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有用的育儿方法之“如何惩罚孩子更有效”?
孩子,自己的,方式有用的育儿方法之“如何惩罚孩子更有效”?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孩子很生气,扔了玩具,把玩具扔坏了,还哭闹着再让你买一个,这一刻是很想惩罚他,你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惩罚,孩子学会了什么呢?我生气时也可以惩罚别人,或者妈妈生气惩罚了我,我很害怕。孩子并不会因此学会正确的做法,他有可能会逃避责任,说谎,或者形成讨好型的人格。
2.溺爱,可能会对孩子讲“别哭了,好吧,再给你买一个,但下不为例啊,下次不可以再扔东西了。孩子学会了什么?下次生气还可以扔东西,扔坏了还可以有。不需要承担责任和解决问题,还会对情绪形成不健康的认知,孩子会认为情绪并不是好东西,因为一有情绪时成人就会想方设法的哄好孩子,情绪给成人带来焦虑,这种焦虑会感染到孩子。
3.积极正向的接纳与引导。可以说”你很生气,所以你扔了玩具。“当孩子情绪慢慢平静下来时,引导孩子把玩具修好或用他的零花钱来买。如果都不行,那么也可以让孩子承担行为的自然后果,就是再也没有这个玩具,妈妈不会买给他,但却可以理解他得不到的痛苦,接纳孩子的难过。替代惩罚的好处是孩子意识到情绪自然发生,无论我是否犯错,我并不是个错误,父母依然爱我,我的行为才是个错误。但是,事情还没完,如果你希望孩子可以”长记性“,生气时不能总是扔玩具,你需要思考,孩子为什么在生气的时候会扔玩具呢?是否是榜样作用,也就是妈妈生气时也扔东西?是否是孩子不知道怎样调节情绪,而你又没有教他方法?是否是孩子最近积压了情绪。当找到根源时,可以做多方面的尝试,比如妈妈要榜样作用,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或者给孩子读情绪有关的绘本,玩与情绪有关的游戏,帮他学会调节情绪的方法等。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来练习。
再之后,当孩子在生气时没有扔东西,要给予及时反馈,立即正强化他”刚刚你很生气,你用语言表达了出来。“久而久之,孩子就学会了这项技能。
以上是通过举例来说明的,事实上,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很难通过三言两语说得清楚。如果可以,尽量避免惩罚的方式,因为这更多是父母自身的情绪没能处理好,无助和焦虑的时候,克服自身的情绪是关键,虽然很难,却很值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
如何惩罚更有效?谈谈我对这句话的看法,似乎题主已经认定“惩罚”是有用的方法,那么重点就是讨论惩罚的“手段”了,是吗?
问题是,如果我们选择一万条道路,最后却都走错了方向,那么这个行动就是错的。育儿方法千万条,以德服人第一条。
教育是母亲的天性,教育则是整个家庭的职责。所以育儿方向很重要,育儿知识更重要。无论什么家庭,总有自己的教育尺度,管严了怕孩子失去天性,变得胆小懦弱、事事唯从没有主见。管的松了,怕孩子变质学坏,贻误终生。
这宽严的尺度还真的不好拿捏,经常搞得父母们一点办法都没有。其实,教育孩子要讲究方式方法,不是打骂,更不是娇惯,聪明的父母会有自己的聪明办法。
教育专家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孩子在三岁时的受到的教育方式,可以直接影响今后的行为举止。在七岁时养成的教育习惯,就可以影响成年后的作为。那么在各个教育的关键期如何干预成长呢?
行为规范关键期
2-6岁这个阶段,宝宝会经历独立意识敏感期、合作意识敏感期、人际关系敏感期、自我约束敏感期
在这个时期,需要让孩子明确自己的行为意识,对日常的行为规范有一定的认知,对自律有一定约束意识。且不可让孩子养成自我为主,随心所欲的性格,以及为所欲为的行为习惯。学会与他人沟通,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同时,注意规范日常生活中的礼仪,养成独立自主的能力。
一位教育心理学专家,分享过一条教育经验,值得分享:
如果孩子提的要求不合理,怎么办?父母如何拒绝孩子,
做到四个不要:
1、不要骂,暴力语言是最白痴的做法,这样做的父母是没有资格教育孩子的。
2、不要打,肉体惩罚是最低级的发泄方式,你今天用这种方式对待他,今后他就会用这种方式对待你、或别人,因为你直接告诉了他,动手是最简单有效的办法。
3、不要说教,没有走进孩子内心的说教都是废话,苍白的说教给不了孩子反思的动力,这个时候说什么孩子都听不进去,在他耳边的都是噪音。
4、不要哄骗,孩子一闹就打,打不管用就哄,哄不管用就骗,这是没有原则的教育,当面拒绝表明态度,一定要坚持原则,让孩子明白有些规则是不容触犯的。
坏孩子,熊孩子没有天生的,都是家庭抚养造就的,孩子越小,获得的特权越多,宠爱越多,父母总想孩子小迁就一下,等大一点严管,殊不知,就是这种想法,错过了很多孩子教育的关键期。
当孩子被宠爱到一定程度以后,发现已经很难管了,有的孩子自恋,自我中心,觉得别人都应该顺着他,宠着他,重视他……,当孩子最后走出家门,进入社会的时候,他会突然感觉这个社会无法适应,因为这个社会不会让着他,迁就他。
这种人走入社会一定会深感痛苦。不只是因为他们的行为、性格与大环境格格不入,而是因为他们习惯得到的需求和爱护达不到期望。
这就是早期幼儿教育关键期缺失的后果。缺失了自我认知,自我约束,自我修养等很多宝贵的经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也不懂那些育儿知识,我知道我宝宝犯错误,比如打人咬人,在地上打滚之类的,我会先把他拉过去站墙角,面壁思过,后来跟他讲那里错了,让他知道自己做的事的严重性,目前两岁多,这个方法很管用,他不打人地上打滚乱丢东西等坏毛病,开始他爷爷说这么小不懂,说说就行了,但我觉得很多好习惯从小养成的,我也很感谢父母老公,支持我教育,爷爷奶奶一定要配合,一岁多就自己吃饭,m弄脏点没事洗了就好,而且小朋友长的快,很多衣服几次也就穿不了了,送人人家也看不上,所以觉得这些身外之物没有小朋友的好行为好习惯重要
上一篇:一万预算的游戏电脑,i9 9900k+1080ti好还是i7 9700k+2070好?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