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所谓的鞭打督邮到底是刘备打的还是张飞打的?对此你怎么看?
刘备,演义,太守所谓的鞭打督邮到底是刘备打的还是张飞打的?对此你怎么看?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所谓的鞭打督邮到底是刘备打的还是张飞打的?对此你怎么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历史上鞭打督邮是刘备不是张飞!
先来回答问题,所谓的鞭打督邮到底是刘备打的还是张飞打的?对此你怎么看?三国演义演义中是张飞,而历史上是刘备怒鞭督邮,不是非张飞!
督邮,是督邮书掾、督邮曹掾的简称。汉代各郡的重要属吏。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宣达政令兼司法等。每郡分若干部,每部设一督邮,掌监属官。
督邮是三国里的一个非常小的角色,他被列为三国之中无名无姓的代表。然而正是这样的一个角色,却给许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原因不仅是因为《三国演义》对其蛮横无理、贪婪无度形象的生动刻画,更是因为作为一个基层的督察小官,督邮居然能够凭借自己的好恶和权力,随意决定底层官吏的升迁、奖惩。
为什么刘备会鞭打督邮或者说三国演义中张飞会鞭打督邮,因为以督邮为中心的小政治生态圈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东汉末期整个政治生态圈的状态。
第一是平民子弟寄希望通过军功上升的渠道受到限制。《三国志 先主传》记载,刘备凭借镇压黄巾起义的军功而获得安喜县尉之职,然而不久之后由于朝廷诏令“其有军功为长吏者,当沙汰之”,因为地方督邮主管此事,由此引发了刘备拜谒督邮不成怒而杖责督邮的事件。而《三国演义》沿用了这一缘由,督邮巡视各县的起因亦是“凡有军功为长吏者当沙汰”而“玄德疑在遣中”。于此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历史还是小说,其共同点都在于获得军功已经不是能够稳定得到晋升的标准,即使凭借军功取得官职,也可能随时面临淘汰的危险。小说中借关羽之口:“兄长建许多大功,仅得县尉,今反被督邮侮辱。吾思枳棘丛中,非栖鸾凤之所。不如杀督邮,弃官归乡,别图远大之计。”表达了平民英雄凭军功入仕不顺愤愤不平的感慨。
第二是政治腐败上行下效,买官卖官的现象司空见惯。
小说《三国演义》中就生动地描绘了这一场景,督邮到达安喜县后,就暗示刘备贿赂自己,在遭到拒绝之后恼羞成怒,而安喜县吏则向刘备一语道破了玄机——“督邮作威,无非要贿赂耳。”
而小说中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细节,督邮并不看重刘备所谓的皇亲身份,而更看重现实的利益,因此他会呵斥刘备“汝诈称皇亲,虚报功绩。目今朝廷降诏,正要沙汰这等滥官污吏。”。这和之后朝廷大员袁绍对待刘备的态度完全不一样,袁绍曾经在十八路诸侯会盟时赐座刘备,并说到“吾非敬汝名爵,吾敬汝是帝室之胄耳。”。督邮的所作所为,暴露了东汉末期地方官员素质极低,而这背后更是官员选任标准的缺失,以督邮这一面小镜子,可以反应东汉末期腐败的政治环境,同时也突出了政权走向衰败的趋势。
这在历史和小说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三国志 先主传》记载“督邮至县,当遣备,备素知之。闻督邮在传舍,备欲求见督邮,督邮称疾不肯见备,备恨之。”历史上的刘备虽然热血意气,在遭到督邮冷遇后怒而杖责督邮,但在此之前还是希望通过拜谒督邮的方式获得和平解决问题。在自己的督察官兼上司督邮的面前,刘备的第一选择还是妥协,只有在明确遭受拒绝的情况下才采取了武力解决的方式。
而小说中的刘备被塑造地更加无奈,当刘备得知督邮要捏造证据陷害自己时“几番自往求免,俱被门役阻住,不肯放参”。小说中督邮拒绝接见刘备,刘备的合理诉求无法表达,很可能导致刘备辛苦获得的爵位丢失。所以,刘备会穷尽和平解决的方式而不轻易地使用武力。
虽然督邮在历史和小说中都是平民英雄上升的第一道阻碍,但是历史上刘备最终对待督邮的态度和小说中却有区别,因此也出现了刘备杖责督邮和张飞怒鞭督邮两种不同的形象。
然而,无论是历史上还是小说中的刘备都不同于这两种类型,历史上刘备亲自杖责,小说中刘备借张飞之手鞭打,但最后都没有杀死督邮,并不是因为督邮的求饶,而是因为刘备深知,督邮只是一个基层的小督察,是自己上升过程中第一道关卡,杀一个督邮也许于事无补,反而会对自己的前途造成不利影响。
作为平民英雄的刘备此时英雄之志未泯、入仕之心未死,因此也就采取了这样相对折中的办法以此潜伏一段时间,等到时机成熟再作打算,而督邮事件也表明了以刘备为代表的平民英雄的崛起势必还要遭受更多的困难和阻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鞭打督邮的事确实是刘备干的,《三国演义》作者有意让张飞替刘备顶包,是为了维护刘备斯文长者的形象,突出张飞的暴脾气。小说里写督邮到了县里傲慢无礼,索要贿赂欺压百姓,张飞一怒之下鞭打督邮,后刘备弃官,三兄弟离去。不过事实真相并不是这样简单,督邮是奉命办差,刘备也是心里窝火。
东汉光和元年,朝廷剿灭黄巾起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参与平叛的各路将领都有封赏。刘备也因功被任命为安喜县尉(在今河北定州市附近),其职责相当于公安局长,专门负责维护社会治安,征发劳役。刘备在巴掌一块大的地方做了第三把手(在他上面还有县丞),要想从这里干出啥名堂来出人头地,升迁做太守刺史希望渺茫。
他带领弟兄们参与剿灭黄巾,抛头颅撒热血换来的只是这么一个芝麻官,对于“胸怀宇宙”的刘备来讲,心里肯定憋屈地慌。尽管心里不乐意,但毕竟自己进入了国家公务员体制,也只得安心工作,刘备干得不错“与民无犯,民皆感化”。
在此之间,中山国太守张纯和泰山郡太守张举联合造反,一下子声势搞得很大,战乱波及北方。刘备所在的安喜县恰巧在战区,无法躲避战乱,刘备又奉命参与了平叛讨伐二张的行动,据载,这事发生在汉灵帝中平四年(187年),当时刘备正在安喜县。
这场战斗刘备打得很惨,双方激战后刘备负伤,只能躺在地上装死,等叛军退去后别人找到他,才拣了一条命回来。刘备在安喜县干得好好的,又遵照朝廷的调遣去和二张打仗,而在叛乱基本平定后,朝廷突然又找理由要整顿干部队伍,裁汰因军功任职的官员,在刘备等人看来纯粹是卸磨杀驴。
上一篇:中国男足曾经也是亚洲前三,为何如今落为亚洲二流球队?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