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汉武帝“独尊儒术”,为何在其统治思想中又参杂一些其他学派的思想呢?
儒家,汉武帝,董仲舒汉武帝“独尊儒术”,为何在其统治思想中又参杂一些其他学派的思想呢?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我们要明白,汉武帝选择如家学派思想的目的就为了稳固统治,而不是单纯的尊崇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个思想的说法首先就是基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而汉武帝也不是第一个在思想上进行变革的,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手段与秦始皇焚书坑儒目的是一样的,都是思想变革,只不过汉武帝更加温和。
而您所说的汉武帝在儒家思想上掺杂了其他的思想,其实说法是不准确的,首先我们要弄清楚汉代刘彻为什么选择儒家的思想作为社会的主流思想呢?原因有二,而这两点原因正是您所关心的,为什么会存在其他思想,其一就是儒家思想的起源,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所以从一开始儒家的思想就是集百家之所长。这从开始就注定了儒家学派的包容兼并的特征。
其二,这个人很关键,他就是董仲舒,正是因为这个人,改变了儒家思想的地位,在秦以前,儒家的思想并不被君王接受,因为诸侯时期郡主不仁不义,秦朝郡主刚愎自用,更喜欢法家的强势,但是他们的毁灭就证明了这样的选择是不正确的,也正因为如此,汉武帝急需新出路,来维护自己的封建统治。
所以经由董仲舒进化的儒家思想是为了迎合统治者的口味,这样的思想就必须具有全能性,不仅可以思想上维护封建集权,还要在日常行为规范上起到约束作用,所以此时的儒家思想必然需要借鉴吸收法家,阴阳家等诸多有用的思想。
其实在之后的朝代儒家思想还经历过变革,每一次都挽救儒家思想于生死存亡之际,去程朱理学和阳明心学等等,儒家思想本身就是包罗万象,并不是汉武帝掺杂其他思想,而是汉武帝所需要的思想董仲舒都会把他融进儒家学派之中。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尊儒术的尊,仅是口头上倡导,实用的是法与道术中的平衡术或御人术。终结于奖罚而已,儒从不实用,仅愚忠被强调起来而已,其它孔曰词都用于愚民的统一思想上了,即顺民训化上了,这也上司无礼,仅下级有礼的原因,由是鲁迅言满篇仁善字里行间渗出吃人画面。倡是认别人做,自不做的形式。
只不过乡科考都考四书内东西,被文人认定半部论语治天下的。
帝王是不用的,上司也不应用的,实用的儒术仅用上尊下卑一项而已。
莫被文人自吹弄糊涂了。
王用军事.法律.工匠.农桑.气象水利.监察.祀祭礼.奖惩,
悟空问看后,元宵节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汉武帝“独尊儒术”其实是一种口号,他的目的是利用儒家力量来将道家人物拉下朝堂。
当时的政治管理体系,是政教合一,帝王是儒教最高级的决策层,道家是儒教的祭司阶层,属于管理层,儒家是儒教的信徒层,属于执行层,是一个完整的权力金字塔体系。
汉武帝“独尊儒术”实际上是帝王这个决策层与信徒层直接达成宗教联盟和政治联盟,完全剥夺了道家这个祭司阶层的宗教神权和世俗行政权,以前的君臣体系为“君君道道儒儒”,现在直接变为“君君儒儒”,之所以要达成这个联盟关系,汉武帝是为了防止道(法)家专权,儒家是为了反抗其在秦始皇期间被道(法)家压迫的命运。
为什么法家可以轻易实现对儒家的压制?
因为道家人物的天然身份是方士,儒家人物的天然身份是儒生,道家人物当然天然就是儒家人物的老师,而所谓法家人物,就是那些被灭诸侯国原来的道家人物,包括具有国君、国师、国相继承人资格的人,因为灭国成为了破落贵族,落难王孙,他们的长处就是治理国家,所以他们在宗教方面弱化了自己的祭祀权,在政治上强化了帝王的行政权,就使自己从“师”降为了“官”,儒家也相应从“相”降为了“吏”。
为什么有道(法)家专权的现象存在?
集权专制的国家机器,必须时代强人才能够驾驭,结果秦始皇突然驾崩,后来的秦二世太过年幼,无力驾驭国家机器,赵国的原皇族赵高就鸠占鹊巢,形成历史上的第一种专权模式,汉王朝为了进行预防,就形成了后宫专权来制约可能的道(法)教专权,防患于未然。
后来汉武帝深受后宫专权的限制 ,所以其下定决心来个釜底抽薪,“独尊儒术”以干掉道家专权的可能,“杀母留子”以杜绝后宫专权的途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权释
汉武帝时,文不好。认为儒家学孔老二,道人练丹,不好。认为法家是改革、变革。
当时有两派:一派嘞嘞儒家,他们意为保守派,歌颂派,信佛。一派法家,批评派,除旧革新。
汉武帝力倡革新:出现了伟大的商鞅变法,
政治清新,经济上繁荣。衍生了秦霸大世(武统一),唐朝盛世(文安邦),成就中华一派独好的3兆年盛世!
samy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