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清军多次重创武昌起义军,大获全胜后,为何还保不住溥仪的皇位?
武昌起义,武昌,清朝清军多次重创武昌起义军,大获全胜后,为何还保不住溥仪的皇位?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清军多次重创武昌起义军,大获全胜后,为何还保不住溥仪的皇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清朝末年,八旗军队早已不堪重用。支撑晚清危局的主要是北洋新军,北洋新军的统帅是袁世凯。而袁世凯就是大清的掘墓人。这也正好应了那句话:“以摄政王始,自摄政王终。”在清朝末年,中央已经无力控制北洋新军,同样也对南方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无能为力。
当时的形式是这样的:北洋新军,南方革命党,清廷三方势力。袁世凯虽然是清朝命官,实际上谁都知道,哪方赢,就看袁世凯站在哪一方。
武昌起义,也就是辛亥革命的爆发有一个偶然的因素。1911年,清廷颁布“铁路国有法案”,宣布把此前商办的铁路收归国有。于是四川爆发了“保路运动”,武昌新军都调到四川镇压叛乱去了,兵力空虚。所以武昌起义成功了。当时,孙中山还在美国筹集起义款项,直到年底才被请回来当了临时大总统。但是,孙中山手里没钱,无法保证新政府的运转,在这一点上,他有求于袁世凯。
在和革命党军队激战时,部下冯国璋,张勋作战勇猛,差点就要摆平了革命党军队。这时,袁世凯体现出了他的政治头脑。立即停战,开始谈判,和孙中山,和同盟会谈判。
谈判的结果就是,同盟会答应由袁世凯劝说清帝退位,而以支持袁世凯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为交换条件。
1911年11月底,此时的摄政王,隆裕太后已经完全作不得主。虽然对袁世凯出而反而的态度切齿痛恨,但也无可奈何。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宣布接受南京参议院通过的《清室优待条约》,并发布《逊位诏书》,宣布溥仪退位。从这一刻起,大清帝国走到了历史尽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是东斯坦因,认真对待每一个问题,尽最大努力详尽透彻的回答每一道问题。(当然有时可能篇幅有点长)。希望喜欢的朋友,可以点击上方的“关注”。
清朝的军队多次重创武昌起义军,溥仪却还要退位,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1.汉族官僚与满清贵族离心离德
纵观清朝历史,满族统治者对汉族始终是防范的。可是虽然说防范,但是表面文章还是要做的,历来军机处的满大臣和汉大臣的数量都是差不多对等的。
可是清宣统三年四月初十(1911年5月8日),庆亲王奕劻等人组织的“皇族内阁”(内阁阁员共13人,其中满族贵族9人,皇族又占5人),却把一切伪装撕去。这个内阁几乎将汉族官僚全部排斥在外。而汉族官僚首领之一的袁世凯更是被贬斥为庶人。满清贵族的这一系类举措将,使得整个汉族官僚集团与满清贵族离心离德。
连自己麾下的官员都不支持自己,这样的王朝怎么能不完蛋。
2.兵权旁落
武昌起义爆发后,武汉三镇迅速被起义军占领。而起义爆发后,清政府迅速调集军队对起义军进行围剿镇压。当时在清军中最精锐的当属北洋新军,武汉三镇先后有两镇被他们占领。可是这样一支可以称为国家柱石的军队,它实际上却并不效忠于清政府,反而听命于其他人——袁世凯。
原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派胡燏棻在天津小站练兵,编成“定武军”。随后改派袁世凯训练新军,这便是北洋新军的由来。可袁世凯也是有私心的,在练兵的同时,安插提拔自己的心腹,使得北洋新军成了袁世凯的私人军队,只听命于他个人。
兵权旁落,从而改朝换代,这个戏码在中国历史上上演了无数次。
3.列强在利益受到保障的情况下,不在意谁是统治者,采取了“中立”政策
在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面前,列强也意识到腐朽的清王朝,垮台只是早晚问题。
列强对华政策是以本国利益为中心的,只要能保证他们的在华利益,列强不在乎谁统治中国 ,只不过是换一个代理人而已。
武汉起义爆发后,孙中山等革命领导人就发表声明表示,承认列强的在华利益,并且愿意继续支付各项赔款,同时各种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列强看到既然自己的利益得到了保证,那么中国谁当领导人都一样,因此列强对武昌起义的采取了一致的“中立”政策。
所以在辛亥革命时,列强也没给予清政府什么帮助,实施“中立”政策。同时也在积极寻找新的利益代理人。
4.满清贵族中没有人能掌控全局,使南方局势糜烂
慈禧太后死后,满清贵族的核心就是核心摄政王载丰、隆裕太后等人。而这些人的才能,手腕 以及威望。都不能像“老佛爷”慈禧太后那样威慑各方势力,特别是南方那些几乎可以说半独立的地方督抚和实力派们。当那些南方实力派看清楚清政府的虚弱后,南方各省纷纷宣布独立,脱离清朝统治,割据一方。
南方半壁江上顷刻间瓦解,对清政府威望的打击是致命的。
5.清政府倒行逆施,主张保皇的立宪派,也倒向了革命
20世纪初,中国存在两大进步思想。一个是,君主立宪;另一个是,民主革命。
立宪派大都由官僚、地主和商人转化而来,他们大都是受过传统教育的绅士,以儒家的思想为正宗(忠君爱国)。因此他们认为君主立宪是当前救国之道,更认为宪政是可以实行的。从1909年起至1910年10月,立宪派举行了三次国会请愿,可清政府对此置之不理。
1911年,清政府倒行逆施组建“皇族内阁”,使得立宪派对清政府彻底死心。从而转头与革命派联合,一起搞清政府。
6.旗人完全腐朽
自清朝入主中原以来,就将旗人视作其统治的基础。有清一代,都在豢养旗人。清廷每月都给旗人发放月饷,不论天灾人祸都能按时得收益,因此旗人也被称为“铁杆庄稼”。按理说他们是清王朝统治的最直接受益者,应该是最拥护清王朝的。可是经过两百多年的歌舞升平,这帮子旗人早就完全腐朽,平日里只会斗鸡遛狗,真到有用的时候一个到指望不上。
就到这里,各位对此,是否还有其他高见?或者你们还有哪些补充,一起来探讨!
打个广告,喜马拉雅APP搜索“王存旺”,希望喜欢的朋友可以听一下。
上一篇:小汽车的底盘如何保养?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