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您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行万里路,万卷书,知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您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
首先简答,作为一个出版了三十多本书的作者而言,立场决定观点,大家当然要读书,还要终生学习,更最好选择读纸质书……之前在回复《读书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如何才能达到读书的最高境界?( https://wukong.toutiao.com/answer/7019261497436569887/
)》中提到,恰好读到吴军博士的《互联网时代,我们为什么还要读纸质书?》一文,谈到了读书问题的方方面面,那就借用其中部分内容,来回应几个和读书阅读相关的话题。那就接着引用来回应此问题。
其实换工作,某种程度上也是“行万里路”的一部分。有些人在一个岗位干了20年,对外面的世界就缺乏了解,有些人两年换一个工作,20年去了10个单位,他的阅历就多一点。我不是鼓励大家要频繁地换工作,但哪怕在同一个城市里,结识不同人,就会长一些见识,这就是“行万里路”广义上的意思。
我在几十年前(大学毕业以后)在外面工作了两年(离开校园),之后又回到校园。我发现,很多那些在校园里工作二三十年的老师们的思维方式和社会上的普通思维方式差了很多。他们象牙塔里待30年,他们也并非不行万里路,比如出去开学术会议的机会也许比外面一般的人多,但即使开学术会议,他们接触到的人,接触到的圈子,还是原来的这些人,所以他们的思维方式会有一个定式。
2、“行万里路”的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到新的地方看到新的风景。很多人花钱去旅行,就做到了这一点。到一个地方看到新东西,看了某地的关键景点,拍照留念,就觉得这样不枉此行。这样既可以休息、还能陶冶情操。但光拍照留念是不够的。
例如,你去一趟法国,除了看了几个大建筑、几幅可能看得懂、可能没看懂的名画以外,还有什么收获呢?回过头仔细想想也没有什么,只是觉得也不错:我辛苦了一年时间在外面放松了两个星期,很开心。
这就是最浅层的“行万里路”,因为哪怕你这样行了100万里路,见识的提高也不多。
第二个层次:有意识地了解一些文化。还有的人去一个地方旅游,会找一个地陪,让他给介绍一些当地的情况。
比如,在梵蒂冈博物馆看一些画,你只会觉得这些画真逼真,色彩真好,过了几百年还能保存得这么好,大部分人可能只能看到这一点。梵蒂冈博物馆有一幅著名油画叫做《雅典学院》,画中每个人的表情、动作都有一定的深意,光看是看不懂的,这就需要一个懂得艺术的地陪给你讲,你才能懂。
我在《具体生活》这本书中里讲了怎样看博物馆,可以给大家做最最简单的,相当于地陪的参考,如果你没有地陪的话就可以带着这本书到世界各地玩。有一些读者朋友,拿着《文明之光》作为参考书到世界各地去玩。
第三层次:在当地居住,与当地人进行深入沟通。很多人到美国开了十次会,对美国的文化其实很不了解,但如果在美国如果读一年书,就会很不一样。每天去教室,周末要到当地的零售店买东西,可能还会跟当地人有一些冲突,也会求助于当地人,这种情况下,你会对当地的人有很深入的了解。所以,现在我旅游的时候,基本上都会跟当地的人进行比较深入的沟通交流。
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当你看到世界多样性的时候,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大家听我的“得到”专栏的时候基本上会得到一个结论,就是:遇到什么事情我都会告诉大家有希望,这个世界有希望、中国有希望。我的信心其实很大程度上就是来自于我的“行万里路”,即我在世界各地看到的情况,经过思考,跟别人确认得到的一些结论。
例如“中国有希望”这个观点,是我实实在在地经过深思熟虑、很深很广的观察和研究得出的结论。我通过看历史是怎么发展的,在不同时期什么民族、什么文化、什么体制有希望,才得到这样的结论。
这就是“行万里路”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了解一个真实的世界。我们很多人往往把自己关在一个虚构的世界中,看太多言情小说和偶像剧,想象外面的人都是俊男靓女,想象中未来的生活都是公主、王子的生活,这就把自己放在了一个虚构的社会中,不是一个真实的世界。
“行万里路”是让自己看到一个真实的世界,回过头来再审视自己。这就是“行万里路”的意义。当然这“行万里路”需要结合“读万卷书”,二者可以是互相验证的。
民国初年大学问家王国维先生,在历史学研究上他的地位非常高。在他之前,大部分历史研究都是考据,即根据过去的典籍来做一些分析。王国维先生说这些考据一定要和文物进行相互验证。这就是知行合一,或“万卷书”和“万里路“的结合。
最后,再顺便打个小广告,“陈思进财经漫画”系列第二部《漫画生活中的金融》新鲜出炉、谢谢关注!
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更好的意见吗?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意思是多读书,要学以致用,把在书中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中,要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才能产生最大效能。也就是说,我们要在书中学到、悟到,最后还要在实践中得到。只有我们得到了,才能报效祖国,才能成为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恰恰说明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读书读一辈子,也不过是一具空壳子,华而不实,在生命凋零的那一瞬间,这个人会有一种落寞感,愧疚感,觉得活了这么些年连最真实的那个自己都还没有找到。可惜后悔已经晚矣……
上一篇:为什么我的皮肤老是惹蚊子咬?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