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果你穿越到《水浒传》的故事中成为了宋江,你会如何决定梁山的命运?
梁山,朝廷,宋朝如果你穿越到《水浒传》的故事中成为了宋江,你会如何决定梁山的命运?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3、孤掌难鸣、独木难支,所以采取一切能够利用的机会,让宋廷疲于奔波,梁山才有机会壮大!
对于梁山来说,赵宋王朝就是一个庞然大物,虽然可以小打小闹的争取民心,一旦宋廷倾国之力进行镇压,并不能支持多久。
所以必须把水搅浑,只有在浑水之下才能摸鱼!
在《水浒》中,被宋廷头疼的四路人马中除了梁山外,还有河北田虎、淮西王庆、江南方腊,所以联合他们共同发难,那么宋廷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被撕得血淋淋的而无法挣扎。因为厢军只是宋军中的地方建设者,也是宋廷收纳社会不安分子的地方,本身宋廷也有冗兵的重病,所以厢军的战斗力是无法和种家军(西军)这种野战军相比的。
当然,宋廷还有自己的大患,即北方辽国虎视眈眈,西北党项龇牙咧嘴,这两支强劲外敌就已经牢牢牵制住了宋军精锐,轻易不敢抽调。
真实历史上,镇压方腊的是西军精锐!
在五方势力的牵制和调动下,以梁山自身的力量夺取京东两路的机遇大大加强!
4、尊孔敬儒,开科取士,培养自己的文人集团!
文人治国、武将安邦,梁山众人大部分都是武人,治国能力是欠缺的。所以培养自己的文人体系,有利于梁山品牌形象的提升!
作为梁山的领头人,树立尊孔敬儒的好口碑,制定好具有前瞻性的革命纲领,就是要告诉天下士子和读书人,梁山和其他义军不同,我们不是草莽,我们拥有一个崇高的理想,我们要做的是一项非常伟大的事情,是要让天地变色,让天下大同!
这对于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心要实现自己理想的儒家想入仕而不得的文人是极具吸引力和诱惑力的,他们这种天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就注定了要对自己的人生做出抉择!
是继续在赵宋集团内进行无数次科举依然无法拿到社会精英入门券苦苦追求,还是加入可以重新洗牌的新利益集团进行效力,这种选择说难也难,不难也不难,在宋廷已经腐败入骨的情况下,选择梁山新力量,“赌”一把的心理还是存在的。
5、结语
我成为宋江,肯定不会选择招安,与其在腐朽的宋王朝旧体系下艰难生存,最后还被毒死,还不如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新世界,带着梁山众人走出一条新的道路!
这样也不枉白白穿越一场!
【我是江东汪郎,带给你不一样的历史视觉!坚持原创,喜欢我就请关注我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记得一位伟人曾给宋江定性,说宋江是投降派,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腊。说明在这位伟人眼里,宋江是坏人。
我认同宋江是坏人的观点。
水浒里的宋江,本是郓城小吏,因为广泛交友,舍得花钱,江湖上声名鹊起,被称为及时雨、呼保义什么的,溢美之辞不绝。
这宋江究竟干了些什么?产生什么效果?正能量和负能量哪个多?
厘清这些问题,才能认识宋江的真面目。
宋江上梁山后,大肆培植亲信。每逢出征,他总以晁盖乃一寨之主不宜轻动为借口,阻止晁盖出征,从而掌握了结识新朋友的主动权。
后来晁盖中箭而亡,宋江表面悲痛,实则心头暗喜。他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谋求招安,完全丧失了梁山这支农民起义军的革命性。
几经周折,宋江最终如愿以偿,后人梁山义军整体加入官军,并征讨田虎、王庆、方腊农民起义军,将这三支义军全部剿灭。
至此,所谓梁山好汉的手上,沾满了起义军将士的鲜血。
宋江逆历史潮流而动,没有革命到底,而是选择妥协投降,把梁山义军带入万劫不复之境,梁山义军折损大半。宋江本人呢,想封妻荫子、光宗耀祖,做梦去吧。等待他的,是奸臣以朝廷名义“御赐”的毒酒。
临死前,宋江找李逵做垫背,让李逵亦喝下了毒酒。无他,怕李逵造反。
如果我穿越到北宋年间做宋江,会和晁盖紧密合作,把前来征剿的如关胜、呼延灼等朝廷忠粉悉数斩首,杀了高俅,与方腊、田虎、王庆等义军联盟,共同推翻腐朽的赵氏封建政权,建立新政权,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既抓文,又抓武,使华夏成为世上最强大的国家。灭辽灭西夏灭蒙,征服安南、日本等小国,使万邦进贡,岁岁平安。
穿越后的宋江,是秦皇汉武后最有作为的华夏君主。梁山好汉和其它义军文武官员共同治理新王朝。
方腊、田虎、王庆等义军首领如想争帝位,宋江、卢俊义、鲁智深等人搞民主选举,谁票数多,谁就当皇帝。公平竞争,不搞宫廷权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前言
我是宋江,字公明,江湖尊称及时雨。我本是郓城一名押司,却喜欢舞枪弄棒,结识天下英雄好汉。承蒙众位英雄豪杰错爱,扶位至梁山寨主。
我心怀鸿鹄之志,欲展报国宏图。曾在浔阳楼留下一诗,心畅所想,写尽鸿业志向。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漫蹉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在下有幸,几经曲折,终成遂愿,一统梁山。仰仗四方英雄豪杰归聚,梁山日壮声势,名动天下。梁山命途多舛,关乎众多好汉人生定数。将来何去何从,输赢成败,全凭我一念之差。既然事关重大,是聚义分庭抗礼,还是招安青史留名。且容我细细道来。
一、学黄巢方腊,割据一方
俗话说:揭竿者难得天下。远说秦末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甚为轰烈。虽得四方响应,建立张楚政权。终不敌秦将章邯围剿,落败而亡。更别说王匡张角,逞匹夫之勇,皆不得善终。
近讲黄巢方腊,两人皆是经略治国之才。当年呼啸山林,名震天下。聚众百万,杀戮四方。眼看势要得逞,可事与愿违,终被朝廷所灭,落个骂名垂世。所谓蝼蚁何敢撼大树,教得英雄识末路。
现今梁山兴起,水陆俱备,颇有揭竿起义之势。众位梁山好汉曾有示教劝说,昏君当道,奸佞专权。何不趁此时机,满城尽带黄金甲,冲天起义进长安。每当有人提及,都被我怒斥骂回。
我宋江才智庸钝,文不中第,武不及元。承蒙众位抬举,暂摄寨位。但忠孝当头,我虽非名门之后,但家境清白。家父曾知我落草,多次书信,以病危相胁。就怕我上山落草,背负贼寇之名,玷污家父清誉。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