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有人说关中地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却悄然退出历史舞台,为什么?
关中,地区,中原有人说关中地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却悄然退出历史舞台,为什么?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有人说关中地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却悄然退出历史舞台,为什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关中地区因其地理位置优越,凭借据险而守的优势,从而达到可进可退的战略目的。加之关中平原土壤肥沃,是一个割据发家的好地方。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主要是经济中心、军事重心的东移和大一统国家的形成。
关中形成
历史上的关中地区广泛的指秦岭以北,渭北山脉以南,西起宝鸡,东至潼关的渭河平原和关中平原,后因战国时期秦国战胜魏国,夺取河西地区六百里之地,以崤山之险据守函谷关而将关中地区范围扩大。而函谷关也成为天下第一雄关,有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克”的美誉。
关中地区由黄河、渭河、洛水等水系,土壤肥沃,气候适宜,也成为粮食主产区,秦国凭借关中的富饶和函谷关的坚固,一步步壮大,最终东出灭掉六国统一天下。
必争之地
刘邦在被封为汉中王以后,由汉中入蜀,从而在蜀中壮大,当其欲称霸天下之时,由谋士建议,先灭三秦国,必争关中,方可成事,进可东取,退可自保。因此刘邦灭掉雍王章邯、塞王栎阳、翟王高奴,尽收关中之地,而后也是从关中出征,统一天下。
而作为刘邦的发家之地,刘邦将都城定在长安,而后王莽篡权,后光武中兴,才将首都定为洛阳。
关中衰落
虽然后继王朝里有唐朝定都于西安,但这也是由唐朝的统治基础关陇贵族所决定的,隋唐时期开始兴两都制,以洛阳为东都,说明了关中地区正走向衰落。
经济中心东移动随着中原地区的开发,关中地区的自然条件优势不在明显,关中在唐代以前均为政治中心,人口数量大,因此耕地面积需求上升,关中平原的产出满足不了粮食需求,因此丘陵山区的开垦成为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但随之而来的便是水土流失,加上黄河的泥沙冲击,黄土高原也逐渐形成,自然条件随之恶劣。
而因关中的战略地位重要,因此战乱的摧残也更为严重,秦末的火烧咸阳、汉末的西凉铁骑、晋末的五胡乱华、唐朝的安史之乱、黄巢之乱、唐末的五代十国之乱,关中均受到毁灭性打击,人口流失严重,经济生产受到摧残,也就使关中的经济状况更加不如东方的中原地区。
2. 军事重心转移
因关中为“五关之中”,即函谷关、大散关、武关、萧关、金锁关,是一个天然的关中之国,易守难攻,因此战略地位不言而喻。但随着汉朝开始,加强对西域的管理和联系,来自西方的军事压力陡然下降,因此关中的战略防御地位也随之下降。
但随着北方游牧民族的发展和活跃,来自北方的军事压力陡然提升,关中之地便西的地理位置,不利于国家开展有效的打击。反而长城一带的军事防御显得尤其重要,如果要缩短整条北境线的军事补给,那么军事重心的东移也成了必然的趋势。
3. 大一统国家的形成
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自秦一统局面建立以来,中央政府对于地方的控制始终是一个棘手的问题,秦国为了加强地方控制,秦始皇开始东巡,但这并非长久之计。汉朝地方发生过“七王之乱”,唐朝的“安史之乱”也由地方节度使所为,而地方节度使的问题也伴随着整个唐王朝的始末。
其实在隋炀帝时期就已经发现了中央政府“鞭长莫及”的问题,尤其是河南、山东一带的叛乱由为猖獗,隋炀帝也因此下令于中原地区挑选洛阳修建东都,这也标志着中央集权的国家向中原地区转移政治中心的开始。后大一统国家几乎都将都城选在国土的中心位置,以便加强首都的辐射范围,达到有效控制地方的目的。
因此,关中地区的地位下降,主要是由于经济中心的转移,军事重心的转移,和大一统国家政治统治需求所决定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关中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主要是因为关中地区水源丰富、气候适宜、土地肥沃,是早期的一个主要粮食主产区,再加上东南西北均有天然屏障,进可攻退可守,战略地位自然较高。而关中战略地位的逐渐下降,主要是由于经济重心和军事重心的逐渐转移造成的,而这两点变化又是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导致的。
经济重心转移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关中地区因为水源丰富、气候适宜、土地肥沃,当时便是一个重要粮食主产区,最早的“天府之国”便指的是关中地区,由此可见当时关中的富庶程度。之后随着蜀中地区的开发,而关中正是入蜀的最佳途径,关中、蜀中两个易守难攻的粮食主产区相连,使得关中的战略地位急速升高,这也是从秦汉至隋唐始终选择关中为都城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中地区的经济地位也在逐渐下降,主要是由于以下几方面原因造成的:
1、水土流失严重。由于唐朝以前关中地区长期作为国都的存在,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带来了人口的迅速膨胀,再加上历朝历代向关中大规模移民,人口骤增带来的影响就是耕地面积的增加,但是由于关中地区的地理环境的影响,适宜耕种的地区并不多,于是大量开荒就成为了必然。而开荒的后果就是关中地区的植被遭到了严重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曾经的“天府之国”变成了后来的黄土高原。粮食产量迅速下降,又没有良好的粮食运输渠道,这极大制约了关中地区的经济发展。
2、饱受战乱摧残。正是由于战略地位太高,导致关中地区长期饱受战乱摧残。先有秦朝末年项羽火烧咸阳,后有东汉末年李傕、郭汜、马腾、韩遂先后在攻入长安发生混战,再有西晋末年刘曜发兵攻打长安,“五胡乱华”祸乱关中,再到唐朝“安史之乱”、“黄巢之乱”、吐蕃和回鹘攻破长安,五代十国乱世关中依旧首当其冲。长期战乱导致关中经济遭到了毁灭性打击,人口急剧下降,关中就此一蹶不振,再也没有恢复往日荣光。
3、经济重心南移。由于北方中原地区长期遭受战乱影响,在东吴对江南地区进行开发之后,又历经西晋末年的“永嘉南渡”、“安史之乱”的中原大规模南渡和北宋末期的“建炎南渡”,随着中原地区的士族、农民、手工业者、商贾的大规模南迁,使得江淮和江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从南北朝时期开始,南方便已经开始取代中原成为了全国经济文化中心。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