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是不是关联一起?
孙子兵法,兵书,军事《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是不是关联一起?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个人看过一些介绍古代兵书的材料,就此谈点看法。总的讲,一部是总体战争战略层面,一部是战役战斗层面。两者地位不同,相隔时间较远。流传影响范围不同。是指导驾驭战争宏观与微观的具体表现,并相互转化。
一、从作者、成书时间及书籍篇目看
《孙子兵法》是古代最著名的兵书,又称《吴孙子兵法》、《孙子》,列《武经七书》即《孙子》、《吴子》、《司马法》、《李卫公问对》、《尉缭子》、《三略》、《六韬》之首。
全书共13篇,5900余字。它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世界公认的现存最古老的军事理论著作。
作者孙武生活在公元前545年至公元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即今山东省广饶县人 ,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后世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当年齐国内乱,孙武逃亡到吴国,过着半自耕农式的隐居生活。
公元前512年,经吴国重臣伍子胥推荐,孙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为将。
他同伍子胥辅佐吴王经国治军,对于吴国的崛起,“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起过重要作用。
《三十六计》是专讲军事谋略的兵书,不分卷。“三十六计”语源于南北朝。据《南齐书·王敬则传》载:“敬则曰:‘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 。
“檀公”即南北朝时期著名军事将领檀道济。
“三十六策,走是上计”这句话的中心思想,即在败局已定,无可挽回的情况下,唯有退却,方为上策。后沿用至今。
后人多认为《三十六计》积累成书于明末清初之际。
1941年在甘肃邠州即今陕西邠县城旧书摊上,发现今所见的《三十六计》,题下注称“秘本兵法”,原本系抄本,无时代,无撰者,以往公私藏书目录均未见著录。同年由成都瑞琴楼兴华印刷所用土纸翻印。此后开始流行。
二、从其主要思想及内容看
《孙子兵法》产生于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大动荡时代,它继承、发展前人的战争经验和诸侯兼并战争的军事实践,揭示了当时具有战争意义的若干客观规律,具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的军事思想,是新兴地主阶级军事理论的开篇之作。
该书13篇,分别论述了“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等问题,总结提出了许多至今仍富于生命力的军事原则。
他从军事征伐优胜劣败基本原理出发,提出了制定作战计划,集中兵力,确定主攻方向,善于实施机动,注意密切协同,创造主动态势,立足不败之地等主张。
对于军事地理、后勤供应、军队建设、对敌政策等,都有若干可贵的见解,值得后人珍视遵循。
《三十六计》作为采集兵家之“诡道”,专讲作战策略的兵书,将历代兵家的各种奇谋诡计,概括归纳为三十六种计策,强调要以智谋取胜。
全书共分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和败战计6套。
其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是处于优势之计。
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是处于劣势之计。
每套又各分列为6计,总共36计。每计用众所周知的成语定名,易懂易记,便于流传记忆。
第一套胜战计,包括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6计。
第2套敌战计,包括无中生有、暗渡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6计。
第3套攻战计,包括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姑纵、抛砖引玉、擒贼先擒王6计。
第4套混战计,包括釜底抽薪、混水摸鱼、金蝉脱壳、关门捉贼、远交近攻、假道伐虢6计。
第5套并战计,包括偷梁换柱、指桑骂槐、假痴不癫、上屋抽梯、树上开花、反客为主6计。
第6套败战计,包括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走为上6计。
每套计谋名称后,附以《易经》爻辞为解语。
通过《易经》中的阴阳变化,推演战争中刚柔奇正、攻防、彼已、虚实、主客、劳逸等对立关系。
解语之后设的按语,多引证宋代以前的战例,孙子、吴子、尉缭子等兵家的精辟语句,搜集归纳不少奇谋方略。
《三十六计》强调,发挥好将帅主观能动性,调动将士主动性、积极性,对战争胜负将起决定性作用。
在歼灭敌人的条件还不充足的情况下,运用无中生有、打草惊蛇、调虎离山、抛砖引玉等计谋,通过人为的努力,造成有利的战机,从而达到歼敌的目的。
三、从战略战术思想看
在军队建设上,《孙子兵法》要求加强军队的训练,具备良好的武器装备,严格军队纪律,实行明法审令,提出了“文武兼施、刑赏并重”的治军思想。
对将帅的选拔培养, 它认为,将是“国之辅也”,并把具备“智、信、仁、勇、严”五个条件的选将,看作是决定战争胜败的“五事”之一,把“将孰有能”列入“七计”之中。
它要求将帅有“知彼知己”、“知天知地”的广博知识和卓越的才能;有“知诸侯之谋”的政治头脑;有能
示“形”、“任势”的指挥艺术;有“进不求名,退不避罪”的责任心;有勇有谋,能“料敌制胜”、“通于九变”;善于用间、“因粮于敌”等等。
在作战方针上,主张进攻、速胜。强调“兵贵胜,不贵久”,要“并力、料敌、取人” ,“避实而击虚”,集中兵力,打敌要害而又虚弱之处。进攻要突然,“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行动要迅速,“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态势要有利,“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
在作战形式上,主张在野外机动作战,把攻城看作下策。要在野外机动作战中消灭敌人,就要善于调动敌人。对于固守高垒深沟的敌人,“攻其所必救”,调出来消灭它。
在作战指导原则上,它强调“致人而不致于人”,争取主动,避免被动。 即“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或示弱“卑而骄之”, 或扰敌“怒而挠之”,或疲敌“逸而劳之”,或间敌“亲而离之”。多管齐下,交替运用。扰敌将的心境,挫敌军的气势,造成敌人的过失,使其弱点暴露,陷于被动。
《孙子兵法》认为,弱军要打败强军,必须采取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办法。“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上一篇:当着你的面“称兄道弟”,背着你的面“阴奉阳违”,怎样远离他?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