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学生,老师,师生关系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很简单:互相尊重、注意沟通、喜欢聆听、互相理解、像朋友一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01首先大多数老师都是为了学生好,所以学生要正确看待老师的严厉要求,听老师的话。
02
学生要学会尊重老师,即使老师有做的不对的地方,也不能顶撞老师,应该适时和老师沟通。
03老师是帮学生授业解惑的角色,所以学生遇到问题,应该及时请教老师,老师是最喜欢学生去问问题的。
04平时除了学习,生活中的一些趣事也可以和老师分享,试着和老师做朋友,老师也会越来越喜欢你。
仅供参考 亲
望采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只要老师跟他们交朋友,即便是学习不好的学生,也可以先跟他们交朋友,朋友身份提醒他们学习,也好过老师身份的命令。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理想的师生关系是处理成健身教练和学员的关系。学生自己按自己的目标学习,老师按标准教学。现在社会让老师承担太多职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师与生——合伙人还是陌路人?
新时代下师生关系、科研模式应该是一种怎样的模式,值得探讨。近些日子关于师生关系的问题争论个不休,其实这不只是个体之间的恩恩怨怨问题,也不是群体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关系。这里隐含着众多的涉及到个体生存问题和管理层面等客观方面的问题等。这么多年,从看到、媒体报导和亲历的一些师生关系、科研模式等现象,体会下来,的确存在和暴露出当今师生关系、科研上,乃至教育上的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实则复杂,其背后隐藏着许多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1.学生给老师打分。
这个看似客观的评价活动,好像是要反映一个老师的各个方面。通过打分这种形式,真的能够恰如其分地反映和评价一个老师的教学水平和道德吗?显而易见。这就是个糟糕的评价法术,某些学校似乎在用这个手段来管理教师!作为一个教师,他的一举一动都在舞台上,在同学们的眼睛里。但学生能够给出一个客观真实的评价码?古时,中国有个画家,擅长画梅花,颇自负。一日,在一寺庙的墙上画毕,请众人点评,圈出画之缺点。第二天一早,画家去看,结果,画面上尽皆圈圈点点,画家好生失落。后转念一想,遂请众人勾勒出画中之妙之善处。不久再去看,画面尽皆善妙之处。姑且不说老师之学业、道德、品格的优劣,你能说出学生之态度、道德、评判的客观正确吗?若是有些人别有用心,就是看老师不顺眼,找理由合伙整老师也不是不可能。另眼看世界,未必是大同世界,你眼里的梅花,他眼里的牛粪。
2.非升即走的管理模式。
这本是哈佛大学近百年前提出的治校管理方式,有其存在的根源和理由。但我们怎么能够如法炮制应用在几乎各个高校和研究所呢?这个管理考评模式是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的吗?考虑到各校的实际情况了吗?管理、服务、领导、资金、理念、方法和措施等是否都跟得上和到位呢?前两年清华大学外语系女教师的事件就暴露出这种管理的弊端。那本来就是个教书传道的职业,又不是教授,更不是研究员,你非得让她一年出几本书,出成绩,创新,她如何去创啊!难道再要造出一个世界语吗?这真是管理的不得法,没有从实际出发的本本主义。这样的管理模式就是让教研人员在短时间内多出成绩,快出成绩。结果大家都知道,究竟有多少有分量的科研成果示于世人!学校的研究人员为了能够很好的生存下去,只能通过各种手段和渠道去争取项目,通过多种途径去抢好学生。目的是显而易见,让学生这一廉价劳动力出成果。教师压力之大可以想象。
3.五花八门的科研模式。
多年前的教育目标和方针,是讲教育,是讲人才的培养。如今是这样码?现在有些地方就是尽快使研究生能够快速走上科研之路,然后快速实验,快速发表。这里我们看到多种指导管理模式,举其一二三四。一种是,由于导师经费不多,导师提出想法,学生去实践,然后导师再配合数据分析,是一种紧密的小作坊型师生关系。一种是,大老板型的指导方式,由于经费充足,不介意花俩钱,手下有几个副导师带队,于是构成了三梯队管理模式,实际上都是二导师的想法。当然,还有双方联合培养的模式,其好处是有两个导师,这样构成‘铁三角’了,有两个靠山。还有一种比较苦闷型的,导师根本不管,学生一个人大海捞针般地学习工作。不一枚举。最主要的,有一些导师为了拉关系争取项目,根本无暇培养学生。现在,许多老师,尤其是不差钱的,就尽可能多的招学生,目的只有一个,做出实验,尽快写出论文,变成成果。导师留着晋升、报奖、实验室考评之用之类。因此,现在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暗地里发生了变化,从人才培养模式已经转变为科研劳动力的生产模式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