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史记和古文观止还有资治通鉴有什么不一样?
史记,古文,资治通鉴史记和古文观止还有资治通鉴有什么不一样?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资治通鉴是北宋宰相司马光主持编撰的,对,没错,就是小时候砸缸那个~果然智商高,不同寻常,王安石受到重用变法,光哥无所事事,心里一气,哼╯^╰,我写本书我要名垂青史,我要自宫,我要写“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额,算了不自宫也行,史记也有了,那我写本不一样的,他纪传体,我写编年体,于是跟司马迁一样他开始了修史的过程。不一样的是,他是宰相,当时各种资料都有,他收集起来,查漏补缺,去伪存真,喝着茶,美女小妾捶着腿,就把事办了,也没人割他~他也用了毕生精力来写此书,从他的实力来看,他的史书可信度也算比较高了。他也想名垂青史,也学司马迁加上了自己的观点。嗯,那么,编年体的好处是什么呢?他让我们对历史进程有一个清晰的把握,观看到每一历史事件的脉络。
比如说,我们要了解项羽是个怎样的人?我们看史记,了解到他的一生,可以给其盖棺定论;我们要了解楚汉战争的开始发展及结果,我们看资治通鉴,知道了何时何地刘邦项羽打仗,结果如何,~巴拉巴拉,最后刘邦胜利✌️~摘得冠军奖杯~
古文观止是后来清朝两哥们选了以前比较精彩的文章200多遍,可以说是历史课外小读物。有个人说,背会了100篇古文,基本就能很流畅读文言文了。我认为这一说法很有道理,其实文言文的套路就那些,熟了之后,知道怎么断句,语法的含义,就很好理解了。
好像说的有些多,欢迎指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史记是记实体,古文观止是古优秀散文的汇编,资治通鉴是编年体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史》,司马子长私修史之绝唱;《资》,司马温公主持官修编年史;《古》,古文选编,类曾国藩《经史百家杂钞》……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成书较早的《史记》,司马迁仍然有春秋战国史官传统,他希望自己能和孔子一样有所作为,这是他的个人主义,在笔法上也是奉行秉笔直书,据实记载,所以西汉缔造初年的那些看似很荒唐的事情都被他生动描述,比如战败时刘邦仓皇逃跑,把妻儿从车上踹下去什么的。这种描述在《资治通鉴》里绝对不可能存在。为了争一个死理,被汉武帝阉了,这也是司马迁身上原始性仍然保留的证据。
而《资治通鉴》的初衷,是对皇帝治理国家提供一套参考书,通过历史兴衰故事,从不同侧面给皇帝治理国家提供启发和归正。它已经不单单是记载历史了,更有很多加工和汇编
《古文观止》是历代汉民族散文总集。清代吴楚材、吴调侯编选,吴兴祚审定。清朝康熙年间选编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文学读本。“观止”一词表示“文集所收录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二吴均是浙江绍兴人,长期设馆授徒,此书是为学生编的教材。除本书外,二吴还细著了《纲鉴易知录》。《古文观止》由清代吴兴祚审定并作序,序言中称“以此正蒙养而裨后学”,当时为读书人的启蒙读物。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正式镌版印刷。书名“古文观止”意指文集所收录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学习文言文至此观止矣。本书亦有入选不当者,因为选编主要是着眼于考科举时做策论,但作为一种古代汉民族散文的入门书,仍有其存在价值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名字就不一样。答完了。名字不一样内容也肯定不一样,补充完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史书与文章合集的差异,通史与断代史的不同。
上一篇:现在工厂是什么原因招不到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