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读好一本书,你有什么技巧或经验?
自己的,把书,一本书如何读好一本书,你有什么技巧或经验?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读的书越多,学到的知识就越多!
朋友们!
把书用心读至薄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好问题。怎样把书读薄,这也是一门值得讲究的学问。这就涉及到怎么学会读书的问题。在此把个人浅见分享一下,供参考,不喜勿喷。世上的书很多,而人的时间、精力与生命有限,不可能把所有的书都读到、读透、读完。
所以,怎样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读到更多的书,读好更多的书,是每个立志或爱好读书的人的共同愿望。要实现这个愿望,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择书。不是每本书都值得读、愿意读、能够读、读得好的,所以要选择公认的好书、自己喜欢读的书和有参考价值的书。当然这种种选择都有一个前提,就是所选择的都是自己能够读好、至少也要能够读懂的书。难懂如《易经》,博雅如莎翁原著,这种类型的书,装装门面可以,若从实用的角度看,不买更好。二是读书得法,即掌握把书读好的方法。不是每本书都要读通、读透、读完的,也不是每本书都能读通、读透、读完的。浏览、通读、研究是针对不同书籍和不同读书目的的三种基本方法。三是读书有序。这里的有序不仅仅是指整体上要有计划、系统地读书,而且着重指要注意读单本书的程序,即先把书读薄,再把书读厚,如此才算读好了一本书。
苏东坡喜欢背书,据称能够把读过的书横念倒背。这只是一种传说,细节不必太深究,但其主旨是可以借鉴的。因为他的这种方法,正是典型的把书读薄的法子。史书上介绍说,苏东坡读书时先将文章的各个部分分别只用一个字概括,然后再分块背诵、研究,这样只要记住那很少的几个字,整篇文章就记住了。子瞻的才气,古今中外及得上的人太少,而且大多数人读书只是消遣,要照抄他这种沉重的法子怕也不愿,还得另找其他路子才成。我个人的意见,是用下面这二种读法来把书读薄:注重浏览。譬如报刊杂志,随便翻翻,学林妹妹一目十行,引以为谈资笑料就行了。碰到打眼的佳作,再细细品味不迟。注重择要。像各种工具书,只在要用的时候看看就够了。至于各种畅销书,名头都来得特大,我的方法,是看看目录就够了。
如此一翻二择,世上的书真厚的也就不多了。但学生求学、学者治学,上面的法子是不行的,还真得用东坡的法子才行,先一小块一小块地读懂、读通、读透,再合成一大块,找出其内部的脉络、规律,用少量的语言进行归纳,这才是做学问时把书读薄的方法。
综上所述,把书读薄的方法有三种,因不同的目的和书籍而采用。但在实际的读书过程中往往是相互结合的。学者也需要娱乐,凡人也可以做学问。基础的东西要研究,佐证的材料要渊博,重点的关节要打通,因书而异,因事而异,因人而异,方才自找 到了读书法的真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读书的时候就是吧里面的重点内容归纳总结出来,找到好的学习方法,这样就可以很精简的知道书里的内容!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把书越读越薄,读到将一本书读成几页纸,将几页低浓缩到几行字,这才算读书读出水平!俗语常言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这就是指读书人最后一定要逆思维地,多层次地,不屈不挠地,不厌其烦地提炼所学,最后将自已所阅之书的精华浓缩成结晶,得出其书中的真理才是读书正道。”书中有女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精于读书,活于读书,善于用书,巧于发挥,精耕出成果,这才是真正读书人之聖道也。相反,若是读死书,死读书则只能成为儒腐的书虫!若靠死记硬背,哪怕是读成”博士”,也只能成博读之士而以,最后也只不过是以博”土”而归土告终,以读书完了又归土而以!土不长物而无成果者,无异于复读机。故劝君莫羡死读人!死读人,读死人,死读必定毒死人。活学活用不在多,博学聚焦在于用,焦点炼石才成金❗博学在于多成,学而不成的无成果者,乃废物一个也。
各位看官,你留心到你身边的读书人是哪种类型的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很容易的事,你爱上一本好书,从第一页读到最后一页,把这书一直读的一字不扇,都背熟,象你随便从头到尾说出来书里的内容时这书就变的很博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茫茫书海,翰墨藏香,读千卷书,行万里路。
读书是充实自我的一种行为,它能让我们学到知识,能增加阅历,能陶怡情操,能获得乐趣。
上一篇:古代秀才读些什么书?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