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是不是关联一起?
孙子兵法,兵书,军事《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是不是关联一起?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在这六大部中,以占绝对优势的胜战计和处于劣势时的败战计为例:
胜战计: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
败战计: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走为上。
这些在实际的战例中屡试不爽。更奇的是,一些卓越的军事家能灵活运用,并不墨守成规。如抗战中八路军两次在七亘村以同样的手段伏击了日军。这虽不符合用兵不复的通理,却取得了出人意料的胜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由春秋时期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所作,被誉为“兵学圣典”,处处表现着道家与兵家的哲学。
提及古代兵书,除了《孙子兵法》,相信许多人还会想到《三十六计》。这两部军事著作,也常常会因为“气质相仿”而被人们混为一谈,甚至还有人会认为二者实为一体。
那么事实上,《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真的没有区别吗?
《孙子兵法》,创作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典籍。
《孙子兵法》共十三篇,6075字,目录如下:
【始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军形篇】、【兵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 。
《三十六计》,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中国古代汉族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
《三十六计》共分六套,每套又分六计,共三十六计,全书约5000字左右。
▪ 胜战计: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
▪ 敌战计:无中生有、暗渡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
▪ 攻战计: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擒贼擒王;
▪ 混战计:釜底抽薪、混水摸鱼、金蝉脱壳、关门捉贼、远交近攻、假途伐虢;
▪ 并战计:偷梁换柱、指桑骂槐、假痴不颠、上屋抽梯、树上开花、反客为主;
▪ 败战计: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走为上。
《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成书时间有所不同。
《孙子兵法》成于春秋,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而《三十六计》最终成型于明清,它晚于前者2000多年,也就多经历2000年的风雨。
两部著作分处冷兵器时代的两端,中间流淌着千载春秋的血雨腥风。因此有人说,这分别是战争历史的开端和总结。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书籍理念亦有所不同。
《孙子兵法》少有谋略,多为将领应该如何领兵打仗的描述;
《三十六计》则全为具体的谋略,没有丝毫的行军要领。
纵览两书,《三十六计》中的每一“计”,其实都对应有一个故事,可以说是比较具体的谋略指引。《孙子兵法》则描述许多行军打仗的要领,包括对将领的“智信仁勇严”的要求等等,尽管成书时间很早,但书中理念直到现在都依然有很深远的影响。
《孙子兵法》的首篇就叫“始计篇”。但这里面的“计”不是指计谋,也不是指出奇制胜,而是全面、准确地计算敌我双方的实力差距,从实力计算中判断战争胜负的可能性,并由此推算这仗应不应该打。
《孙子兵法》,从来就不是教人如果出奇制胜,而是教人如何立于不败之地。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己”比“知彼”更重要。
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想当然地忽略“知己”的重要性,而把自己的优势看得过大或者过小,看不到自己身上的危险,只一味地在对手身上找获胜的机会。
兵法原意就强调“知己”的重要性,并把“知己”放到了“知彼”的前面,把自我审查看得比打探敌情更加重要。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百战百胜意味着一百场战争的胜利都未能彻底解决敌人,徒徒消耗了敌我双方的人命和资源。
《孙子兵法》的原意,不仅要保全己方的人命与资源,也要尽量保全敌人的资源(因为那将作为战后的胜利果实),因此追求“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一战而定。
通过一场全面胜利的决战,来彻底地解决战争,而并非一直持续征战。在这场决战机会到来之前,最好的策略是备战和等待。
正如前文所提到,《孙子兵法》是教人如何立于不败之地,而以弱胜强是赌博,《孙子兵法》讲以强胜弱。
不同于《三十六计》中的“败战计”,是战争中己方处于非常不利状况下反败为胜或者退而自保的一套策略,是处于弱势方对待战局因时制宜使用的计谋。
《孙子兵法》的“计”,类似于是现代的SWOT分析(优劣势分析法):优势、劣势、威胁、机会。在决定开战之前,先衡量双方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对比,“五事七计”,从五个方面七个科目进行打分。打完分就能知胜,称“多算胜,少算不胜”。
《孙子兵法》说:“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坚守不跑,就会为人所擒。
正如,“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人性的特点,总是想要赢。但现实中成败皆有时,要懂得认输,懂得暂时的放手,才能保留住赢的希望。
“以正合,以奇胜”应该念“以正合,以奇(jī)胜”。这是多音字带来的千古误会。
许多人不明真相的读者,往往会因为这句话而偏颇了对《孙子兵法》的看法。
奇(jī),兵法原意指的是多出的部分,意思是在与敌人交战的时候,永远要预备一支多出来的兵力,就是奇(jī)兵。奇兵能出其不意,突然打乱敌人的部署,是致胜的关键。所以这句话的“奇”不是奇(qí)谋诡计,而应该是“分战法”的基本法则。
写在最后
谜底揭开,《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就是大不相同两部优秀兵书。
《孙子兵法》开诸子百家中一派的先河,可以说整整提升了古代军事思想的层次;《三十六计》则像是对中华2000年冷兵器时代战争谋略的精华缩影。二者各自精彩,断不可混为一谈。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上一篇:当着你的面“称兄道弟”,背着你的面“阴奉阳违”,怎样远离他?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