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中国教育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到底怎样处理?
学生,教师,老师中国教育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到底怎样处理?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倘若必须要处理好这一关系,笔者认为,只有尊重学生的差异化发展,实施个性化教育,方能处理好师生关系。对于成绩中等及以上学生——主要表现为想学习的学生,教师应耐心引导,积极关心,切不可用消极的语言或行动去打击学生的弱项。对于性格外向的学生,教师应该多了解学生的心理想法,尊重他们的想法,并逐渐引导学生发展有利于人生将来的个性;但对于这部分学生,若教师这么做了,一定会引起家长的反感,毕竟家长们还是希望“子女成龙成凤”。对于内向的学生,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参与集体活动,教师可以用一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去帮助内向的学生尤其是内向且不自信的学生树立信心。
笔者有一位中学数学教师,他所教班级的学生,无论差生还是优等生、无论内向生还是外向生,都与他关系很好。据介绍,他与学生相处,在课堂上是威严的教师;课后时,与学生无话不谈,打成一片。学生们的成绩也都很好。
总之,尊师重教,不仅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文明进步的标志;关爱学生,是时代进步的必然要求。在新时代,只有全民重视教师,教师才会很好的反育学生,师生关系才会良性循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教育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问题的跨度比较大。我是做基础教育的,就以初中教育为例谈谈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1.按照现在新的课程改革中的描述: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组织者,就是组织教学,设计好课堂的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自主,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自主学习;引导者,就是引导学生朝着设计的过程,向着知识的形成和生成的方向思考,探讨知识;合作者,就是与学生一起走进学习过程,探讨知识,提高学习的能力。
2.教师走进教室有两重身份,教和管。前面的课改理念,是建立在每个学生都是好学者的角度来说的。往往教师的教,不仅是教,更重要的是要学生学会所教的内容,不是谁想学就学,不想学就不学。所以,教师还需要管理,既管,还要讲道理,使学生管的心服口服。
3.升学考试的压力,老师要求的严格,在学生的心中就形成了,厉害,敬畏,甚至怕老师,猫和老鼠的关系,当孩子长大,到了初三及高中,学生就会认识的透彻,关系就会更融洽。
4.不同的学生和老师的关系也不一样。学习好的学生,给老师的关系比较融洽,真正的师生关系,解惑的成分大,但毕业以后,很少想起老师,看望老师的不多。学习成绩差的,老师要求的多,讲的道理也多,甚至处罚的机会也多,学生可能就讨厌老师,甚至还有些恨,但毕业了,长大了,还常常想起老师,逢年过节,还会发个短信,问个好,还会常看看老师。
总之,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不能一概而论,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色,关系都不一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新的师生关系,从人格上讲,是彼此平等互相尊重的,是平等的一同游向知识彼岸的朋友,教师是其中的首席代表和最重要的发言人。
从教学角度上讲,教的主体是教师,学的主体是学生,师生构成教与学双边互动过程中的双主体关系。
从教育教学目的看,教师的一切教育活动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也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
从教材角度看,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主导者,有权利根据实际对教材灵活处理,也是教材的选择与参与者、执行者,而不再是教材的传声筒与宣言者。学生也是教材的学习者,也是教材的参与者。
师生关系就是这样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老师对待学生,既是长辈,又是朋友,真心相待,宽严相济。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从教育管理的角度,说起来可能荒谬,目前中国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比较融洽的应当是哥们儿式相处。哥们儿之间需要义气,所以,学生们更愿意为义气听老师的。过去那种师长式管理方式已经不被学生们所接受了。过去的老师是蜡炬,燃烧自己照亮了学生,除了工资不求其他回报。现在的老师没有三分利不起三分早,一切向钱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生必须敬畏老师,老师必须严管学生。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现在,由于孩子骄生惯养,脾气暴躁,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懂换位思考;不懂得感恩;不懂得师道之严。造成老师不敢管,不想管。不听话,不服从管理的学生。 有时适当的惩戒,有助于孩子养成正确的挫折观。有助于孩子养成敬畏长辈、老师的品格。踏入社会易养成敬畏规则、上级的习惯,能较快较宜地溶入社会丶适应社会。
上一篇:现已在上海定居,但户口不在上海,现在小孩读书有问题,如果是你会怎么做?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