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有人说满清的剃发异服在全世界看来都是千古奇葩,你怎么看?
满清,汉人,民族有人说满清的剃发异服在全世界看来都是千古奇葩,你怎么看?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发式服饰本身没有优劣之分,都是某一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根据自身生活习惯,传统文化发展形成的具有民族识别感的民族外在表现形式。从这个角度看,满族的剃发留辫不过是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长期共有的生活习俗,满族服饰也是如此,谈不上是千古奇葩。
从外在美观角度看,剃发甚至极端到只在后脑勺只留有容纳一枚铜钱方孔通过的细辫,的确是不太美观,俗称“鼠尾辫”,相比之下,契丹人和西夏党项人在头上留的三股小辫也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满屏幕清宫剧四爷八爷们留的“阴阳头”在康熙年间绝对是要杀头的,满清剃发的面积要到了嘉庆皇帝以后才开始慢慢缩小,直至出现大家常见的“阴阳头”。
不涉及民族歧视和大汉族主义问题,还是汉族人传统的束发发式更加美观大方,掩盖了不少人头型难看的缺陷,也有利于保护头部,更加飘逸自然。
另一方面,满清的圆领马褂马蹄袖圆顶帽都是在女真族长期在东北高寒地区从事游牧生活形成的服饰文化,圆顶帽马蹄袖有利于保暖御寒,游牧习惯决定了必须要紧袖短衣,以方便上下马。这一服饰习惯早在战国时期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军事改革时就体现的比较明显,到了明末时期,游牧民族服饰这一基本特征没有发生大的改变。与游牧民族不同,农耕民族的汉族,除了从事田间山地体力劳动的底层人民也着短衣外,中上层阶层因无须体力劳动,以宽袍博带高冠为美,客观地讲,汉服确实比周边游牧民族服饰更加美观。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觉得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发展的一个历程,一个跨越。虽然它放在今时今日的确有点超出我们的接受范围,但是不代表它的存在或者它在当时的意义就是奇葩,我相信每个民族发展的过程中一定都会有缺陷的地方。每个人的三观和审美都不一样,更何况不同种族不同国籍,他们连中文都不懂,又怎么懂中国文化历史?只是单凭外表来判断一样东西,不觉得很肤浅吗?我觉得我们现在虽然生活的很幸福,但是不代表我们可以忘记,或者随意的站在一个看客的角度来看待我们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和历史。没有那些种种对的或者错的历程和跨越,又怎么会有我们和平幸福的今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站在客观的角度上讲,我觉得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思考这个问题。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特有的风俗民情。我们站在外人的角度,以自己的审美眼光是不能混为一谈的。因为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从小所接触的人群,教育都可能让人的审美标准和价值观不同。大到同一个民族,小到同一村落,我们对一件事物的判别,审美都不一,更何况这个范围扩大到全世界。
满族的发型是具有民族特色的,男子会把前颅头发剃光,后脑的头发编成一条长辫垂下。衣着服装的主要特点是立领、对襟、盘扣等。成年后男子会把前颅头发全部剃去,只留颅顶后头发,编结成辫,垂于脑后,主要是便于山林中骑射。满族人认为发辫是真魂栖息之所,视为生命之本,在战场上阵亡的八旗将士,必将发辫带回故里,隆重埋葬,称“捎小辫”或“金钱鼠尾”。
总而言之,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与风俗民情,到如今,我们更应该以一种包容的态度,携手共进,实现中国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清朝的“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剃头令是反人性的,是古今中外绝无仅有的的罪恶累累的反动的法律。清朝的267年中我汉民族包括满族以外的的少数民族深受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我们永远不能忘记267年的阶级仇民族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清朝确实是一个比较特殊〈怪异〉而且思想很封建\u003c愚昧\u003e甚至腐朽低级趣味但又说不清扯不断的一个〈外星〉人种族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