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王阳明龙场悟道的重要意义是什么?何谓吾性自足?
他的,儒家,格物致知王阳明龙场悟道的重要意义是什么?何谓吾性自足?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一个真正懂道的人,会知道什么样的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也就是说看清事物的真相,懂得不争的道理,不会象他那样,拼命去地追求名利。一个懂道的人,会懂得不争的道理,做官不会掉官也不会被贬,只会辞职归故里。一个懂道的人,会懂得顺其自然,不会象他那样因为不得志而郁闷早死,一个真正懂佛的人,会知道放下和随缘,不会象他那么的执着。
人们之所以说他悟了道,是因为他经历了太多而看懂了人性,从人性中发展了他的学说,而一般人又不懂得人性,所以认为他是悟了道,因为人从他的心学说和知行合一理论,认为他的学说是溶儒道佛三家之长,所以人们就认为他是悟了道和懂了佛。其实他的心学就是人性学,只要懂得人性就能懂得心理学,懂得心理学就能懂得心学。
王阳明的学说和他的心学,其实是把儒家的学说和理论结合了人性所创立起来的一派学说。因为他所说的人要知行合一,其实就是因为人会为了自己利益而不择手段,为了利益会言行不一,所以他才会说人要知行合一。他之所以会说“吾性自足”,是因为他的思想是儒家的思想,导致他因不得志而认命,所以他才会说“吾性自足”。
为什么说他说“吾性自足”是在认命,因为他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我的性格是自求多福”。为什么他说的“吾性自足”的意思是“我的性格是自求多福”,因为他的人生始终不得志,而又无力回天,郁郁寡欢,所以他最后只好认命,有了遮丑,只能无奈地说“吾性自足”这样的话。
“吾性自足”之所以要这样解读成“我的性格是自求多福”。是因为如果他是懂道的话,他就不会写“吾性自足”这样的话,而是写“吾性自强”这样的话。如果他是懂佛的话,就会这样写,“吾性知足”而不是“吾性自足”,所以“吾性自足”只能解读成“我的性格是自求多福”才算是合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龙场悟道。'
……1508年春,王阳明作为朝庭\"驿丞\"被流放来到位于中国西南部的驿站。此时此刻他发现自已已经身处万山丛棘中,山中蛇虺魍魉,蛊毒瘴厉盛行,而且周围满是野蛮原始的苗族土著居民,他认为自己在这次流放中难以活命。所遇到的这一切让他深深地绝望前途渺茫。也正是在此山穷水尽,西楚霸王项羽十面埋伏,乌江自刎之际,忽然一夜大悟大彻而柳暗花明拔云见日,此悟对于王阳明极为重要,此悟对于中国哲学也极为重要。
……下面就是王阳明在《年谱》中对这件事的详细记载。三年(正德,即公元1508年),先生三十七岁(即36岁):在贵阳,春至龙场,先生努悟\"格物致知\"。…………,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寤寐中若有人语之者,不觉呼跃,从者皆惊。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乃以默记五经之言证之。莫不吻合,因著五经臆说。……他所找到的证据见于《大学》。此为儒家《四书》之首。此经是明朝年间官学的主题。其中的两个词语:格物,致知就是王阳明在贵州龙场被流放期间所沉思的东西。早在20岁时,王阳明就曾试图认识朱熹的“即物穷理\"之说,他花了七天时间对着一片竹林,孜孜以求竹子的存在之理。据《年谱》记载,他相信:“一草一木,皆涵至理。”当时年轻的王阳明的父亲王华在北京为官,在他父亲的官署中,栽种有一片茂盛的竹子,王阳明即取竹格之。对竹沉思其理之所在,遂因之遇疾。这件看似幼稚而又诚意的行为在王阳明龙场得悟之后很久才向他的弟子们谈起。
……龙场沉思得悟使得王阳明发现以前他多年的努力却是走错了方向。使他认识到“理不在心外\",而朱熹的“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理。”是一个错误的观点。此后王阳明极力主张:\"真诚而简单地认知自己,窥视自己的心,你将会发现天赋本性\"。但这种\"自窥已心\"决不应将此混同于道家的沉思,即不要像道家一样对\"人之本心\"的徒劳寻求,而应当自觉地向内寻求\"存在之理\",即这种所谓的\"宇宙之理\"。因为这是_种一切存在之理。
……为了进一步区别道家之沉思,王阳明又说:\"专求本心,遂遗物理,此盖失其本心者也\"。\"夫物理不外求于吾心…………心之体,性也,性即理。故有孝亲之心,即有孝之理…………有忠君之心,即有忠之理。无忠君之心,即无忠之理矣。\"
……正是他在龙场亲身体验而得到的启示,所以使他完全相信:正统的新儒家的格物学说是错误的。于是王阳明与正统的程朱理学分道扬镖而各行其道。由于王阳明紧紧抓住了“良知\",从而使得他的意志成为知觉对外物的反应,让意志成为了知识的功能,也由此而避免了天理的观念化而脱离实践的空转。
……也正是王阳明的\"物\"就是\"事\"就是\"理气\"的运动。所以使得他的\"知行合一\"具有了自己特有的生命与灵魂。这样就可以让他既不至于滑向佛家主观论,又不会落入朱熹的\"唯理论\"也因为如此,王阳明的心学从经验上假定了外物之存在,并且使得启示成为研究深藏在外物中的宇宙之理的杠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啊!缘起性空,吾性自足,空不是真的空,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有无限可能才是空,吾性自足就是善因结善果!种什么到心田就结什么善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龙场悟道,是王守仁很关键的一步,他悟出了怎样开始的道理,朱子理学认为万物有理有道且相关,只有格物才能获得,格的越多就越会接近道,而且有保持一种冰心状态即禁人欲以一种绝对理智去格物效果更好,但这是一种假设,不说万物种类之多,每种又独有个性,是不可能达到育万物公生的圣人之态的。而王守仁认为不用求外,自身心中就有道,有理,有良知。只需把自身的良知发展开来,自然就与万物相联系了。就能求到道了。而且人欲也是人性一种,只要有良知之心任何人都可成圣。这个就很厉害了。
上一篇:2019年全明星,詹姆斯会获得MVP吗?韦德有可能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