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清军多次重创武昌起义军,大获全胜后,为何还保不住溥仪的皇位?
武昌起义,武昌,清朝清军多次重创武昌起义军,大获全胜后,为何还保不住溥仪的皇位?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当时的局势!就算袁大头完全镇压下去起义,朝廷也基本维持不了多久,所谓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当时年轻人的思想!老百姓心里的愤怒!那个不想走向共和?那个不想让这腐烂的清政府早点垮台?当时武昌打响起义的第一枪,说实话也就一群乌合之众,袁大头一下子拿下汉口汉阳后就不打了?没办法自个想当皇帝有什么办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老袁和段祺瑞唱双簧。老袁再次出山就保证了满清亡国。冯国璋没反应过来一顿打,结果被老袁换下,段祺瑞一上台就扎根汉口,最后通电共和。总之就是清政府已经到头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武昌起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 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 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 辛亥革命的开端。 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以 文学社和 共进会为主的革命党人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以武汉为中心的 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通过革命党人的努力,终于在1911年(清 宣统三年)10月10日成功地发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武昌起义。起义的胜利,逐步使清朝走向灭亡,并建立起亚洲第一个 民主共和国—— 中华民国,是亚洲和中国走向民主共和的开端,在中国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武昌起义军事总指挥为 蒋翊武,参谋长为 孙武,总理为 刘公。起义军掌控 武汉三镇后, 湖北军政府成立, 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并号召各省民众起义响应 辛亥革命。武汉辛亥革命军政府旧址现为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因为满清失去了对军队的有效掌控。
枪杆子里出政权,这个论断非常经典。历朝历代,如果中央政府不能掌握军队,或者手下的军队都被打没了,那就离覆亡不远了。
八旗和绿营,是清朝赖以起家的两大军事力量。八旗不多说,努尔哈赤时代就有,是后金(满清)开国的主要军事力量;绿营是清初收编的明军和其他汉人军事力量改编而成。八旗军在入关后新老交替,又迅速腐化,战斗力下降明显,三藩之乱时,满清开始重用绿营兵。满清平定三藩之乱以及以后康、雍、乾时代多次对外战争,绿营兵都是重要军事力量。但承平日久,绿营军的战斗力也逐渐下降。从乾隆后期开始,绿营兵的战斗力就明显下滑。嘉庆初年白莲教乱时,由于八旗和绿营在镇压时表现不力,嘉庆帝就开始重用汉族地主的团练和乡勇。到太平天国时期,绿营兵更是被太平军追着跑,屡战屡败。有人评价过八旗和绿营,所谓“闻敌而散谓下勇,见敌亦逃乃中勇,接敌即溃真上勇”。由此可见清朝后期八旗和绿营的战斗力。也就是从太平天国时期开始,清朝开始倚赖地主武装,像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是其中的佼佼者,这两者也是扑灭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军事力量。可以说,靠着汉族地主武装,清朝又续命了半个世纪。而满蒙贵族最后的名将僧王战死后,满清在军事上更是不得不倚赖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汉族大员,埋下了满清兵为将有,军权旁落的伏笔。
此时的满清中央政府和汉族地主的关系,是君臣关系,也是一种合作共治。慈禧太后以老辣的政治手腕,炉火纯青的权谋,对实权大员们进行打拉,平衡各方势力。但满清对他们始终不能完全放心,既要依赖他们,又始终心存芥蒂。中日甲午战争,最后的结果是大清惨败,有人曾评价过这场战争,认为不是大清与日本交战,而是李鸿章的淮军与日本交战。具体原因在这里不展开说,有兴趣的可以查查看。从这场战争中,也能看出清朝统治者的这种微妙心态。虽然此时的满清中央仍能控制地方,但控制力已经减弱。1900年,满清政府向列强宣战,但以地方实权派汉族大员为首的东南诸省和英美达成了“东南互保”协议,此举使满清中央颜面扫地,权威大为下降,却又无可奈何。
甲午兵败后,满清组建新式陆军,称之为“定武军”,后由袁世凯负责训练。袁世凯在天津练兵,仿照德、日陆军建制,扩建了定武军,称为“北洋新军”,这是中国陆军现代化的开始,也是清末民初中国最为精锐的军事力量。不过对于清朝统治者而言,很遗憾,这支精锐部队没能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慈禧太后辞世后,以摄政王载沣为首的满清统治者,政治上比较稚嫩,在自己羽翼未丰的情况下,急切的想要夺回权力,加强中央集权,重现清朝中前期满族的荣光。皇族内阁如此,赶袁世凯回家,剥夺他的军权也是如此。这种夺权行动,势必会使本来和满清中央合作的汉族大员大失所望,继而反戈一击。况且,赶袁世凯回家就能夺回军权了吗?北洋新军已遍布袁世凯的门生故吏,赶走袁世凯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能激化矛盾,使握有大权的汉族大员们意识到,该摊牌了。
武昌起义只是根导火索,这根导火索引爆后,图穷匕见,汉族大员们瞅准机会,不和满清玩了。而手里没有任何一支听命于自己的实力部队,满清的结局可想而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袁项城要推动中国社会转型必须铲除满清皇族势力,内忧外患局面又担心会四分五裂,权衡利弊逼迫清帝禅让民国是最佳选择,然而当时历史条件恰恰需要君主立宪制最符合国情。后来孙中山多方撤肘,使得袁世凯政经不出中南海。袁世凯又想还回君主立宪制,殊不知神像排位自己亲手砸毁,无法再扶起来,最后造成中国外地入侵前后长达40年混乱,,,,
上一篇:小汽车的底盘如何保养?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