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谁能说说楷书为什么是书法的基础?是哪些原因支持了这个道理?
楷书,书法,基础谁能说说楷书为什么是书法的基础?是哪些原因支持了这个道理?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的书法史是,甲骨文,金文,大彖小彖,汉隶,章草,行书行草楷书,草书。真正的楷书在唐朝成熟,称之为唐楷。小时候我们在学校里学毛笔字,老师让我们学楷书起有一定道理,但也带来了许多不良后果。无论是打执笔方法还是书写都有其严重不足。后来通过学习中国书法史后才知道学习传统书法贵在正确的方法与全面的认识,。以前的一些认识是片面的,尤其是执笔更是制约了对书法的更好学习。启功老师讲过,楷书要当行书写,行书要当楷书写,就是告诉大家,楷书不能写死板要有行书的气息与灵动,而行书当楷书写,就是行书也要规范,每笔交待清楚笔笔送到,对今后的草书有帮助。另外草书不是草草了事,它比楷书更用心,用笔更讲究,否则草书就成错字了,是非常严谨的。以上是我一点浅薄的认识,望大家批评指正,。另书法的最高境界是以画入字,这点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书确实登峰造极,无人企及。其笔划笔笔兰竹笔意正侧锋并用,千年来独步书坛,真乃奇人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回答。看到这个问题,首先声明我支持“学书根据自己喜好,任选碑帖字体”的观点。学书先学楷,究其原因有三点:一是楷书从字形看,方块字规范美观符合中国人四平八稳的传统审美。二是楷书从笔画看,横平竖直易懂容易入手学习。三是楷书从演变看,与现在简化字相关联,大家惯性接受。
反之,我们不妨再看看其他字体,先秦甲骨文,金文,钟鼓文,以及秦代篆书首先不通用,除书法研究外,大部分人不认识。汉代的隶书与现在简化字差异大,由于字体“蚕头燕尾”的特点,书写不流畅。魏晋的行和草,草书难以认识,不通用;行书比较好认识,入门比较难。
书画作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很简单,因为楷书的学习能够让你很好的掌握汉字的间架结构和线条书写的稳定性。还有汉字的标准书写法,他也是最实用的书体之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前答颇好,综合即全,我何多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笔者认为这应从中国的思维特点及随着社会发展带来的书写工具、书写用途变化等方面来认识这问题。1、东方古代人惯于”观物取象”,因而拼着文字没发展起来。而取象则需形、音、义相配,须需讲求字的笔划写法,于是有出法产生。2、初始文字刻于甲骨,继又铸于铜器,为象形,为美化,为适器,故笔划较为圆满的篆体生,再后刻于竹筒,于是笔划较简而笔划宽扁有力的隸出兴。自毛笔、帛、纸等书写工具发明后,书写更为方便、普及,真、草、隶、篆各体都可书写。3、虽如此,但书法总是以实用好认为主,故楷书渐渐推广流传起来。自科举制度兴,为示郑重,必须首先把字写准、写正、写好,有很长一段时间,考卷及官方文书等还要求必须是舘阁体,所以写楷书的人自然越来越多。4、从习书法的一般规律与要求来说,写好楷书又是写好其它字体的基础,没有这基础,没有这功底,其它的所谓创新,都是无本之本,再花俏、再奇特也无真正美感及长久生命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俗话说得好:万变不离其中!是何意?用它来诠释书法的楷书基本功是再合适不过了!又说谁家孩子不用学走路直接可以成为短跑冠军啦!莫非他是大神啊!莫非他祖辈有这个矫健基因,但那是会摔跤的会摔跤啊!诸葛亮曰:“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静写的楷书是修心的过程,就好比刚进庙里学本领的和尚,不打水煮饭,不扫地撞钟,他能平步青云成为高僧?好!即便会,那日后大多也是我佛之败类!这样的案例还少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应该说是真书是书法的基础。真书也称为正书,真书是对每个不同时期出现的标准书体而言,比如说,春秋战国或者更遥远的东周篆书就是当时的真书,甚至包括为古老的商朝时期的甲骨文都能称为那个时代的真书。到了汉朝,隶书又成为当时的标准字体,所以真书包含篆书、隶书、楷书等等……不同时期的标准字体
上一篇:70后、80后的我们老了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