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人工智能发展的今天,学生要如何做才能在将来不被淘汰?
人工智能,机器人,人类人工智能发展的今天,学生要如何做才能在将来不被淘汰?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NO8.前台95.6%
机器人前台这两年已经多次登上了新闻标题,话题度最高的是由日本软银公司开发的 Pepper。目前,日本以及欧美多国都已经有医院、银行、电器店之类的机构购买了 Pepper,作为前台接待人员使用。
NO9.客服91.0%
Siri 诞生了这么多年,人工智能取代人工客服在技术上早已能够实现,剩下的就是普及化的问题。近两年,这类人工智能客服平台也逐渐成为了互联网行业热门的创业项目,其中某些产品的回答准确率据说已经能达到 97%。
NO10.人事89.7%
在未来,不单单是员工本身,就连负责招募员工、解雇员工的 HR 也有可能会被机器人取代。
通过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聊天机器人等人工智能技术,机械 HR 能完成很多人力资源管理者所要求的基本技能。
今年 3 月,由北美著名猎头公司 SourceCon 举办的一年一度的行业竞赛中,一个名为“Brilent”的机器只用 3.2 秒便筛选出合适的候选人
NO11.保安89.3%
硅谷Knightscope公司研发的 K5 机器人,拥有 GPS、激光扫描和热感应等多项功能,并备有监控摄像机、感应器、气味探测器和热成像系统,自问世以来,在美国的大型商区中很受欢迎。
NO12.房地产经纪人86%
现阶段,无论是房屋买卖还是租赁,都离不开房地产经纪人。但美国的一些房地产机构近些年开始尝试使用机器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完成交易。
随着人工智能在这一领域的技术逐渐完善,一旦这种模式被行业主流接受,人们又发现绕开中介可以省去大笔佣金,这一职业的前景便岌岌可危了。
NO13.工人,以及瓦匠、园丁、清洁工、司机、木匠、水管工等第一、第二产业的工作60%-80%、
绝大多数来自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工作都被 BBC 的研究人员列为了高危职业,而这些也是很多人在提到“机器人威胁论”时最先想到的威胁。
事实上,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机械大生产对底层工人生计的威胁便已是经久不衰的月经贴。19 世纪下半叶的英国,纺织工人群体内还多次爆发了对抗工业革命的暴动,他们砸毁织布机,以宣泄失去工作的怒意,史称“卢德主义运动”。
NO14.厨师73.4%
基本可以肯定的是,BBC 将“厨师”的危机概率预测为 73.4%,八成不包括中餐厨师。
虽说当下类似披萨机器人、咖啡机器人、酸奶机器人之类的机械厨师已经问世,但哪怕是再智能的机器人,看到中餐菜谱上的“盐/少许”“味精/少许”也得死机。
NO15.IT工程师58.3%
略有些讽刺的是,专家预测,人工智能将给很多公司的 IT 部门带来威胁。它将取代 IT 部门里许多的例行公事,其中又以系统管理、服务台、项目管理与应用支持等营运面最可能受影响。
NO16.图书管理员51.9%
相信不少文艺青年年少无知时都有过类似当“图书管理员”的梦想,但时至今日,就连他们都会明白,博尔赫斯的时代早就过去了,这份工作还是交给条形码和人工智能吧
NO17.摄影师50.3%
而更令人惊讶的是,摄影师这样一份依赖主观审美的工作竟然也被判定为有超过 50% 的可能被机器人取代。
在专家的评估中,图像审美与其他艺术不同,是可以被量化、数据化的。而谷歌也的确开发出了一种试验性的深度学习系统,会模仿专业摄影师来展开工作,从谷歌街景中浏览景观图,分析出最佳构图,然后进行后期处理
NO18.演员、艺人37.4%
在所有常见的艺术创作工种中,“演员”被判定为最容易被机器自动化取代的行业,概率高达 37.4%。
但怎么说呢,撇开科幻小说中用虚拟形象取代真人演员的情节不谈,单单是当下以假乱真的“抠图剧”就让我们对这个行业被取代的前景充满了信心
NO19.化妆师36.9%
总的来看,凡是需要依赖人类审美和社交技能的职业被机械取代的可能性都不算高,比如化妆师。
不过去年,维也纳两位设计师开发了一种据称“有独立审美”的化妆机器人,虽不具备真正的人形,但内置编程系统,被设计师称为“美学数字公式”。
以下,则是取代概率低于三分之一,相对安全的行业。
NO20.写手、翻译32.7%
在语言学习上,机器和人工智能已经走到了一个令人惊叹和警惕的地步。在不久的将来,如果说一个连微软小冰都写不过的文字工作者有 32.7% 的可能被取代,一点也不奇怪。
NO21.理发师32.7%
理发师与化妆师相比,不仅同样有审美上的高要求,安全指数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正因如此,当下市面上一些所谓的“机器人理发师”大多沦为搞笑视频的主角,没有实际效用
NO22.运动员28.3%
无论机器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模仿人类运动,但作为一项职业来说,运动员的立身之本就是人类的肉体凡胎,机械的运动技能再强,也无法与“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相比
NO23.警察22.4%
今年年中,迪拜已经开发了一款“机器人警察”,预计 2030 年投入使用。不过并非用来追击犯罪分子,而是为了帮助市民。它胸前内置平板电脑,可与人类进行互动交流,比如报警、提交文件或缴纳交通违章罚款等。
NO24.程序员8.5%
理论上来说,机器人完成基础的编程工作是完全可行的。不过目前来看,依然只是一个理论上的方案,即便有朝一日实现了,也替代不了所有的程序员。只能像无人驾驶一样,承担更多的驾驶工作,而非淘汰驾驶员本身
NO25.记者8.4%
一个令海外君稍感安慰的数据。研究人员预计记者、编辑的职业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几率仅为 8.4%
NO26.保姆8.0%
相比人工智能,人类另一个无法被机器模仿的特质就是同情心和情感交流技能。因此,在保姆这类真正需要情感投入的职业,机器人尽管能完成大部分工作,但终究很难代替。
NO27.健身教练7.5%
最近各种各样的“机器人减肥顾问”层出不穷。机器人作为减肥顾问,能比人类更加客观具体的看待问题,而且算法全面精准,效果肯定会不错。但无论如何,这些都比不上看见一个真正练出了八块腹肌的教练有激励效果
NO28.艺术家 3.8%音乐家 4.5%科学家 6.2%
无论技术如何进步,人工智能如何完善,对人类而言,创造力、思考能力和审美能力都是无法被模仿、被替代的最后堡垒
NO29.律师、法官3.5%
人类的另一个无法被模仿的能力,就是基于社会公义、法律量刑和人情世故作出判断的微妙平衡。法律不是可以计算、生成的代码,人性博弈更是机器人无法触及的领域。虽然今年诞生了“世界上首个机器人律师”,它的功能仅是帮助不懂法律的人写出符合格式要求的申诉状而已。
NO30.牙医、理疗师2.1%
当代医疗越来越多地被机械操作介入,外科领域尤其。但人类医师无论在伦理上,还是在技术操作上都很难被完全取代。甚至3D打印牙齿植入这样已经可以由机器人完成的手术,过程依然离不开人类医师的诊断和监督。
NO31.建筑师1.8%
近年,有各种各样的“人工智能建筑师”被开发出来,但这些系统仅仅是负责画图纸而已。建筑师真正赖以立足的创意、审美、空间感、建筑理念和抽象的判断都是机器难以模仿的。
上一篇:2019年摆地摊卖什么挣钱?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