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您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行万里路,万卷书,知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您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三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本质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思想重在强调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读”与“行”是辩证统一体,不可分割,读书解决理论问题,行路解决实践问题,只有理论没有实践不行,只有实践没有理论也不行。单纯讲书本知识容易走向僵化教条,埋头实践没有理论指导也容易迷失行动方向。正确的做法是多读书、多实践,把理论与实践统一起来,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发现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自己目的,最终走向成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实则就是揭示了“理论联系实际”这句话的重要意义。这也是千古以来颠扑不破的真理!尤其人过了不惑之年,对此感慨更甚!倘若一个人的知识均是在课题和书本上获得,而没有参与到社会实践中,行为就容易与社会活动脱节。即使你有高屋建瓴的格局,也会直接导致曲高和寡的局面产生,这就是不接地气,纸上谈兵,无论是对创业还是发展都是不利的。曹雪芹在红楼梦里说“世事洞察皆学问,人情达练皆文章”,这句话就是告诉人们,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尤其对于一个具有几千年农耕文化的人情社会,社会是多元化价值并存的,人性的善恶一念间!而读万卷书让人明理,行万里路又让人体悟世道艰难!二者缺一不可。如此,方能做到知行合一!如此方能做到人生的从容,达练,深刻,开悟!如此方能自信的迈开前进的步伐,行走在人生幸福的康庄大道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读书多丶实践亦多…是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一个关于学和习的问题。
我在北京学习工作了16年,受微博和公知的影响,是一个非常愤青的人,相信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这种鸡汤,觉得什么都是美国好,印度是最大的民主国家,全民医疗,保障私有财产,中国是世界上只比朝鲜稍好的国家……
2010年我开始环中国自行车旅行,先后到过国内28个省区行程超过4万公里,也去了包括印度在内的10个国家,脚踏实地的去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也反思各种制度的优缺点,阅读各种历史文化书籍,对人性和社会问题进行思考。
随着阅历的增加,我的生活方式和对问题的看法几乎180°转弯。
读书,是让我们通过别人的经验和思想,快速的积累自己的人身经历。但是书绝大部分是理想化的,脱离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是有前提假设的,而这些都是有局限的,所以尽信书不如无书。
行万里路,就是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也是通过实际的旅行和深入的学习思考,才让我对西藏问题和民主制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相辅相成,是学习的两条腿,不可厚此薄彼,顾此失彼!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字面上好像必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人生才算完美,其实不然。
个人理解:读书是好事,只要有时间还是要多读书。从书中可以学到很多不知道的知识和道理,在生活和工作中才能信手拈来,提高生活和工作的质量和速度。
行万里路,是说人的一生是很漫长的,要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人和事。这其中就是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你可以向别人学到很多渡过艰难困苦和处理事情的方法,使生活更充实,工作更顺利。
个人愚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两句话,道出中国文化的一个特色,表明中国文人的一种人生态度,治学经验。二者辩证统一,相辅相成,不能分割,不可偏废。因为一,
如果只是读万卷书,那可能就是″寻章摘句老雕虫\",读死书,死读书,只有学,而无识,最后有\"人生识字糊涂死\",″书读得越多越蠢\"的嘲讽。容易犯教条主义,全然照搬理论,下笔千言,出口成河,理论不联系实际。于政治如王明博古一败涂地,于文学如当今的诗坛多如牛毛的诗人的堆山似海的诗作多为闭门造车的垃圾,于经济更不能纸上谈兵,于军事更更不能推演沙盘,作纸上将军。\"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表达的应该是一件事物的一个方面,强调的仅仅是读书的重要性,并不是入世的唯一标准。\"读书破万卷\"的另一面,支撑它行走江湖的根基应该是\"行万里路\"
行万里路,就是实践,理论联系实际,才会有《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才会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是,实践也需要理论总结,提取普遍真理,用以指导实践活动。没有理论的实践会流于经验主义,于政治成为流寇,于科学成为世俗而不能深入,于经济是小富即安,于文化就是打油诗。
上一篇:为什么我的皮肤老是惹蚊子咬?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