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教育部将分年度分批次选派职业院校骨干教师校长赴德国研修,对此您怎么看?
德国,职业教育,企业教育部将分年度分批次选派职业院校骨干教师校长赴德国研修,对此您怎么看?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近日,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实施职业教师境外培训计划,分年度、分批次选派职业院校骨干教师校长赴德国研修,网友对此众说纷纭,您怎么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其实送职业学校老师到德国培训前些年就有,德国的制造业发达,职业教育比较有特色,也就是双元制教育。本人就去德国学习过,对此有亲身体会。
师资培训的定位,当年进修学习的定位是由目标定位、方法定位和内容定位来确定的。
了解德国的教育体系,除了正常小学、中学到研究型大学外,还有可能是小学、主体中学到双元制职教体系中。
双元制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简单说就是中学毕业后找一家企业接收当学徒,企业再找职业学校送去学习,在企业主要学习操作技能,而在职业学校里主要学习理论。所以学生既是企业学徒,又是学校学生,毕业基本会回到企业工作。
以上是我所了解的情况,送职业院校教师去德国学习还是比较有用的,可以开拓教师视野,掌握一些教学方法,学会课程开发等。
你们觉得国家送培教师有用吗?欢迎大家留言评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几年前我有幸随我市职教教师团队赴德国学习双元制职业教育,所去城市为我国学习双元制教育去的最多的城市马格德堡(Magdeburg)。我们在马格德堡一所职业学校里面按双元制的培养模式学习了一个月,和他们的学生一样上课下课,完全按照他们的学习模式。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怎么回事,我就不多说了,毕竟网上介绍的文章一搜一大堆,我来说一说我对德国双元制教育的看法吧。
1、德国双元制教育只适合德国,而不适合我国。
①德国人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比我国高。我们都知道双元制职业教育在战后德国经济腾飞中发挥的作用,这就是因为德国人重视匠人的培养,不歧视手工业者。而我国自古“学而优则仕”的理念,家长都希望孩子接受精英教育,都想让孩子当官、坐办公室,不想让孩子去当技术工人,这点通过看各地区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招生的难易程度便可知晓。
②德国人口少,中国人口多。德国双元制教育在我国有个本土化的名称叫做“现代学徒制”,人口少可依双元制模式,师傅带徒弟,而我国人口众多,师生比不如德国,所以无法完全照搬德国。
③双元制的发起者为企业。德国企业先对学生有个初步的面试,然后与学生签订培训协议,将学生送到职业学校去学相关技术,并为学生支付学习费用。严格上说,此时这名学生已经算是企业的员工了。而我国企业多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很少重视职工的继续教育和学历提升,让企业招考学生并支付培训费用更是难上加难。
④我国校企合作仅是表面文章。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一直都只是学校一头热,企业参与非常少。最终导致学校所教和企业所用关联极小,没起到职业教育培养一名职业者的关键作用。且学校教学设备与生产企业脱钩现象严重,德国教师定期会去企业接受技能培训,德国企业会把企业设备提供给职业院校使用,这样学生学校学的便是企业用的,效果就明显多了。
2、我国职业教育的教学方式可适当学习德国双元制教育。
比如说现在国内教学所应用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学生一边学习操作,一边学习理论的模式便是德国双元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比如说我们在德国学习“PLC控制气缸”内容时,德国老师先给我们每组发了几个不同形式的气缸,让我们先观察气缸结构,然后再教我们气缸如何运动,如何连接等等。这便提现了“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
3、我国的职业教育未来在哪?
我国现在的职教体系包含了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到2022年,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也就是说本科职业教育也已基本成型。职业教育“立交桥”已基本搭建成功。但短期内很难达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地位。这需要扭转民众对待职教的认知,可以建立综合高中(普高和职高混合体),在高二时,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选择研究型大学还是应用型大学。
上文原创,仅代表我个人观点,如果举得有些道理,请大家多多关注和鼓励,谢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对于我们这些走在前面的高职院校来说,每年都有安排教师出境学习,德国美国较多,但是很难实现预期的价值,也许时间太短,也许老师个人水平有限,其实主要还是社会环境差别大,社会认知,企业理念,办学地位,教学理念通通都不一样,不论是哪一点只通过培训是没有什么大作用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是文明的传播器,支持中国教师走出国门,打开视野,将世界美丽筑在祖国下一代的心中,支持中国教育步子迈的再大一点,阔步走向国际,让中国早日自由、自信、骄傲地翱翔于世界的蓝天。
上一篇:中国未来的硅谷在哪里?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