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你对现在的农村‘’学校建的越来越漂亮,学生却越来越少‘’现象怎么看?
学校,农村,学生你对现在的农村‘’学校建的越来越漂亮,学生却越来越少‘’现象怎么看?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你对现在的农村‘’学校建的越来越漂亮,学生却越来越少‘’现象怎么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九十年代毕业后分在自己家乡从教,虽然在农村,但离城里也就只是十分钟的车程。
那时学区一共有一千多名学生,二百多位教师。发展到现在,有教师六七十人,学生二百来个。有一所学校4位教师,9名学生,还有一所学校2位教师,1名学生。校舍一直也在建设着翻新着。国家的政策很好,乡下老师有一点点补助,而且生源不足一百的村也配足100名学生的办公经费,因此大多数的学校往往想方设法也要留住个把生源。一个生源也是5万的办公经费呀。国家投入是非常大的。
现在农村的学校是越建越漂亮了,在农村从教的老师待遇也提高了。但是学生却越来越少了。这大概是因为近几年城市大发展了,农村的孩子大多数都在城里落户了。像我们这里,越离市区近的学生越少,离市区较远的乡镇学生还稍多一些,但是跟以前相比都是大大减少了。
学生少的原因,也受近几年择校热的影响吧,大部分的孩子都进城了,感觉优秀的老师也大部分进城了,不去城里接受教育,觉得愧对娃。
乡下校舍漂亮宽松,城里就显得拥挤多了,我现在所在的学校有五千多名学生,也就二百多位教师,教育严重失衡。
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希望能渐渐改变这些现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现在的农村学校得益于国家对教育的大力投入,“学校建的越来越漂亮”。然而,硬件搞得再漂亮,也是没有用的。下面来探讨一下为什么学生却越来越少的问题。
第一,城市化所带来的乡村空心化。
这几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大踏步前行,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大大加速。随着农民的腰包不断的鼓起来,农民大都进城买房、就业、就学。一个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乡村空心化”严重。农村往往只剩下难离故土的老人,只有他们还坚守在故乡的老屋。没有了人,乡村学校也就没有了生源。
第二,打工潮带走了一大批孩子。
很多地方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原来他们的孩子还是在家乡留守,随着国家加大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力度。很多孩子都随父母在打工地就读。这也客观上减少了农村学校的生源。
第三,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导致很多农村孩子到城市学校就读。
城市里的教育设施、教育师资、教育资源要远比农村丰富的多。教学质量也远远的超过农村学校,这很大程度上吸引了农村孩子进城的步伐。现在的家庭基本都是一个孩子,富裕起来的农民,必然会选择加大对子女的教育投入。那么,将孩子送到条件更好的城里学校就读就成了必然选择。
第四,某些县城等中心城镇超大型“航母学校”的虹吸效应。
在某些地方,县城往往存在着一到几所的超级航母型学校,他们将乡村生源几乎全部抽走。例如,江苏北部的宿迁市,下辖的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每个县城都有一到两所超级中学。每所中学人数高达2万人。直接导致下面乡镇的生源都被吸引到了县城,下面的乡镇中学几乎没有学生。姑苏老师曾经在2015年到宿迁市沭阳县下面某乡镇中学上示范课。该中学占地数十亩、学校建造的非常现代化,教室里都装备了十几万元一套的多媒体一体机。该校拥有编制内教师82人。但是,全校7-9年级学生加起来只有70人。居然是老师比学生多。原来,学生到县城读书去了。
那么,解决这种现象的办法是什么呢?
答曰:均衡化办学。
在提高硬件建设的同时,加大对人的投入,给予乡村教师较高的待遇,要能留得住人。有了优秀师资,教学质量提升了,学生不走了,问题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
姑苏讲堂,专注于教育类问题的解答,欢迎关注。欢迎提问,我将给予您详尽的回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现代化、城市化、少子化的必然。
硬件现代化,学校会越建越好。
生活城市化,乡村学生减少。青壮年进城或去发达地区经商、务工,部分孩子去父母所在地就学,本乡本土学生减少。
百姓少子化,学龄儿童锐减。计划生育的实施,现代观念的影响,育儿成本的剧增,社会进入了低生育时代,学主减少。
不管怎样,农村及老少边穷学校的规模虽可以缩小,但设施设备的质量和规格不能降低。像许多发达国家一样,要保障每个孩子就学的基础设施达到基本公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是真正的有粉都擦在脸上的表现,农村教育是被重视了,硬件建设已经就位,可是教育的对象,硬件里的主角却越来越少,难不成将来只剩下个欣赏的空架子?
我觉得想让农村的学生能够接受教育,不让学校变成空架子,最重要的还是对农村教育观念的宣传和转变,外出打工挣钱在很多农村人眼里远比接受教育要重要得多。
振兴农村教育,绝不是只建设学校那么简单,当然,这是基础,没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学条件的保证,老师能心甘情愿地留下来教书吗?学生能心甘情愿地学习吗?
改善教育环境,先要转变教育观念,只有思想认识上去了,农村学生才不会辍学打工流失,农村家庭的教育成本、农村教师的待遇保障等等一系列问题都应该同步解决,试想,学校还会愁没有学生念书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