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诸葛亮临终前为何安排马岱杀魏延?
蜀汉,汉中,刘备诸葛亮临终前为何安排马岱杀魏延?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如果诸葛亮看到了这个问题,诸葛亮会感到很懵,他会问自己,我什么时候安排马岱斩杀魏延了。
看到问题的如果是马岱,他也得说,安排我斩杀魏延的根本不是丞相,丞相是没有过这个安排的。
至于魏延,他则更郁闷,怎么罗贯中的小说对人影响这么深,怎么我也是蜀汉大将,难道大家连真正杀我的凶手都不知道么?
分析
魏延这个名字大家不会陌生,只要是对三国史有些了解的人,就知道魏延此人在蜀汉后期的重要性。
在刘备死后,蜀汉硕果仅存的两位重要将领,一个是赵云,一个是魏延。赵云作战时中规中矩,或许不会有什么大功,但不会有大过;魏延喜欢冒险,“子午谷奇谋”就把其性格完全表现出来了。
而赵云死于诸葛亮之前,等到诸葛亮死后,魏延就成为蜀汉“唯一”的统兵将才。可这样一位重要人物,最终却死于内斗,实在是让人感到可惜。
魏延的大饼
魏延这个人在蜀汉的地位很特殊,他追随刘备的时间不算长,同时也没有足够强悍的“豪族”背景,但刘备却对他很重视。
刘备对魏延重视的最直接的体现,就表现在刘备在选择汉中太守的时候,任命了魏延。这一点,整个刘备集团没有人能想到:
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
想来刘备之所以如此重视魏延,除了因为魏延有能力外,还和魏延是带资入股有关:
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也。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
不过,就小编来看,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魏延画饼。魏延的饼画得很大,就像袁崇焕画给崇祯皇帝的饼一样。让统治者就算骗自己,也要让自己信这个饼:
先主大会群臣,问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先主称善,众咸壮其言。
我真心不知道,以蜀汉的兵力,魏延如何能做到他说的这些。魏延虽然能力出众,但绝非凭一己之力就能扭转乾坤的人,起码我不觉得魏延有这个本事。
魏延给刘备画饼,让刘备任命他为汉中太守。索性魏延运气不错,曹操自打汉中失利后,就没有大规模向汉中发动攻势。
刘备死后,魏延开始给诸葛亮画饼,这个饼就是大家熟知的“子午谷奇谋”:
延曰:“闻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亮以为此县危,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故不用延计。
诸葛亮因为谨慎,而不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这也成为了后来人们诟病诸葛亮的原因之一。可从全局出发,子午谷奇谋除了“奇”之外,是一点不“谋”。
子午谷的道路早已损坏,魏延不可能从这里过去。就算过去了,五千人攻打长安,能拿得下么?夏侯懋真那么无能么?
就算他无能,潼关和长安互成犄角,魏延即便占领了长安,曹魏只需要一个骑兵突袭就把魏延和他的部队包围了,怎么和诸葛亮遥相呼应。
二流的能力,配置上一流的雄心,魏延这个人,有些时候给出的承诺太高,给自己的期许也太高。到头来害了自己。
诸葛亮很“无辜”
很多人在讨论魏延之死的时候,会把诸葛亮临终的一个举动拿出来说事:
秋,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
一个“密”字,让很多人揣测诸葛亮这次安排身后之事是要针对魏延。这简直就是无稽之谈,毫无依据的。
诸葛亮身在前线,又是临终之前,他是蜀汉的精神领袖,他生病这件事本身就应该保密。而知道这件事的人,本就应该是他身边之人。
前线是敌人探子最多的地方,如果诸葛亮不秘密安排,而是大张旗鼓的安排,那蜀汉还如何悄悄撤并,司马懿不是早都做好准备了么?
至于诸葛亮为什么不叫魏延,原因并非是要“暗算”魏延,而是以诸葛亮对魏延的了解,魏延很可能不会听他安排,秘密退兵。
如果魏延早早就知道了诸葛亮的安排,以魏延一贯的风格,很有可能会导致蜀汉早早地就兵分两路,而蜀汉想要秘密退兵这件事,也很容易引起司马懿的警觉。
说白了,诸葛亮不告诉魏延,只是想妥善地安排退兵,而并非要安排人除掉魏延。一心北伐的诸葛亮,死前所想的也是如此。
他自然知道,魏延的北伐信念,以及魏延的个人能力,他不会断蜀汉的臂膀。
死于内斗的魏延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斗争,蜀汉自然不会摆脱这个规律。其实,自打刘备站稳脚跟后,集团内部政治斗争就频频发生。
在诸葛亮死后,蜀汉的内部,又发生了新的政治斗争。这次政治斗争的主角分别是杨仪和魏延。
诸葛亮很欣赏杨仪,也非常重视杨仪。当然,杨仪自己也自视甚高,而且给蜀汉立下很多功劳。
可我们只要注意一点,就能发现,诸葛亮对杨仪的欣赏是只限于能力的:
亮病笃,汉使尚书仆射李福省侍,因谘以国家大计。福至,与亮语已,别去,数日还。亮曰:“孤知君还意,近日言语谘弥日,有所不尽,更来求决耳。公所问者,公琰其宜也。”福谢:“前实失不谘请,如公百年后,谁可任大事者,故辄还耳。乞复请蒋琬之后,谁可任者?”亮曰:“文伟可以继之。”又问其次,亮不答。
诸葛亮临终之前安排后事,选择了两个继任者,一个是蒋琬一个是费祎。按理说,当时的杨仪身份和资历都高于蒋琬,费祎,可他为什么不选。
说白了,诸葛亮觉得以杨仪的品行不足以当百官之首。可杨仪本人不这么想,他不仅想要当诸葛亮的继任者,甚至还想像诸葛亮那样,成为蜀汉新的精神领袖。
而他想要这么做,所会遇到的最大阻碍就是魏延。因为魏延无论是在资历、能力、战功上都要比杨仪强。
杨仪想上位,就要控制魏延。但魏延不会被杨仪所控制:
延曰:“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
其实,魏、杨二人之间的矛盾,早在诸葛亮死前就常常发生:
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唯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
说白了,魏延之死,就是杨仪一手操控的。杨仪想要成为蜀汉领袖,而魏延不服,从而两人爆发了矛盾。再加之积怨已深,所以杨仪诬陷魏延谋反。才有了后来马岱斩杀魏延之事。
结语
魏延本来就没有反迹,他也不会造反。他只是不愿意听从诸葛亮退兵而已,魏延之死完全就是杨仪“挟私报复”,与诸葛亮毫无关系。
而且,就算是诸葛亮想要暗算魏延,他也不会用马岱。彼时的蜀汉虽然人才凋零,但马岱还不足以担当“如此重任”。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