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如何解释,给我们什么启示?
的人,道德经,下士《道德经》第四十一章如何解释,给我们什么启示?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5.夫唯道,善贷且成。
说文解字:贷,施也!大道啊,就是善于滋养万物并且能够成就万物!
二、给我们什么启示
上一章讲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告诉我们如何返璞归真复归于大道(用反),如何运用大道法则(用弱)。这一章主要告诉我们实际上人世间只有上士懂得大道,而且讲大道在人世间的表象是:若昧、若退、若颣。而德则是若谷、若辱、若不足、若偷,最后若渝。总之都是和我们常人行事的方法相反,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要明白这就都是回归大道的途径方法而不是目的。不少人读《道德经》说他是一本让人颓废、消极的书,原因就是他们只看到老子说要处下、处恶,要守黑、守辱,并没有真正理解老子说这些时都有前提条件,这些都是老子教我们回归大道的方法而已,如果把这些看成目的,那当然是让人消极颓废的书了。
生活中也是一样,由于大家不读古圣先贤的书,只是从网上或者生活中断章取义,只知前半句或者只知后半句,故而与古人告诉我们的意思大相径庭!比如下面这些章句,我们时常只知道前半句或者后半句,又或者我们没有搞清楚说话时的语境: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这里原不是指爱情,而是指彼此间无路可走应另寻他路之意)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方这里是目标方向,学成后好回来孝敬父母,不是要我们死守着父母)
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句尤其受佛家二货倡导,将华夏民族的斗争精神、正直向前的精神消磨殆尽,遗害无穷)
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是度量不是毒)
女子无才便是德(无才不是说要女人不读书而是在男权社会女人不要恃才出来主导,而是要辅助丈夫就可以)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为这里指修养自己以提高自己的能力素质和道德修养)
万恶淫为首(淫在这里是过度的意思,并非男女情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原文解释
1.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周朝的制度:按爵位分为天子、公爵、侯爵、伯、子爵和男爵,总共五个等级。按官位分为君主、卿相、大夫、上士、中士、下士,总共是六个等级。按俸禄管理范围分为天子拥有方圆一千里土地、公爵和侯爵都拥有方圆一百里土地、伯爵方圆七十里,子爵、男爵方圆五十里,总共四个等级。不足五十里的小邦国,不能直接朝见天子,而附属于诸侯国,这种形式,叫做附庸。上士、中士、下士在这里如果这样解释似乎不妥,个人觉得解释为上等智慧(智慧不是指有知识而是指懂得天地万物自然法则)的人听闻讲道,则自强不息的遵循大道法则去做事做人;中等智慧的人听闻讲道,则是将信将疑,觉得大道法则似乎存在又似乎不存在,也就是说他们做事做人时而遵循大道法则时而又背离大道法则;下等智慧的人听闻讲道,则哈哈大笑,觉得简直是胡说,如果他们不笑的话那就说明老子说的道就不是真正的道了。毛主席说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大道也一样,如果普通人(下士)都能懂,那就不是真正的道了。
2.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lèi)。
说文解字:建, 立朝律也。 夷,平也。 颣,丝节也。所以古语就有说:明白大道的人好像愚昧的样子;想要走向大道那么通常都是采用后退的方式(曰反);平坦的大道好像到处打满丝节一样,哪里有真正的平坦大道!
3.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
上等的大德就像山谷一样,因为低洼所以四方水源皆汇集而来;前面老子说要知白守黑、知荣守辱,守黑守辱的前提是要先知白知荣,否则不就真黑真辱了吗?这里大白若辱意思也是差不多,真正明白了却要守辱像是还在黑暗中一样,都是在教我们方法;广大的德从来都不自满,都是觉得自己做的不够,自己德行还不足不会到处展示教育别人(越是有大德的人、越是处高位的人越是说话和气低调,道理如是);试图建立大德的人那就像是偷窃一样,为什么呢?德是大道在天地万物上的体现,你要建立自己的德行不就是偷窃大道吗?说文解字:渝,污也。返璞归真到达大道的境界似乎一切都像是污浊的,水善处下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意思一样!
4.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说文解字:隅,角也。器,皿也,泛指吃饭祭祀用的杯碗瓢盆等器皿。无限大的东西是没有棱角的;精致的器皿是需要精雕细琢的,故而需要时间成就;声音大到一定程度也就听不见了若有若无;一个东西只要有形便有大小,有大小便可认识,而真正的大象是没有形的,可大可小就像道一样;道因为无质无相无色无味,无法描述故而无名!
5.夫唯道,善贷且成。
说文解字:贷,施也!大道啊,就是善于滋养万物并且能够成就万物!
二、给我们什么启示
上一章讲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告诉我们如何返璞归真复归于大道(用反),如何运用大道法则(用弱)。这一章主要告诉我们实际上人世间只有上士懂得大道,而且讲大道在人世间的表象是:若昧、若退、若颣。而德则是若谷、若辱、若不足、若偷,最后若渝。总之都是和我们常人行事的方法相反,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要明白这就都是回归大道的途径方法而不是目的。不少人读《道德经》说他是一本让人颓废、消极的书,原因就是他们只看到老子说要处下、处恶,要守黑、守辱,并没有真正理解老子说这些时都有前提条件,这些都是老子教我们回归大道的方法而已,如果把这些看成目的,那当然是让人消极颓废的书了。
生活中也是一样,由于大家不读古圣先贤的书,只是从网上或者生活中断章取义,只知前半句或者只知后半句,故而与古人告诉我们的意思大相径庭!比如下面这些章句,我们时常只知道前半句或者后半句,又或者我们没有搞清楚说话时的语境: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这里原不是指爱情,而是指彼此间无路可走应另寻他路之意)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方这里是目标方向,学成后好回来孝敬父母,不是要我们死守着父母)
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句尤其受佛家二货倡导,将华夏民族的斗争精神、正直向前的精神消磨殆尽,遗害无穷)
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是度量不是毒)
上一篇:请问现在哪里做饮食生意最好?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