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大家对小说《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是怎么看待的?
自己的,的人,他的大家对小说《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是怎么看待的?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少平与任何人都不同,他把苦难和痛楚当做他生命中的应当,他有时甚至在渴望这些苦难,他希望通过这些来壮大自己,对于那些舒适,看似美好的生活,他无法再其中活下去,因为那里无法成就英雄。最后他拒绝了到城市去生活,再次回到桐城,回到煤矿,回到他的苦难中去成就自己。
3、《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是一个积极进取,敢于拼搏的青年。生在农村,学习相当艰苦,忍饥挨冻,始终不放弃,反而更加勤奋。小说勾刻他的求学、成长、奋斗、成熟的经历,通过对其周遭社会环境的描写,按照史学家的方式记录了一个时代。从这一点上来看,一沙一世界,一个人即是一个环境,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他的家庭、爱情、理想、朋友以及命运等等无不包涵在小说中。正因为这样,我们才从一个平凡的青年身上看到一个平凡的世界。他性格的成功,在于周遭环境,周围人物这一绿叶的扶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热爱生活,学习。大胆追求自己想要的爱情,热心帮助别人,靠自己体力干活赚钱,这在当时来说,也是个先进青年。就是家庭太困难了,不能在读书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勇敢,善良,有理想,有报复,有担当,敢于与命运做斗争。生于平凡却又不甘于平凡的人。
勇敢,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姑娘,暴打工头。
善良,河南煤矿师傅在工作中不幸离世,他照顾孤儿寡母(秀英嫂子和她的孩子)。
从小就想扒着火车去外面的世界看看。本村的学校没了,当不成老师他,毅然决然的放弃他的小队会计的工作去黄原闯荡。就是不想像他的父亲和哥哥一样当一辈子的辛苦劳动却又总是吃不饱的农民。
这在当时很少有人会有这样的勇气。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高中时看《平凡的世界》总是不由自主的把自己当成孙少平,因为那时我总是有一颗躁动的不甘平凡的心,总是想去看看我外边的大世界,去闯闯,去北京,去天安门,去西藏,去拉萨,渴望被理解,渴望被肯定,想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糟糕的现状。然而现实总是太残酷,孙少平一次次的冲破束缚,但又一次次的被束缚,第一次出去,连杀猪都不会,只能去干力气活,还被自己的亲戚嫌弃,然而,他是有坚定信仰的,就算身在煤窑浑身黝黑,但他的内心是洁白无瑕的,眼睛是明亮的,虽然最终他的结果令所有人失望,但这往往就是现实,平凡的人就是平凡的生活,在平凡的世界中,没有救世主,只有在平凡中默默前行。
现在看《平凡的世界》主要看少平的哥哥少安,因为少安比较贴近现实,少安也有一颗不甘平凡的心,只是少安心思都在农村,想改变糟糕的现实生活,少安比较灵活,他懂得利用关系去争取想要的东西,土地承包他大胆领导村民尝试,第一个做砖窑生产,第一个万元户代表,经历过绝望与惊喜,要我说,少平追求的是精神上的满足,而少安追求的是现实的充实!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人物的内心从未平静。生活在偏远山村,渴望知识,注重精神,希望在外面的天地证明自己。一个20出头的少年,能够走出农村,向命运挑战,试图用自己的双手和头脑来改变和把握自己的命运。并能够不悲不叹,直面现实,脚踏实地,真诚待人。这样的人永远值得我们尊重,哪怕被生活击打的遍体鳞伤,我们也应把他当英雄崇尚。但这样的人,在春天受伤,在夏天一定会好。没有文凭,没有漂亮衣裳,没有一切软硬件包装,经受生活的洗礼,在现实中感悟生命的意义,坚强而自尊的活着,这就是生活的强者。作者笔下的孙少平,跟随作者的笔,一步一步走向成熟。走下大牙湾矿井,成为一名普通矿工,在了解我国矿业落后,煤矿资源珍贵的国情后,滋生了责任感。没有接受调动,没有自己创业,当个80年代的万元户。这种人只有在“公家”才会有安全感和存在感,用一个普通的生命诠释着对国家的意义。象沙漠中的绿洲,珍贵、美丽、止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孙少平这个角色的特征极其鲜明,而且也值得思考,刚开始他是个学生,浑身有那种自古以来文化人的傲气,在对待村里一些事情和哥哥与润叶的感情的问题上,就显现出了他这一特点,他与哥哥有着明显的区别,也许这就是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毕业以后,他不甘心去地里劳动,希望能做个村小学教师,最后又失业了,不得已的情况下,也是在梦想与自尊心的驱使下离开了双水村,做了揽工的活计,即便在揽工的时候也不愿放下手中的书,捧在手里的书和扛在肩上的揽工活计,一边是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美好的向往 一面是生活里残酷现实的压榨,在这个时候汇聚到他的身上,在时时刻刻的作斗争,虽然他选择了揽工,看似是向生活低头了,然而在他的内心处却在挣扎,在向往。他这个角色代表了一大批一大批有志向的人,散发出了这群人的特征,人不能没有理想,但也不能不接受生活里的现实,他与双水村里的村民们既相似又有区别,相似度是他们都面临着理想与现实的折磨,区别是,他采取了与村民不同的方式来应对理想与现实这对儿矛盾。在贫穷面前,他选择了向现实妥协,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以后,他立马走向了自己的梦想。。
上一篇:香菜鸡蛋汤是怎么做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