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诱发腰椎间盘突出的原因是什么?
腰椎间盘突出,椎间盘,腰椎诱发腰椎间盘突出的原因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诱发腰椎间盘突出的原因是什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被称为腰椎间盘脱出症,是指腰部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后,髓核突出并刺激或压迫到神经根或马尾神经后所表现出来的一组综合征。
研究发现,在正常人群中出现不同程度的腰椎间盘突出者并不鲜见,有些人并没有任何症状,这说明腰椎间盘突出未必一定致病,只有当突出的腰椎间盘压迫到邻近的神经并引起相应的症状时,才可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因此,“腰椎间盘突出”是影像学所见,而“腰椎间盘突出症”则是临床诊断,就像“骨质增生”和“骨质增生症”一样,二者不可混为一谈。只有当腰椎间盘突出并出现神经压迫症状时,才有诊断、治疗意义。
此症属于一种退行性病变,易发于青壮年,多数病人有外伤史,是腰痛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中医多称其为“腰痛”。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除可能与外伤有关外,还与肝肾功能失调、瘀血阻滞以及风寒湿邪等有着密切的关联。肝肾亏损则筋脉失于濡养,纤维环容易变性;瘀血阻滞则可能因受过外伤而使患处血脉不活,经络受阻,出现局部肿痛;风寒湿邪侵袭腰部后则会使腰肌痉挛,小血管收缩,影响局部的血液供应,促使已经变性的纤维环损伤加重,从而发生髓核突出。
一、主要表现
(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个重要信号是腰部容易扭伤。这是因为腰扭伤常常是腰椎间盘退变引起的,而腰椎间盘退变发展到一定时期就很容易出现腰椎间盘突出。
(2)最主要的症状是慢性腰腿痛和发作性腰痛,这种腰腿痛常常是向一侧下肢放射。如果突出的腰椎间盘压迫了左侧的神经根,则左侧的腰腿痛;如果右侧的神经根受到突出的腰椎间盘压迫,则情况相反;如果是中央型的腰椎间盘突出,则多表现为双下肢与腰部都存在疼痛、麻木和肌无力等症状,但双下肢的疼痛多数是交替进行的。当然也有少数患者双下肢与腰部可能同时疼痛。
(3)本病的另一主要症状表现是脊柱侧弯。有的病人由于长期单侧腰腿痛,就会不由自主地采取一种保护措施,因而病人常有腰椎侧弯,腰部活动受限,尤其是腰部后伸活动受限。
(4)坐骨神经痛。由于腰椎间盘压迫脊神经根,故多数病人会出现坐骨神经痛,这种疼痛由臀部开始沿大腿后侧、小腿外侧至足跟部或足背外侧放射,往往逐渐加剧。压痛点多在患者椎间隙的棘突旁1~ 2厘米处,并且疼痛可向下肢放射。
(5)肛门上方疼。有极少数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者,其主要表现是肛门上方出现巴掌大的肿块并疼痛,尤其是后者症状更明显。
二、检查验证
(1)腰椎侧弯,活动受限,腰肌紧张。腰部的第3、4椎体间的椎间盘突出,可导致腰部的第4神经受压,膝反射减退或消失,小腿内侧感觉减退;第5、6椎体间的椎间盘突出,可导致第5神经受压,小腿前外侧及足背部感觉减退,伸屈拇趾或第2足趾时肌力也常常减退;腰部第5椎体与骶部第1椎体间的椎间盘突出,可导致骶部的第1神经受压,小腿外后伸展及足外侧感觉减退,同时第3、4、5趾肌力减退,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如系中央型突出者,鞍区一侧或两侧感觉减退,排尿控制困难,大便秘结。
(2)患侧直腿抬高受限,并感到疼痛向小腿或足部放射。
