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道德经》中的“无为”为何?
道德经,自然,不为《道德经》中的“无为”为何?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无为,是老子道德经中的核心中的核心,很多人都知到,无为就是顺乎自然,什幺又是顺乎自然,?自然又是什幺?大自然,玄之又玄,的深密又在那?能完全能悟入其义,又能在生活中,展现,流露出来的实在不多,皆停流在自心脑海,心识的表层知解中。
顺乎自然,是自心顺顺于自然,自然是看不见,摸不到,听不见的,宇宙智慧的心,它是「虚」,是「无」是是无限的全智与全能,是超越时空,不生,不灭,的永恒,是本有的清静,亦不为外界现象所动摇的本体,
无为是心识的放下,「是后其身而身先」。谦让,屈下,虚怀若谷,道德经云,「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心识的起心动念,固执己见的我执心,尽思共度量的心,而自认为的自见,自是,自矜,皆是自身的有所为也,违背了内心最深处的自然,虚,静,与道。
如大自然中的水,在道德经中云:「上善如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利万物,不争,屈下,人世间的,真,善,美,无为心,亦復如是。花芬芳了别人,也芬芳了自己。
老子言「天下神器,不可为之,不可执之,」。它是「无为」的,最好的一面镜子,可看清自我人生无为过程中,是与否。人们常在生活中,因习性,不知不觉的落入我执,的有为心中,而不自知,自以为常,殊不知已远离自心深处的根与本,虚与静,
无为是那么间单,但人们反而做不到,人的头脑总是希望是困难的,越是艰难的,去克服它,征服它,最后,自我在生活中,反而迷失了自己,
有为心识的心,层层的乌黑的云,档住了神器的光,无为的光,就难显现了,老子的一而再的,强调无为,就是要敲醒睡梦中的你,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道教始祖李耳,留下五千言的《道德经》,以后庄子等再有所发挥,成就了一个大的流派。
老子尚无为,也是统治者对国民不要过多的干预,国民顺应四时劳作,生活。
王者不依法規,民不胡作非为,则王垂衣裳,而天下治了。
但是老子生话的春秋时期,适逢乱世,无数枭雄在争霸。而这老先生也没有用“文”之地,于是乎,要西出函谷,寻求人生自由。
这一天他骑着一头大青牛,来到关口欲蒙混过关,那知这守关的尹喜,横枪立马,挡住去路。他便近前打探,问尹喜意欲何为,这尹喜并无劫财之意,只淡淡地要求他,须“有为”才能过关。
也就有了宣扬“无为”的《道德经》。
所谓“无为”,无不为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道教始祖李耳,留下五千言的《道德经》,以后庄子等再有所发挥,成就了一个大的流派。
老子尚无为,也是统治者对国民不要过多的干预,国民顺应四时劳作,生活。
王者不依法規,民不胡作非为,则王垂衣裳,而天下治了。
但是老子生话的春秋时期,适逢乱世,无数枭雄在争霸。而这老先生也没有用“文”之地,于是乎,要西出函谷,寻求人生自由。
这一天他骑着一头大青牛,来到关口欲蒙混过关,那知这守关的尹喜,横枪立马,挡住去路。他便近前打探,问尹喜意欲何为,这尹喜并无劫财之意,只淡淡地要求他,须“有为”才能过关。
也就有了宣扬“无为”的《道德经》。
所谓“无为”,无不为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无为,其实就是有为。越王勾践将其利用的滚瓜烂熟,灭国掳妻之恨,表面唯唯诺诺,无一丝作为,暗地里却励精图志,最后灭掉了认为他只能是无所作为的吴囯。韩信跨下受辱,也只能无为,否则他当时若奋起反抗,恐怕他当时就要被扔进河里淹死了,如此,楚汉的历史就要改写。无为乃观其势、行其道,藏龙卧虎,水面平静、水下汹湧的有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读一读佛教的《心经》,你自然会领悟“无为”的含义,重点是“心经”里“不增不减”这句话。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一篇:什么是人居的好环境?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