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高三的孩子有焦虑症、社交恐惧症和强迫症,作为家长该怎么办?
孩子,焦虑,家长高三的孩子有焦虑症、社交恐惧症和强迫症,作为家长该怎么办?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人生关键的几步,如果走不好,后果将会非常严重。现在你忙,等你有闲的时候,你可能悔之莫及了!
二.要用接纳的心态对待孩子。
我见过一些家长,看到孩子出现问题时,不是心平气和地跟孩子沟通,而是说:你怎么这样啊,我高三时怎么就没有像你这样呢?是现在条件太好,是我对你太好了吧!
这样一旦沟通陷入僵局,将有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后果。
三.尽快联系班主任,跟校方多加沟通,尤其是借助于学校的心理咨询师,或者社会上的懂心理的专家来解决问题。
三个温馨提示:千万不要视而不见!千万不要着急上火!千万不要自以为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知道焦虑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是因为高考那其实是很正常的情况。如果三种情况同时集于一身,我到觉得太夸张了,这样他根本进行不了学习。我们先从焦虑症的方向来解决这个问题吧
首先急性期如果焦虑症状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了,那么首选应该是药物治疗,吃点安定,利眠宁等的药。
如果是非急性期轻度焦虑,那么我们首选的是心理治疗。当人受到现实的打压,严重的情况下会击垮自己的自信,会否定自己的能力。焦虑是一种情绪反应,正常人可以经常体验到,有焦虑症的人思考的事物是没有现实做基础或与现实不相称的,夸大客观事物与环境的危险性,夸大不良后果和威胁。
首先我们要辅导其患者了解他自己焦虑的非理性认知,让他学习新的认知模式,将新的认知模式作用到现实焦虑的情境中反复暴露与训练,巩固新的认知和行为模式。作为一个高三的学生,他想考入好的大学成了他唯一的目标,因为害怕自己成绩不理想产生的焦虑。所以身边人要淡化只有通过高考才能改变人生的观念,要时不时的给他列举一些反面例子。告诉他考个好大学不是他人生唯一的目标。人们争先恐后为了上好大学,到头来还是该上班上班上班,该工作工作,改变人生的不是学校,而是自己未来怎么样的去发展。
其次要增强患者的自信心,来降低焦虑程度。在完成某项工作和应对事物时,提醒他不要去怀疑自己的能力,告诉他以前达到的高度就是自己能够到达的高度。夸大失败只能使他发挥失常和产生紧张焦虑。
再者我们可以多倾听他内心的想法,多去回应他内心真正想听到的声音。如果高考胜利是他最终想看到的结果,那么一个事物的两面就将呈现在他面前。即考上理想大学和没考上。只有回应了他,他才能真真实实的去面对,否则面对的就是无回应之地,也就是绝境。
我们要带他离开焦虑的环境,去爬山,去海边看看,听音乐跑步。这样他会在自然界中发现他近期没能发现的美好,从而转移注意力。
最实用的一招是做吐纳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一次性吐出所有吸入的气体,反复做20次,慢慢会缓解焦虑症状。
至于社交恐惧症那又是另一种心理症状了,他的心理机制又有所不同。人的社会关系是三元的,也就是\"我,你,他\"这个关系中我对社会的认知,我的意志一直以为这个社会应该围着我转,按照我的样子来实行,这个属于一元。当我的认识的世界里有了一个你,那么这个你可以是我亲人,我的朋友。我可能在\"你\"那里感受到了不好的东西,或者好的东西,这是二元。但我不想要这份不好,所以转而其次投入到他,我你他三人的关系即是三元关系,这种关系里,有竞争有协作,有好与不好,而我在三元关系里感受到的东西远远多过于二元的关系。后来我把二元三元关系里的不好都踢出掉,我不想去接触那些不好的东西,我退而求其次,我选择了回到自己的一元世界,慢慢的我发现这个世界跟我想不一样,越不一样我越不走出来,不动则不伤。慢慢的我对社交就产生了一种焦虑。这便是社交恐惧症的由来。
你必须告诉患者,这个世界都是跟自己一样的人,每个人对关系的期许都是一样的。每个人的感受都是高度统一的。必须走出来面对每个不一样的心灵,这样你的世界才是完整的。用最自然的方式说话,提问,寻求帮助,慢慢的会有很大改观。
即使世界不一样,但是世界上的人的需求都是一样的,都是追求真善美,那么社交并不那么复杂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要知道的是,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任何一件小事,都可能会因为家长的过度紧张而扩大化,有些小问题,在周围人都觉得严重的情况之下,当事人也会受到影响,产生畏惧甚至恐惧心理。
家长要首先确定的是,孩子所出现的问题,真的已经严重到了需要外力进行干涉,而不是旁人眼中所谓的“问题”。
如果确定自己的孩子真的出现焦虑、社交恐惧以及强迫性的典型症状。
比如焦虑症,是出现无明确客观对象的紧张担心,坐立不安,还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症状,如心悸、手抖、出汗、尿频等,及运动性不安。
而社交恐惧症是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某种客观事物或情境为主要表现,患者明知这种恐惧反应是过分的或不合理的,但仍反复出现,难以控制。恐惧发作时常常伴有明显的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患者极力回避导致恐惧的客观事物或情境,或是带着畏惧去忍受,因而影响其正常活动。
强迫症则是有意识的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一些毫无意义、甚至违背自己意愿的想法或冲动反反复复侵入患者的日常生活。患者虽体验到这些想法或冲动是来源于自身,极力抵抗,但始终无法控制,二者强烈的冲突使其感到巨大的焦虑和痛苦,影响学习工作、人际交往甚至生活起居。
心理学问题近来已经逐步引起各方面人士的注意和关注,但是,不正确的对心理疾病的判断,对某些心理问题扩大化、严重化的认知,不仅不会对出现问题的对象有所帮助,反而会加剧心理问题的产生,甚至让出现问题的对象产生排斥心理,拒绝外界提供的帮助。
在对孩子的症状表征了解清楚之后,严重到已经对正常的生活学习产生影响的,建议求助于专业的心理机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