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清朝在甲午战争失败后,再无一战的可能?
北洋,清政府,甲午战争为什么清朝在甲午战争失败后,再无一战的可能?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为什么清朝在甲午战争失败后,再无一战的可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与清政府的腐败有着直接的关系,失败后签订一系列的割地赔偿条约,更是将中华民族推向水深火热的深渊。严重的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发展,长达一个世纪的滞后,与世界豪强越走越远。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清朝的经济更加萧条,军事力量更加的薄弱。
甲午战争之前公认的亚洲和远东最强大的海军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朝最王牌的军队从此消失,失去了对海洋领域的占有权和主动权,军事力量已经无法与其他国家抗衡。随着战争失败,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割地赔款条约,使清政府的经济落入低谷。两亿两的白银和三千万两的赔偿费,中国已经无力支撑没落的清政府。
所以说从经济,军事力量上,清政府已经没有能力和其他国家一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回顾一下清廷为什莫会在甲午战争中失败。1894年日本海军在丰岛海域袭击北洋水师以济远舰为首的北洋海军,同年清廷向日本正式宣战。在晚清主动向国外宣战的例子屈指可数,清廷之所以敢向外国直接宣战特别是日本,清朝统治者是有十足的底气的,首先清朝经过洋务运动军队面貌焕然一新,更有北洋海军这个世界第六的远东第一的舰队的加持,在所有人眼里清军战胜日本军队简直是信手捏来。国内外一致认为日本军队挑战清军无异于以卵击石。
他们这样认为是有依据的因为经过几十年的洋务运动清廷的军队无论是装备还是军队素养在他们看来与当时的西方军队没有任何差距,而且当时的北洋水师是世界性的强大舰队,世界第六远东第一。这是一支令西方都有所忌惮的军队,更何况蕞尔小国日本,这个刚刚效法西方而成长起来的国家。但无论国内还是国外他们看到的只是表面,北洋水师自从成军之后就再也没有对武器装备进行更新,而当初的新式军舰也在经费短缺的情况下得不到妥善的保养维护,在那个军事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这对于北洋水师来说无异于是致命的。
同一时期的日本则是时时刻刻关注世界军事科技的变化,并倾尽国力购买西方新军事变革的军舰,比如吉野号。在随后的战争中武器的代差是可以左右一个国家的历史走向,甲午中日战争就是很好的例子,北洋水师虽然有定远舰和镇远舰坐镇但是这两艘军舰在甲午海战时已经是比较落后的老式军舰,虽然7000吨的排水量在亚洲绝无仅有,但也是老骥伏枥,心有余而力不足。
甲午海战失败之后清政府又走向了向西方侵略者在战败后的老路,割地赔款。但这一次日本向清政府索赔战争赔款竟然高达3亿两白银,简直是狮子大开口,后来因为李鸿章在日本遇刺日本才把赔款减到2亿两,就是两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也没有提出如此苛刻的要求,可是清政府为了自己的苟且偷安竟然全部答应了日本的无理要求。据记载当初清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是8800万两,而支出是11000万两,属于财政赤字,处在和平时期国家都入不敷出更何况是在如此巨额的赔款后呢,没有经济的支撑清政府想要继续战争简直是痴人说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主要还是因为当时经验不足,低估了日军的战斗力,不知道对方全民皆碟的特点,所以战争才会结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为什么清朝在甲午战争失败后,再无对日一战的可能,我认为有多方面的原因。 清政府国库不充裕,打仗是烧钱的游戏。兵马未动,粮草先行。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土地赋税一直是清政府的支柱财源,进入近代以来,土地赋税的重要程度有所下降。在19世纪50年代中期前后,成立了由外国人管理的海关,清政府正式对对外贸易征税。尽管在30年左右的时间内,关税的收入增加到原来的2倍,但是在缺失的主权下,一直被外国人维持在一个较低的税率,对财政的增长贡献有限。第二种新诞生的重要的税制是厘金税。从清朝中期开始,清庭的嫡系部队八旗兵和绿营兵战斗力逐渐退化。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八旗和绿营兵已经丧失了平叛的能力。为了平叛,清朝的中央政府不得不将手里掌握的财政权力和兵权下放一部分给地方督抚,允许他们在地方上组建武装并且筹措军饷。厘金税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厘金税的表现形式为沿运河运送粮食的过境税或者在生产地征收的生产税或者营业税。然而在每年上报的厘金税收入中,中央政府能掌握的占比只有20%左右,其余都归地方督抚控制。 太平天国运动后,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左宗棠的楚军虽然有所裁撤,但是为了应对各地此起彼伏的暴动,仍然保留了相当的一部分。清庭对南方各省的控制力减弱,已是不争的事实,在此期间,汉人关僚集团坐大。在太平天国运动后, 清朝曾短暂出现过一段中兴的时间,在此期间,清庭在对内对外的战争中取得了一系列胜利,包括左宗棠收复新疆,平叛捻军,和中法战争。缺乏有效的拓宽财政收入途径与连续的战争及几次赔款,使得清政府的每年财政收入盈余连年下减。政府没钱,调配各种社会资源的能力大为减弱,无法调拨整个国家的资源支持对日战争。 甲午战争说白了是李鸿章的北洋海军和日本的战争。李鸿章在战争中并没有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认为北洋海军是自己私人武装,害怕有损失影响了自己在朝中的地位。为此消极避战。另外朝中的官员或明或暗给李鸿章使绊子,不少人等着看李鸿章的出丑。在战争中筹措军饷到位不及时,后勤供给部门难辞其咎。相反日本是压上全国之力来进行这一战。在分析这一战的形势时,李鸿章曾提出消耗战持久战的思想,这种思想是有很大概率赢的,因为中国的战略纵深是日本的数十倍,但是遭到了反对。甲午战争的失败,严重影响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再加上甲午战争的赔款,清政府陷入了元气大伤的境地,无力再挑起战争。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