(3)CT扫描检查对诊断有较大意义,准确率可达80%~ 90%。可清楚地看到突出的部位和程度以及神经根和硬脊膜囊受压移位的征象,同时可显示韧带是否增厚、骨化程度以及椎管狭窄等情况。
(4)MRI检查可清楚显示髓核变性突出的部位、程度及移位的情况,并可将其与椎管内肿瘤相鉴别,但其费用较高。
(5)少数诊断困难的病例需行脊髓、硬膜椎静脉或神经根造影检查。
(6)X光检查对诊断虽无决定意义,但可排除结核、骨肿瘤等疾患。
三、服药治疗
(一)非处方药选
西药
(1)布洛芬片、布洛芬缓释胶囊 布洛芬片:成人每次0.2克,若症状不缓解,可间隔4~ 6小时重复用药1次,24小时内不超过0.8克;布洛芬缓释胶囊:成人每次0.3克,日服2次。本品具有解热镇痛之功效。肾功能不全、高血压、心功能不全、消化道溃疡、血友病或其他出血性疾病患者,在使用前需咨询医师或药师。
(2)阿司匹林片 成人每次0.3~ 0.6克,若症状不缓解,可间隔4~ 6小时重复用药一次,24小时内不超过2克。此药也具有解热镇痛之功效,但服用期间禁止饮酒。对本药过敏、年老体弱、体温在40℃以上者禁用,痛风、肝肾功能减退、心功能不全、鼻出血、有溶血性贫血病史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3)氯唑沙宗胶囊 成人每次1~ 2粒(每粒0.2克),日服3次,用于止痛时服药不得超过5天。可用于各种急慢性软组织(肌肉、韧带、筋膜)扭伤、挫伤及运动后肌肉劳损所引起的疼痛。肝肾功能损害者慎用。
(二)普通处方药选
1.西药
(1)强痛定 成人每次30~ 60毫克,日服3~ 4次,疼痛剧烈时用药可酌增。亦可皮下注射。本品具有镇痛之功效,适用于炎症性疼痛、关节痛、外伤性疼痛等。本品亦有成瘾性,故不可滥用。
(2)吲哚美辛(消炎痛) 成人每次25毫克,日服2~ 3次,必要时可增至每日100~ 150毫克,分3~ 4次服用。饭时或饭后服用。本品具有明显的消炎、解热镇痛作用。由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所以一般不宜长期服用。老年、肾功能损害、出血性疾病、癫痫、精神病患者慎用,孕妇、哺乳妇女、14岁以下儿童、消化道溃疡及对阿司匹林过敏者禁用。
(3)地西泮(安定) 用于催眠时,成人每次5~ 10毫克,睡前服;用于镇静、抗焦虑时,成人每次2.5~ 5毫克,日服2~ 4次。本品具有催眠、镇静、抗焦虑作用,可改善病人的焦虑、不安及紧张等症状。
2.中成药
(1)大活络丹 成人每次1丸,日服1~ 2次。传统医学认为,本品具有祛风散寒、理气豁痰、舒筋活络、除湿止痛之功效。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本品具有降压、扩张血管、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增加脑血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兴奋骨骼肌及抗炎等作用。可用于治疗寒湿型腰痛证(腰椎间盘突出症)以及由中风痰厥引起的瘫痪、足痿痹痛、筋脉拘急、腰腿疼痛、跌打损伤、行走不便等症。
(2)木瓜丸 成人每次50粒(9克),日服2次。传统医学认为,本品具有祛风散寒、活络止痛之功效。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本品具有抗炎、镇痛及改善微循环等作用。可用于各种风寒湿痹、四肢麻木、周身疼痛、腰膝无力及步履艰难等症。孕妇禁服。
(3)寒湿痹冲剂(胶囊) 冲剂:成人每次1~ 2袋(每袋10克),日服2~ 3次;胶囊:成人每次6粒,日服2~ 3次,均用温开水送服。传统医学认为,本品具有温阳散寒、温经祛风、通络止痛之功效。现代药理与临床研究发现,应用本品治疗痹证(寒热错杂证候)的总有效率高达86.9%,同时可用于寒湿型腰痛证(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孕妇忌服。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