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刘备真的动员了七十万大军伐吴吗?夷陵之战蜀汉的真实兵力到底是多少?
刘备,蜀汉,万人刘备真的动员了七十万大军伐吴吗?夷陵之战蜀汉的真实兵力到底是多少?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七十万是夸大了,就算是强如曹操雄踞北方要养七十万大军也是极为了恼火的,当然老曹实力雄厚家点足,如果要养肯定是养的起的,但刘备最多就是两州之力,想养七十万大军肯定是不可能的,底蕴是完全不够的,粮草也跟不上,所以刘备保守估计总动员的话或许能够凑齐二十万,这还是穷兵黩武的话,抽调两州巨力的情况,而打仗不可能全部带走,守卫城池各地关口都需要兵力来守卫,所以刘备一方最多出兵就只有十万,家点也最多就是二十万也可能是十五万,甚至可能还没有,夷陵之战蜀汉兵力应在八万到十万之间,其中一半还是跟随刘备南征北战的蜀汉精锐,一半还是征兵来的新兵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真实兵力在4万--5万之间。
刘备的兵分为三路:
第一路:刘备主力军4万左右,全军覆灭。
第二路:黄权江北军,兵力不详,全军投降魏国。
第三路:武陵蛮夷叛军,兵力不详,被平定。
在这里,黄权军和武陵蛮夷暂且不论,因为他们不在刘备的主要军队序列里面。我们只看刘备的主力军。
刘备东征时,孙权给曹丕上书:“刘备支党四万,马二三千匹,往扑秭归,以克捷为效。”
此时的孙权是为了向曹丕请救兵,当时的孙权已经向曹魏称臣,自己被打了,向自己的主子求援,万万没有将刘备兵力说少的道理。因此刘备主力应该是四万。
《三国志•孙权传》记载“前后破(刘备)五十余营”,以一营千人来算,刘备总兵力五万左右,这应该不包括黄权军和蛮夷军。
夷陵之战分为两个阶段,猇亭之战和马鞍山之战。
《三国志•陆逊传》记载猇亭之战“破刘备四十营”。马鞍山之战是刘备收拢败兵的防御战,《陆逊传》记载刘备军“死者万数,备仅以身免。”
综合前面孙权所说的“五十余营”和陆逊传里猇亭的“四十营”,可以基本得出这十营的差距是在马鞍山之战,十营的损失正好差不多是“死者万数。”
所以一营千人,猇亭四万大军兵败。刘备收拢败兵万人,又在马鞍山被击败。
刘备总兵力在4万--5万之间。
其实从《陆逊传》中也可以看出后期刘备的兵力是少于陆逊的。刘备命吴班“率数千人平地立营”,自己率领八千人埋伏在山谷之中。可以看出决战时刘备的兵力最多一万五千人,其余人都连营分散在几百里的战线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蜀汉人口大约在四百多万人左右,与统一六国时的秦国人口差不多,总的军事动员能力理论上为十分之一,即四十万人左右,绝大部分国家基本达不到这个水平,像秦国那样的高比例,是罕见的特例,与战国时期的全民皆兵体制有关,大部分人是非战斗人员,主要从事后勤保障工作。
三国并没有全民皆兵,有资料记录,蜀汉有兵户约十万户左右,每户出一兵,也就十万人左右。刘备征东吴时,汉中是要派兵守卫的、蜀汉各地也要适当兵力守卫(主要城市、关隘、边境地区),汉中面对蜀汉最强的对手曹魏,虽可据险而守,祁山四条进入汉中的主要通道,各放五千人,不算多,还要有点机动兵力,支援危急之处,一万人也不为多,加一块,起码要三万人,其他蜀汉各地,其他边境地区,布置个两万人,应该算少的,刘备能带的出去的,不超过五万人的作战兵力,但五万人出征作战,需要大量后勤保障人员,刘邦曾出军十万,保障这十万大军,就达七十万户,每户三人,就得210万人在后方支持,实际还要多的多,随军保障,前后方补及运输,动用百万人以上不为过。
号称七十万,除五万人的作战兵力,六十多万随军保障人员,也很正常。史书载连营五十余,依东汉军制,千人为一部,由一名将军带领,一部一营,五万人正合五十营之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蜀国灭亡的时候只有94万户,老幼妇孺显然不能打仗,怎么可能有70万大军?演义太夸张了。真有这个数量的军队,后勤就是巨大的问题。
那时候没有铁路公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进入不容易,出来也不容易,70万大军人吃马喂,运粮如果走旱路,需要爬大山,走水路,用小木船过三峡?不可想象。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