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孔孟之道有人颂扬有人批判褒贬不一,我们应该怎样认识这个问题?
孔孟之道,思想,儒家孔孟之道有人颂扬有人批判褒贬不一,我们应该怎样认识这个问题?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过说实话,我本人不太喜欢儒家文化。因为我可能收了西方文化的影响,是个现实主义自由派的人。仁义礼智信那是理想的状态。而人性本来就有阴暗自私的一面。我们要敢于承认这些并且直面这些。而不是遮遮掩掩。深受孔孟之道熏陶的神州大地,伪君子不少,活稀泥的也挺多。大多数人不敢直面冲突,怕得罪人,从而保持中庸,我个人认为这是制约我们这个民族发展的一个致命缺点。不敢面对问题,怎么去解决问题而取得进步呢?社会发展的本质是人们思想的解放和发展。所以,我希望这个时代有一种新的思想体系来取代孔孟之道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句话:批判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认真读几遍论语和孟子就不要随意评价!
只读论语孟子,不读春秋,史记,也不要轻易评价!
没读过佛经圣经,也很难有资格评价圣贤!
人要有所畏惧,畏天命,畏圣人之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对孔孟之道,有人批判,有人歌颂。
最典型的是儒家的主张汤武伐桀纣。儒家认为暴政虐民,把人民当奴才的君主,必须诛杀。孟子谓之:汤武诛独夫。孔子谓之:汤武革命。【革命一词,最早由孔子提出】
韩非子认为孔子是乱臣贼子,居然歌颂汤武弑君之行。这是教唆臣子弑君——仲尼不知忠顺孝悌之道。
韩非子谓之:从主之法,顺主之为,专心于事主者,为忠臣。
韩非子忠臣顺民的标准——寡闻从令。
韩非子还提出了三纲理论: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
韩非子甚至提出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主而诛臣,焉有过!
最后再说一则著名的汤武弑君VS汤武伐桀纣之辩。
儒家主张,只砸君主的铁交椅,而不砸人民的铁饭碗。即不合格的君主应该下岗,暴政虐民的君主应该诛杀。而黄老学派与法家则认为,只能砸人民的铁饭碗,而不能砸统治者的铁交椅。
除了法家和黄老学派外,所有人皆赞同儒家的这一主张。
在汉景帝时期,有一场著名的汤武弑君之辨。黄生代表法家和黄老学派的观点,指出汤武弑君不是受命于天,而是篡杀,汤武是乱臣贼子。而儒生辕固则依据儒家学派的主张,认为桀纣暴政虐民,汤武顺应民心,诛杀暴君,当然是受命于天。黄生则反驳道:桀纣虽然残暴,但毕竟是君主。汤武虽然贤明,毕竟是臣下。君主有过,臣子应该劝谏,这才是忠臣,但汤武不但不劝谏,反而弑君。这无疑是乱臣贼子。儒生最后反问黄生:依子之言,汉高祖推翻暴秦,也是错的吗?
黄生哑口无言,这场辩论以儒家完胜,黄老的完败而告终。
此后,对奴役人民的暴君,必须诛杀。便成为世人的统一思想。
孔子一句汤武革命,致使中国改朝换代不断。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允许信仰不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百花齐放美艳香,百家理论学精昌,百姓勤俭把己帮,百鸟争鸣助健康。勤学智技人自强,文涛武略学发扬,忠孝礼义信久长,德智体美呈吉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贬低孔孟之道的人其实不是在贬低孔孟之道,只是单纯地出于一种反对统治者的理念而已。赞扬孔孟之道的人也不是对儒家思想全都赞扬,而是赞扬那些常见的道理而已。
第一种人多为贬低而贬低
这些人不了解儒家,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他们对统治者有着一种切齿的仇恨,最终扭曲为只要统治者提倡的他们就反对。放在时下来讲,有点像文革时期的红卫兵。因为我们进入现代社会以后,用民主取代了帝制,所以在建国之初把孔孟等优秀的思想也归类为封建文化。当下从意识形态来讲,国家早已经为这些优秀思想平反了。我们来看八荣八耻,看公约良俗,这些都是从我们民族的良知中转化而来的。这些良知哪里来?是几千年在儒家思想“仁义礼智信”等浸染下地不断继承。我们的教育并没有比孔子时代讲学模式有根本改变。
上一篇:精神损失费是多少?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