抽象,举个例子说明:
书上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在路上的你,有没有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有没有和朋友的交往当中,严守“诚信”这个起码的待人处事标准呢?
书上说,“真诚地赞赏他人”是打开心灵的钥匙,你有没有放下自己固有的成见,在与人的接触中,保持发现的本领,给予他人真诚的赞美呢?
书上说,“闲谈莫论人非,静坐常思己过”,你在行路的过程中,是否管好了自己的嘴,安好自己的心,提升自己的修养呢?
如果只是走到一个地方,留下“来此一游”那个俗不可耐的印记,打个卡朋友圈炫耀一下,就别吹嘘自己行万里路。
如果你的见识和格局没有得到任何改观,行那么些路,和在自家楼下走几圈,区别只是地方不同而已啦。
真正有意义的“行万里路”,必定有着经验和知识的基础,并带着一种对世界的探索和认知的好奇心,不管走到哪里,都要获取有益于生命的营养,可以进而促使自己心灵的成长。
所以,我很反对那种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套话,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走得再远,对人的发展并无太大益处,仅仅是费时、费钱而已;如果只顾读书,却不去现实中实践,那么知道再多,也不过是泡沫,看起来绚烂无比,却经不起任何检验。
说到底,要登天需要梯子,读书就是那把梯子。但真正登天,还得靠人自己爬上去,行万里路就是爬的那个过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老夫才疏学浅,对\"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是谁之言,无可乃至无心去考证。倒是对这段话很有兴趣,使人有开悟之感:“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贵人相助;贵人相助,不如自己去悟;自己不悟,神仙也难相救”。说到底就是一句话:凡书学者,必从于实践;凡事勿靠于人,唯自救也。
读万卷书,实际上就是一个博览群书,累积知识的过程。读书可以增加对人类社会的认识以及对各类事物的了解,是一个不断丰富自己理性认识的过程。但是,只求一味地读书也无大用,必行万里路也。
行万里路,就是融理性知识于实践,了解世间风土人情与自然构成之奥妙,把书本这个“死东西\"与实际这个\"活东西\"相结合,达到活学活用,立竿见影之效果,不断在实践中增长见识,积累经验的过程。
明代书画家董其昌诗曰:画家六法,一曰'气韵生动'。'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然天授。然亦有学得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成立郛郭,随手写去,皆为山水传神。
古人之言,乃经典也。
上一篇:为什么我的皮肤老是惹蚊子咬?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