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秦、隋为分裂后的大一统朝代,为何二者的国祚如此短暂?
隋朝,秦朝,王朝秦、隋为分裂后的大一统朝代,为何二者的国祚如此短暂?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二、继承者威不服众、滥施暴政
这点上,隋炀帝杨广比秦二世胡亥还要强一些。两朝的开国之君始皇嬴政、隋帝杨坚能完成统一大业,无论是个人能力、施政手段,还是个人威望,在改革之初,足以压制一切反对派。但他们死后,纨绔帝二代,无法压制那些暗涌潮流,那些传统贵族、士族大家一见有机可乘,在国内一呼百应,带领“起义”的百姓们,立刻掀起了灭朝的巨浪。
纵然两朝短命令人扼腕,但是,遮挡不了两朝的伟大!当然,秦朝是更伟大的。秦朝奠定中国2000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奠定中国大一统王朝的统治基础,被称为\"百代都行秦政法\", 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可以说,正是得益于秦隋两朝的改革先驱,才成就了“强汉盛唐”的赫赫威名!秦隋改革为他人做嫁衣裳,汉唐就成了那个摘桃子的,并且将其发扬光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秦朝和隋朝,为何都成了短命王朝?”题目中明确指出了他们的特征就是“短命”,其实造成这两个朝代短命的原因也有很多共通之处。
一、都是从乱世中建立起来的朝代。
秦朝是从春秋、战国的500多年的分裂、争战中走出来的。而隋朝则是在统一的东汉结束之后的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各分裂国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二、开国的君主在建立新朝后在位时间比较短。
秦朝的开国君主秦始皇在建立新朝后仅在位11年。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在位23年。
三、两个朝代都不注意休恤民力,发动大量民夫进行大工程建设。
秦朝时候不用说了,修长城、直道、秦始皇陵、兵马俑、灵渠,这些工程至今我们还能看到,有些还能使用,其工程量和质量标准可想而知了,其他的不知名的或者没有留存到今天的工程更是不计其数了。隋朝时期则修了大运河、兴建了大兴城和洛阳城,还发动了耗费人力巨大的征高丽的战争,虽说没有秦朝时期的工程多,但只一项修大运河耗费的人力物力,至今还让我们享受其遗泽。
正是因为这些共同的原因,也造成了他们的国家迅速灭亡。其因果关系是这样的。
一是乱世的残留势力在暗中蛰服。
从乱世中建立起来的朝代,国内的各方势力虽然在国家机器的打击之下分崩离析了,但还是存在于国内的,甚至各国的反对势力都有目的的集中在一起,图谋反攻,一旦新朝出现大的动乱,就会趁机而起,这两个朝代后期的农民起义军里难免不会有这些势力插手的因素在里面。反对势力搞组织、出谋划策,起义军出人员,两者加在一起,就会形成很庞大的力量,造成新朝的迅速瓦解。
二是君主在位时间短造成平稳国内局势和削弱朝中大臣势力时间短。
国家在战乱之后能够花多长时间才能把以前战乱留下的隐患消化干净,这没有个固定的时间规律,大家看金庸的《天龙八部》里的慕容复就可以想象的到了,没有一两代人的时间,这些反对势力是不死心的。再有跟随开国君主打天下的老臣都有自己的势力圈,这些也是需要开国君主才可以能够压服他们的,也是需要较长的时间把他们的势力、权力收回。而这两个皇帝在建立新朝之后在位的时间都太短了,还没来得及把这些隐患解决自己就顶不住归天了。
三是因为大量征用民夫既造成了国家动荡并且还使农业生产受到影响。
这一段内容就不再多赘述,很容易明白的事情。调的农民出去修建筑、打仗去了,剩下的从事农业生产的就剩下妇女和老弱劳力了,农业生产受到影响又损伤了国力。恶性循环下来,就使国之根本受到了动摇。
总的来说,这两个朝代的相同点有很多,但也有一些不同点,比如秦朝还未从秦国时的战时的管理体制转变成发展经济的模式,隋朝时期对从东汉时期兴起的门阀士族势力没有效的控制手段等等,两者既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点,这些原因综合起来就是造成两个朝代非常短命的根本原因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自秦始皇统一华夏开始,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权,设立中央集权;也正是因为中央集权的皇权制度,所以王朝的兴替,兴也帝王,亡也帝王。纵览历代王朝的兴衰,尤其王朝的衰亡总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秦朝和隋朝就是这样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帝王决定了王朝的衰亡。
秦经过六代君主的开疆扩土、励精图治下,在第七代君主嬴政时统一六国、登基称帝。隋是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统一中国。
他们同样的急功近利,秦统一之初政局未稳,又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战役北击匈奴、南平百越;据估算当时全国的人口约为一千多万,而服兵役的人超过二百万,占壮年男子三分之一以上;而且在这种情况下,还抓捕壮丁修长城、凿灵渠、修陵墓、修建奢华的阿房宫;到秦二世时期,继续阿房宫的修建,而且秦二世贪图享乐、不理朝政、宦官当道,还更进一步加重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百姓痛苦不堪,民不聊生,“伐无道,诛暴秦”的讨伐声中走向灭亡。
隋炀帝杨广对外为了扩大版图,四处发兵征讨,曾三征高句丽;对内开凿大运河、修驰道与筑长城,广喜好奢华,宫殿建造及其奢华,使用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这些都大大的消耗国力,终究是劳民伤财、累积民怨;最终各地纷纷开始叛乱,隋朝的政权开始分裂,走向灭亡。
秦始皇、秦二世以及隋炀帝如果懂得“创业难守业更难”的道理,就不至于成为短命王朝。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一篇:哪种奶粉又好又安全?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