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孔孟之道有人颂扬有人批判褒贬不一,我们应该怎样认识这个问题?
孔孟之道,思想,儒家孔孟之道有人颂扬有人批判褒贬不一,我们应该怎样认识这个问题?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但有一部分人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的观念里还是骂孔孟骂儒家就是赞成民主就是爱国。这如果用当下的话来讲,是历史虚无主义。
还有一些人是在跟风,就很像特殊时代里的有些红卫兵了,明知道这么做是错的,但大家都做了我不做就显得不好。所以骂孔孟儒道是为了表明立场。讽刺的是这些人恰恰是没有立场的,他们既不知道孔孟缺陷在何处,也不知道孔孟的优秀在哪里,是一群地地道道的可怜人。
第二种人也批判孔孟,但是真的理解孔孟
虽然是统治阶级用以维护统治的思想,但是他们却能看到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关系。这个用马哲也能解释得通,无非就是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次要方面的简单论证而已。
在统治这一角度来讲,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是对立的。但是,儒家思想不在这一层面上,而是在维护社会稳定发展上,这是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共同的追求,两者是同一阵营的战友。社会稳定发展,统治阶级保有自己的统治地位,被统治阶级保有自己的稳定生活。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再有他们意识到一个问题,历史上所有治世的存在,人民生活相对富足,都是按照儒家的方法来治理的。相反,所有乱世出现,百姓民不聊生,都是因为统治者违背了儒家道术。那么这个罪名又怎能强行施与孔孟儒学来背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孔孟之道在中华大地,已传承了两千多年,深深地融入到每个中华子孙的灵魂。无论怎样褒贬,都无法磨去中国人骨子里孔孟之道的痕迹。
孔孟之道与中国人精神
我们知道百年贫弱,任人欺凌的旧中国,是通过抗美援朝战争,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当年中国军队拿着落后的武器,在缺食少衣的情况下,凭什么打败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军队的呢?凭的是大无畏牺牲精神,凭的是每一个中国军人对祖国和民族的无限‘’忠诚‘’精神。
‘’忠‘’是孔孟之道思想的核心之一。也是当代对孔孟之道褒贬最多的。‘’忠‘’在《论语》中首次出现,是学而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意思是替人办事可歇尽全力了?‘’忠‘’:尽己之谓忠。即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一提到‘’忠‘’,大家就想到了忠君愚民。那么当代的中国人还要不要‘’忠‘’的精神呢?往大里说,现在君没有了,或者说变了,变成了党;祖国和人民,我们要不要‘’忠‘’?往小里讲,我们所在的企业;团体;家庭,也要‘’忠‘’。可能谁都不愿意自己爱人不‘’忠‘’,在外面胡来。儿女不愿意父母对家庭不‘’忠‘’;父母不愿意儿女身上发生不‘’忠‘’,受到伤害等等。
现在大家不提‘’忠‘’。流行讲责任;使命;担担等等,说白了就是讲‘’忠‘’。‘’忠‘’是中国人几千年来,传承孔孟之道,已深入每个中国人灵魂的精神,只要有合适的对象随时可以唤醒。
再往深里讲孔孟之道。‘’忠‘’是建立在孔孟之道所讲的‘’孝弟‘’仁‘’的基础上的等等……。所以讲中国人的精神里根本无法磨去孔孟之道痕迹。孔孟之道无论过去,现在,将来都会深深地影响着每个中国人。
当代中国人如何面对孔孟之道。
我们普通人应该抱着取益去弊的态度面对孔孟之道。孔孟之道产生于两千多前,是服务于当时的时代。随着时代变迁,里面肯定有许多已经不适应现代时代的弊端。但孔孟之道的绝大部内容,对我们现在生活,工作和交往还是有指导的现实意义。
比喻,孔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意思是治理千乘之国,做事要敬业认真,还要有诚信。主人还要节俭更要爱护自己国人。要使国人按照时令耕作。
我们普通人虽然治理不了千乘之国,但我们可以照此建设自己的家庭,团队。我在家里做每件事可是认真,对待家人可能诚信。生活上是否节俭,爱护家庭每位成员。特别是按时起居。该休息时按时休息,该学习时绝不干其它事。现在许多人有拖延症,时间利用效率低。市面有许多治疗拖延症,和时间管理的教材。其实使民以时,就是最好的时间管理。
孔孟之道有许多指导我们现实生活,工作,交往的内容。我们普通人传只要承孔孟之道这些对我们有益的内容就可以。不能看到有一点弊端就全盘抛弃。拼命花时间,花精力举证孔孟之道弊端。这不是我们所要做的事。
以上是个人观点。欢迎大家评论留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孔孟之道用今天的覌点看还是正能量多中心思想的忠应当继承忠祖国忠人民难道不应该么?至於不分好坏去吹掤某些历史人物那就叫愚忠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家所说的褒贬不一,这是自身修为的问题了。
什么样的人才会觉得好或坏,对或错呢?有分别之心的人。
人在没有觉悟之前是有分别的,但在觉悟之后大家都一样,没有任何分别,所想所做的东西都指向那个“大道”!
如何正确认。
在正确认识之前有一个前提,前提就是正确认识的动机是什么。因为动机不一样,你所认识的层面就完全不一样。
传统文化里讲过一句话: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君子这个级别就是没有分别之心的。不管你是好的坏的对的错的白的黑的,我都可以拿来用,用来修炼,让自己变的更好。
君子就是自己安身立命。
所以你认为一个君子会怎么看待这个褒贬不一的问题呢?
上一篇:精神损失费是多少?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