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楞严经》中“无所明,则无明觉。有所非觉,无所非明。无明又非觉湛明”这段要怎么理解?
无明,无所,世界《楞严经》中“无所明,则无明觉。有所非觉,无所非明。无明又非觉湛明”这段要怎么理解?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完整内容如下:
佛言。若无所明,则无明觉。有所非觉,无所非明。无明又非觉湛明性。性觉必明,妄为明觉。觉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无同异中,炽然成异。异彼所异,因异立同。同异发明,因此复立无同无异。如是扰乱,相待生劳。劳久发尘,自相浑浊。由是引起尘劳烦恼。起为世界。静成虚空。虚空为同。世界为异。彼无同异,真有为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藕益大师在《楞严经文句》中说:“汝所称觉眀者。为复性有所明。而称名为觉。为觉乃不明者。而称为明觉乎。此故立明与不明两关以勘验之。富楼那即便答云。若此不明名为觉者。则无所明。意显必有所明。方可称觉。是竟堕在明之一关矣。佛遂双破之云。汝谓若无所明则无明觉。意必取有所明。不知有所便非觉性矣。既破其所领之非。恐彼转计无明。故又牒破之曰。无所又复非明。而无明又非觉湛明性也。有所非觉句。显此觉性不墮明之一关。无所非明二句。显此觉性不墮不明一关。惟其非明不明。故本来不属迷悟。而得为迷悟作本也。”
末学转述一下,不妥之处,还望大德指正:一、性觉妙明,本觉眀妙。自性本来就在觉的状态中,不是无觉的,更不是加上一个明之后才觉。色法的存在就是自性的知,六根的觉知就是自性本觉的随缘妙用。二、加的这个明是本觉上加的明,是知见立知,是有了能所的明。有能所的明是二元法,不是一元的自性本然的觉明。三、如果认为不加明就无所明,显然与自性本来觉明这个真实矛盾。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楞严经》也被称为开悟的楞严,经中一直在拷问心在何处。是修行智慧领悟空性非常好的经典。以前也试着解没太解明白,今天再努力一次:
这句话的关键是有两个相对,能和所的一个相对,以及明和无明的一个相对。明了这两个相对,基本上就能读下去了。
佛言。若无所明,则无明觉。有所非觉,无所非明。无明又非觉湛明性。性觉必明,妄为明觉。觉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无同异中,炽然成异。异彼所异,因异立同。同异发明,因此复立无同无异。如是扰乱,相待生劳。劳久发尘,自相浑浊。由是引起尘劳烦恼。起为世界。静成虚空。虚空为同。世界为异。彼无同异,真有为法。
也就是说,在能所的角度上看,如果没有所明的对对象,那么也就没有明觉了。但是从“所”本身这个对待看,这个对待本身不是本觉,就好比你看到一物,这所见的物不是本觉。而没有这个对待也不是明,就好比你在熟睡之时没有所见,但也没有心里明了,这就是在无明里。无明又和觉的清和明了不一样。
而觉性或者说佛性本身必然是明的,所以就妄想出有一个叫明觉的东西出来。明觉不是你妄想中有的这个。而因为这个妄想立了个明出来了,就仿佛有一个能明白的东西存在了。本来没有差别,让妄想一下子分成了能明的,有能明的,所明的就能力就出现了。这一下子这能,所就因为同异对立再相互发明。这种能所认识也越来越坚固,久了以后,就把本性扰乱了,就像水浑浊了一样。由此坚固妄想,动起来运行的就成了世界,相对动的而呈现静的就成为虚空。这虚空和世界也本来没有异同,他们所呈现的“有”其实是这能立和所立的对待之法所显现的。
所以这万法是由因缘而生的,它没有自性,也就是说是无常的。而这个能与所是把这本来一体的东西一分为二了。因此能与所不管从哪一边看,都不是本体。
真正的本体是什么?它不能称为什么,因为你看前面,就立了一个明的妄想,后面一系列的坚固妄想就形成了。
所以在禅宗三祖僧璨大师所著的《信心铭》中提到了不二法门,和能所双亡的修行概念。因而这个本体只能从这里去体会,而不能开口讲或者动妄想。更不能打口头禅。
因此你看这一立或者定义个什么就立马不对了。所以不妨把这个能和所,合一不做分别,去体会,多想(ˇˍˇ) 想~诸法因缘生,没有自性。
禅诗有云:无明实性即佛性,涅槃生死等空花。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个人解悟,正错勿究。
我们队对道的理解,一般以阴阳为纲,为始。阴阳、虚实、生死、正反、对错......等等。
讲究对立矛盾,而又统一相向,这个觉、明便是一个事物的两面,对它们一致的一面,或者是主体比较直观,暂时叫他识知。
如果用比较对立的词来名它们,容易产生认知的纠错,让你的识知产生两个极端,造成混乱,用一个思想去认知两个对立的观点,很容易出问题。
所以用这两个比较不太突兀的词,实际也是一个门槛,明白了两个基础的工具,才能更好的作业,否则,经文没能理解感悟,先把自己分解了,去打狼,反被狼吃了,那就不是功德,是果业了。
这个明觉的统一面是认知,对立面是指出明是对物质世界的认知,觉是对物质反面虚无世界的认知。是一体去认知两面。
最好的方法是自己的认知就是具有两面性,但做到这一点不容易,而且对人来说易出问题,还不小,所以说明。希望知难而进,自己承担后果。
无所明,说没有知识,没有物质世界的了解,所,理解为物质真实世界。
则无明觉,就没有物质知识之上的领悟、感悟。把知变为性。
有所非觉,是说物质世界不是觉悟,领悟的地方对象,想要收获要抛开它去想,就像是孙子是爸爸生的,不是爷爷生的。
无所非明,学习知识,明白事情,离开物质世界是不行的,要去学习了解和实践,去虚心学习,经历红尘。身心体验。
无明又非觉湛明,了解的事物,有了领悟,这还是对外部事物,物质的,虚无的认知,只有再洗去无用杂尘,更进一步,完全变成自身更高的更深的知识,才算成功圆满,因为身体还是物质的,还要归于所,睁眼再来观望物质世界,所以名之为湛明。
上一篇:面发酵后做什么好?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