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中国古代人口为何在清朝暴涨?
人口,清朝,番薯中国古代人口为何在清朝暴涨?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三、大幅提高的粮食产量
清朝的农业发展达到了我国封建王朝的历史之最据张宏杰的《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中记载:
中国历代粮食亩产量:秦汉每亩为264市斤,隋唐每亩为334市斤,明朝每亩为346市斤,清朝每亩为374市斤。人均粮食占有量:秦汉人均为985市斤,隋唐人均为988市斤,北宋人均为1457市斤,明朝人均为1192市斤,清朝人均为780市斤。
清朝水稻种植开始从南向北发展,对粮食亩产量的提升有一定贡献。更为重要的是,从明代就被徐光启引入的番薯在清朝的得到了大规模的推广,同时玉米、土豆等作物也开始大面积普及,极大的增加了清代的粮食产量。至于人均粮食产量反而变小了,还是由于人口基数变大。
四、气候环境变好
在十七世纪,由于小冰河时期渐渐走向尾声,气候开始变好,全球主要国家的人口都在增加。从十七世纪初到十九世纪末,英国和俄国人口增加七倍多,德国增加2倍多。清朝人口虽然快速增加,但是在世界人口的比例没有太大变化,可见这一时期本身就是人口爆发的时期。
总之,由于清朝安定的社会环境,快速增长的国家经济,迅速提升的粮食产量,以及更加适宜的生存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叠加,清朝人口突然暴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人口在清朝暴涨是有客观的条件的,主要有三:
一,疆域的空前扩大为人口增长提供了空间
清朝版图辽阔,疆域比汉朝、唐朝全盛时代都大得多,宋明两朝更不能与之相比。清朝在庞大的疆域内都建立起了实际有效的统治。当时外蒙古、朝鲜、越南、琉球、今日俄罗斯东部的大片土地都是中国的领土或属地。清朝的疆域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 年) 平定天山南路后达到极盛, 北起萨彦岭、额尔古纳河、外兴安岭、南至南海诸岛、西起巴尔喀什湖、帕米尔高原、东至库页岛, 陆地面积超过1300万平方公里。
二,农业的发展奠定了人口增长的物质基础
有清一代,虽然出现了深耕犁,水利高转筒车等新的农业生产设施,但是和明代相比较,技术上基本上没有多少变化,只是植棉区比明代有所扩大和增多。这一时期,高产作物的引入是农业发展的重要表现。来自美洲的玉米和番薯的引入与大面积种植,为人口增长立下了汗马功劳。
三,社会秩序的基本稳定与清政府的一系列政策为人口增长扫清了障碍
众所周知,战乱不仅会导致社会的长期动荡,还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的损失,是古代中国社会人口增长的主要障碍。清朝自康熙平定三藩以来,虽然依照史书上记载战争依然频发,但纵观这一时期,我们可以看出,这些战争具有规模小、影响小的特征,且主要集中在边疆局部地区。大规模的全国性战争的消失,稳定了社会秩序,为人们安居乐业、繁育后代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时期清政府创造性税收政策彻底解除了盘踞在人们头上的红线,激励了人口快速增长。摊丁入亩是清朝政府将历代相沿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赋役制度的一次重要改革。其主要内容为废除人头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客观上放松了对最底层农民人身控制。
所以在这些客观条件下清朝的人口暴增了,达到了前几个朝代所没有的人口数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是随缘,很开心来回答这个问题。
清朝时期,人口为何快速增长呢?其实,可以快速增长离不开清统治者的励精图治。
清朝时期,康熙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后的近百年的时间里,并没有大规模的战争,使得国内有相对和平的环境来发展经济,不仅如此,还采取了“摊丁入亩”的政策减轻了人民的生活负担,进一步刺激了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人口的增长。
明朝时期,我们国家引入薯类和玉米,但是,真正使得它们被大规模种植的是在清朝。明中后期,薯类和玉米没有大规模的种植的基础,因为明中后期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朝廷没有采取足够措施来防止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农民失去土地,也没有种植新作物的积极性。在清朝时期,土地兼并不严重,由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更名田\",\"摊丁入亩\"等政策的颁行,刺激了广大农民垦荒的积极性,所以,薯类和玉米作物可以被大量种植,极大的提高了粮食产量。而粮食产量的增加,为人口增长提供了物质保证。
良好的和平环境,丰收的粮食水平,不高的税收负担,都极大的刺激了人口快速增长,在康熙六十一年,全国人口为一亿五千万,到了乾隆五十五年,全国人口为三亿,占当时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
虽然人口众多是清统治者的励精图治,但是,清统治者目光短浅自大,当西方沉迷于航海和积极扩张殖民地时,清统治者却紧关国门,对世界的巨变一概不知;不仅如此,清统治者大兴文字狱,不断摧残中国清前的历史优秀文化,也压制着本朝的文化发展,这使得清偌大的疆域里,虽然人口众多,但是,出的大文人大思想家却寥寥无几。
如果觉得我的回答还行的话,希望可以点个关注支持一下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经历了有道无福的崇祯,旱九年涝九年的小冰河时期。中华大地的气候条件趋于稳定,自然灾害的减少就使得粮食的产量有所提高。还有就是明朝时期传入我国的高产作物到了清朝也开始种植,这些高产作物贵族有钱人是不食用的。但对于百姓确实活命的好方法,在减少饥饿的前提下人的寿命和新生儿存活几率都有很大的提高。还有就是雍正时期实行的摊丁入亩,减少了土地兼并也减少了百姓的生活负担。再也就是清朝对外战争发生过一些,但国内确发生的比较少战争的减少,会对人口的增加有着重要的作用。
上一篇:酒真的是孤独最好的朋友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