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俗语“一年两个春,豆子贵如金”,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豆子,立春,俗语俗语“一年两个春,豆子贵如金”,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最后,您那里有什么俗语吗?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仅供大家做出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民间俗语,大多是经历经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农村俗语‘一年打两春,豆子贵如金’
1.‘打春’是民间传统说法,指立春,我国二十四节气是按阴历来计算的
2.2020年有两个立春节气,一个是年初正月十一,一个是年末的腊月二十二
3.‘一年打两春’也叫‘双春年’,跟闰月,闰年有着密切的联系
4.古往今来农业一直是国家的重点,在以前贫穷的年代,农业生产没有科学技术支持,因此农作物的种植和管理都是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下所收成
二、‘双春年’
1.‘双春年’,风调雨顺,年景收成好,古人就选择种豆子,产量高的作物来种植,如玉米、小麦
2.以前的生产队,小麦和玉米的产量也不高,差不多四、五百斤左右就算好的了,在当时化肥也没有使用,只是使用粪便当作肥料,也不能保证均匀使用,营养成分也达不到农作物的需求,从而影响了产量
3.现在依靠科学技术发展农业生产,平均亩产量比以前也高多了
4.豆子的产量若是赶到‘双春年’这个好年景,古人肯定不会选择种植了,物以稀为贵,越是没有的东西就越贵,等到明年肯定涨价
三、农村俗语有没有道理
1.这句农村俗语在古代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一是古代人选择主粮种植,作为杂粮的豆子也就不受欢迎了,二是豆子不是主粮,但是人们也离不开它,如豆腐、豆油、豆腐脑等都离不开豆子,确实贵如金
2.现在也是从国外进口豆子,居世界首位,从牛年开始,豆子的价格上涨的厉害,影响了进口量,国内的豆子价格也是居高不下
四、个人观点
1.从农历来看,立春的时间是不固定的,也没有确定的个数,除了出现‘双立春’外,还有‘无立春’的情况,被古人称为‘无春年’也叫‘寡妇年’,这是因为闰月的存在,有闰月的年份不是按十二个月计算的,而是十三个月,也就是二十五个节气了,出现‘双立春’或‘寡妇年’也就不足为奇了
2.‘双立春’不代表天气寒冷,温度降低,按照数九的说法,今年的春节应该是‘四九’,农村流传的俗语‘三九四九冻死猪狗’,提醒朋友们注意保暖,以免影响健康
3.俗语‘一年打两春,豆子贵如金’也是古代人对生活的总结,其中的智慧也是令人敬佩的
4.朋友们有什么不同之处,欢迎共同探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年打两春,豆子贵如金。由于天气或者有其它原因,今年的豆子欠收,用的多收的少,豆子比较贵。也是劳动人民通过多年经验总结出的谚语。有的谚语准,有的不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谢邀请,我认为这个俗语是和“两春夹一冬,必定暖烘烘”是出自同一个地方的吧,我觉得这些俗语是从古至今劳动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是真正的文化瑰宝,值得我们认真的辨别和接受,从而更好的服务我们今天的生活,您说对吧?那么,俗语“一年两个春,豆子贵如金”是什么意思呢?有道理吗?下面,咱们就一起看看吧。1.俗语的意思:
我认为,这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作中,根据大自然的规律总结出来的,用我们现在科学的依据解释,我觉得是这样的道理——一年两个春,就是24节气中的立春,年有闰年,所有也有的时候,一年是有两个立春节气的,这意味着什么呢?
我觉得,立春之后,天气会变暖,两个立春,那么暖和的天气,肯定会让土壤中的害虫提前结束冬眠,醒来“祸害”农作物,尤其是大黄豆,所以温暖的天气之后,黄豆的产量会很低,价格就会升高,贵如金了。
这里和我们开头说的另一个俗语“两春夹一冬,必定暖烘烘”是一个道理,大家觉得呢?
2.俗语有道理吗?
别的俗语我是不清楚的,不过这句俗语经过科学的分析和认证之后,我觉得还是有一部分的道理的,您说对吧!
最后,您那里有什么俗语吗?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仅供大家做出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年俩个春的说法,也就应证了去一”年立俩春,接农历来说大年三十立春还是一八年,所以一年俩个春的意思就是说像春联中常有,赐旧岁,迎新年,三十依然旧岁,大年初一才是真正的新年开始,俗话中的俩春其实就是这么个意思,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谢谢邀请。
上一篇:你是否被《流浪地球》感动到流泪?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