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孩子学习很刻苦,但成绩却不理想。”家长该怎样引导调节?
孩子,成绩,家长“孩子学习很刻苦,但成绩却不理想。”家长该怎样引导调节?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首先,学会欣赏、理解孩子。我们要让孩子知道,无论他们遇到多大的困难,在父母的眼中他们都是最好的。由于学习不理想,孩子可能被学生们冷落,所以我们要给孩子鼓励,不能让他们感到雪上加霜,为此,我们不要吝惜“你努力就行”、“妈妈认为你已经很好了”、“好样的”、“我为你而骄傲”等温暖的话语。热情而又充满激励的言语,能让孩子获源源不断的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可以让孩子对自己充满着信心。任何一件事情,只要对自己充满了信心,那么,最终一定能够成功!
其次,共同学习,一块成长。作为家长,我们要和孩子一块投入到学习中去,让孩子感知到学习很有用。为此,我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知识,抽出时间积极学习,沉浸其中,并写出心得与孩子分享,营造出一种父子/母子共同学习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孩子更容易接受家长的建议,并愿意和家长一块成长、一块进步,如果有了好的学习方法,他们会很乐意与家长分享,这时,他们就品尝到了成功的快乐,会更加充满求知的动力。
最后,我建议找一个“讲法灵活,能打动学生内心”的老师,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因为他们会让学生更加的崇拜,他们更容易让孩子接受,他们能传授给孩子的优质学习方法,他们和孩子的心灵距离更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看到这个问题,我想一定会有回答说:孩子学习都这么刻苦了,成绩却不理想,那一定是方法没用对,只要找对方法了,成绩自然会上去的。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但我今天想从家长的角度去回答这个问题,希望借此能让家长去思考:怎样才能成全孩子的好成绩?
我先讲一个故事。据说在二战期间,一名最好的瑞士钟表匠被胁迫去给德国纳粹制造一批高质量的钟表。尽管他费了相当的力气,却始终做不到战争前的水平。他自己都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后来有心理学家分析,这是因为他制造钟表时的心境不一样。这就是情绪的力量。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认为,在教育中“目的和手段分离到什么程度,活动的意义就减少到什么程度,并使活动成为一种苦工,一个人只要有可能逃避就会逃避。”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家长越要求孩子用功学习,孩子越对学习提不起兴趣。
“刻苦”是一种成熟的学习品格,它不会凭空产生,它是在理性和兴趣的土壤里生长的。孩子在各个学习时期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不一样,就现阶段我国的教育体制来说,我认为小学阶段主要解决学习兴趣的问题,初中阶段主要解决学习方法的问题,高中阶段拼的才是勤奋。
从兴趣、方法到勤奋,是个因果关系,前一项不存在,后一项就不能很好地实现。在每一个学习过程中,它们也无法截然分开,而是并存于各阶段中;从横向来看,也是这样的顺序。所以,在每一种学习活动中,“兴趣”始终重要,呵护好了兴趣,才可能产生方法,有了兴趣和方法,才能生长出勤奋,这种勤奋才是有价值的“刻苦”。
学习的理性是逐渐形成的,各个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好了,学习品格才能呈现出良好的状态。
想让孩子做好一件事,就一定要首先让他喜欢这件事,至少不能反感,避免在这件事里掺杂让他感觉不快的因素,这样的“刻苦”才是有意义的勤奋。
如果本问题所说的刻苦是指勤奋的话,那么我想表达的只有一个核心意思:就是勤奋需要来自兴趣,勤奋不应过早出现在小学,它最好是在高中再被普遍拥有。也就是说如果孩子的刻苦并不是来自兴趣,那么他刻苦的结果可能会因为情绪的因素而不尽如人意。
当然,家长的能力也是有限的,我们不一定有能力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什么有趣的事,但至少要用我们的眼神和行动告诉他,学习是件“不苦的事”。我们也许没有能力让孩子对学习像打电子游戏一样有热情,但至少要让他觉得这件事像睡觉吃饭一样正常而必需。这就需要我们在对孩子的管理中不断思考,和孩子说话时关注自己的潜台词,体会我们自己的话所传达给孩子的到底是什么信息。
现在家长最关心的是:怎样才能让孩子取得好的成绩?
没有一个家长不渴望自己的孩子能取得好的成绩,那么请我们的家长一定记住:不要向孩子要分数!庸俗的目标只能给孩子带来庸俗的刺激,不会产生良好的内在动力。从上小学就追求分数,会使孩子形成畸形的学习动机,变得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反而降低学习兴趣,影响考试成绩。
孩子成绩好坏,并不在于家长对孩子说出了多少要求和希望,而在于怎样去说。语言不是呼出的空气,不会消散在空中无影无踪。所以不要在孩子面前信口开河,不要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家长说过的任何话都会在孩子心中留下痕迹,好痕迹产生好的影响,坏痕迹只能产生坏的影响。
记得有一次在小区散步,有个小女孩兴奋地跑过来跟妈妈说,她数学考了98分!这位妈妈就马上问谁谁考了多少,听到人家考了100分,脸上顿有不满,”人家能考100分,你怎么就考不了?”孩子原本兴奋的神情一下子就消失地无影无踪了。这个小姑娘的表情变化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在皮皮二年级时,正好几个朋友碰在一起,有位妈妈和他的孩子也在里面。有一位朋友问这个孩子,是不是放假了,期末考试好不好啊。孩子很骄傲地说,语文98,数学99,英语97。我们几个大人一听连连称赞孩子真棒,妈妈倒也高兴,愉快地白了孩子一眼,嗔怪地说孩子:“看你美的,班里有好几个考了三百的呢,你也考个三百再来吹牛!”妈妈其实在内心应该也是比较满意的,她这样说多半是为了谦虚。孩子听了有些不服气地跑开了。
不管是真情还是假意,许多小学生家长在孩子的分数问题上,都在漫不经心地犯错误。上面两位家长虽然说话的口气和用意不一样,但话语中传达的价值观一样----100分才是好样的,才是令人满意的。如果是这样,家长就把学习变得功利,不知不觉把孩子往歧路上引,让孩子偏离学习的正途。尤其是前一位家长,她不但让孩子怀有虚荣心,还教唆孩子去嫉妒,但她可能还不自知。
满分是一个成绩极限,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孩子根本达不到。家长对100分的爱好,只是不断制造儿童的失落与内疚感----孩子从偶尔的好成绩中,虽然可以获得暂时的愉快,但大多数时间里,他们内心是不安与痛苦的,因为他们不知道下一次考试会怎样,会不会让家长满意,他心里没有把握,惴惴不安,一心惦记着分数,真正的学习目标迷失了。
上一篇:如果有好吃又健康的米饭,保证新米且无农药、化肥残留,你能接受价格为5块5一斤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