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清军多次重创武昌起义军,大获全胜后,为何还保不住溥仪的皇位?
武昌起义,武昌,清朝清军多次重创武昌起义军,大获全胜后,为何还保不住溥仪的皇位?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简单明了就是清军就是北洋军,北洋军是袁世凯领导的,而袁世凯为了争取利益最大化,选择南北议和推翻帝制,溥仪退位是历史必然的结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清王朝和武昌起义军最终谁胜利取决于袁世凯。按照当时情况,武昌起义是钻了保路运动的空子,南洋军去四川,武昌空虚,才取得了起义成功。军事实力上讲,只有武昌是革命军的占领地,南方其他省都是当地清朝大员换汤不换药的假革命,进行了武装割据,然后观望,革命形势远没有那么乐观。袁世凯北洋军临危受命去剿灭革命军,战略方针非常有效,只打武昌,其它各省不碰,因为只有武昌是真起义,只要武昌革命军被灭,其它各省立即倒戈。袁世凯的北洋新军装备精良,一路节节胜利,最后围而不打,死困革命军,形成对峙局面,其目的是袁世凯才是天平砝码,他导向谁谁就赢。于是他有了非常雄厚的谈判资本和清朝还有孙中山谈判。光绪死后,载丰不待见袁世凯,罢官让他退休,差一点要了他老命,只是武昌起义,没办法才让他复出。他很清楚,一旦北洋军打败革命军,他的下场仍是兔死狗烹,所以他的目的是和孙中山议和,改朝换代,而且要取代孙中山主政。很多人都说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成果,其实,革命成果也是要实力的,当初如果不是袁世凯手下留情,有私心背叛清朝,别说一个武昌,十个武昌革命军也没剿灭了。客观说,不论袁世凯出于什么目的,毕竟他当时手握兵权,可以主宰任何一方情况下,没有选择灭掉革命军,而是推翻清王朝建立了共和体制,没有袁世凯,孙中山即便不被灭掉,至少也要再革命个几十年还未必成功,还要战火四起,生灵涂炭。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为打赢的事实上不是清军,而是北洋军,要知道那个时候的北洋军虽然名义上任然是大清的军队,享受着大清的俸禄,但本质上已经成为了袁世凯的袁家军,而袁世凯本人又不想为满清殉葬,那结果当然就不会顺着满清皇室所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事情表面看是袁世凯个人政治手腕的体现,实质是历史车轮前进的趋势已不可阻挡,中国要进步不能指望换汤不换药的君主立宪,必须改天换地,重整河山,袁世凯敏锐的发现这一点,成为这乱世枭雄。
电视剧《走向共和》中对这一事件有详细的阐述,虽有艺术加工但基本符合历史。段祺瑞将军的上疏说的明白:新军打仗是为了救国,可革命党也是为了救国,大家不过是个国体之争,。既然目标一致,完全可以坐下来商量,何苦同室操戈,渔利列强?中国乃中国人之中国,非一姓之天下,清帝已成国家重生之阻碍,如不主动逊位,新军就帮他一把。
当时民众对清廷失望透顶,已不抱任何侥幸心理,只要明眼人都看的出来,否则汪精卫也不会死中得活。幸亥革命不过是个催化剂而已,国家新生指望一帮幼稚的热血青年显然不靠谱(打败仗也是情理之中),各路实力派为既得利益粉墨登场,虽有小异,大同都是必须要改朝换代,袁世凯恰好就是各方新势力最合适的代表,既有威望又有实力与清廷直接叫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先说武昌起义,武昌起义可以说是辛亥革命的开端,当时武昌作为重镇,新军众多,由于四川突发的保路运动,清政府急于镇压四川保路运动,从湖北调走部分新军,湖北的军事实力大大减弱,间接导致了武昌起义的发生。
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起义爆发,次日,汉阳,汉口起义,武汉三镇掌握在革命党人手里,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并号召全国起义。
武昌起义发生后,1911年10月12日,清政府令陆军大臣荫昌迅速赶赴湖北,所有湖北各军及赴援军队均任其节制;令海军提督萨镇冰率领海军和长江水师,迅速开往武汉江面。
面对这一形势,新成立的湖北军政府于1911年10月15日决定首先扫荡汉口敌军,然后向北推进,以阻止清军南下。从10月18日出战汉口,到1911年11月27日汉阳失陷,前后战斗41天,史称“阳夏战争”。这场为时长达41天的战争,是辛亥革命期间最大的一次战争。虽然这场战争最终以革命党人失败告终,却有力的拖延了清政府的军事力量。
而在此期间,湖南、陕西、江西、山西、云南、浙江、贵州、江苏、安徽、广西、福建、广东、四川等省市,先后获得独立。虽然清军重创了武昌起义军,但是军事力量被拖延在武汉,使得其他各地纷纷独立,面对这样的大势所趋,谁也没法改变,怎么也改变不了溥仪退位的结局。
上一篇:小汽车的底盘如何保养?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