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家长在墙上写了训言,有人说要言传身教,而不是靠背诵!这种教育方式你怎么看?
孩子,言传身教,自己的家长在墙上写了训言,有人说要言传身教,而不是靠背诵!这种教育方式你怎么看?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家长在墙上写了训言,有人说要言传身教,而不是靠背诵!这种教育方式你怎么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教育模式,有点新鲜。所以,想写一下。
这种做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也有做的不当之处。
积极之处在于通过时时刻刻的提醒,会让孩子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但是问题就在于过多的提醒,会让孩子产生厌烦,最终视而不见,不仅没有任何意义,还会对生活中很多提醒视而不见,这是极大的害处。另外,训言的“训”字,估计没人喜欢,这是批评的感觉。另外背诵的方式更不可取。
有一段孩子在卫生间洗漱后,不收拾就走,我曾经这样做过,在小纸条上写到:亲爱的女儿,今天你洗漱后没有收拾就走了,妈妈已经为你收拾干净,把洗漱用具放回原位。妈妈知道你今天有点着急,相信你也会做好这件小事。孩子回来后,看到了纸条,应该是很惊喜和激动,因为我没有批评她,当时她还发了QQ空间。第二天,她依然没有收拾,我依然写纸条,好好收拾洗漱用具。第三天,孩子开始收拾洗漱用具了,第四天,孩子做得和我一样好了。然后,我再写一张小纸条贴在卫生间镜子上,孩子得到了积极的暗示和鼓励,就一直做下去。
建议在提醒时这样做:
第一,你希望孩子是什么样的,你就先给他做榜样,让孩子知道具体做法。
第二,可以用短信、微信、小纸条积极暗示,你希望孩子是什么样,就在纸条上鼓励孩子这样做。
第三,每次提示要具体可操作,不要讲大道理。例如,我在纸条上告诉孩子,我已经把你的洗漱用具清洗干净,放到原位,这就是告诉她具体做法。
第四,信息量不要太大,每次提醒就说一件事,或者再小一点,可以是做一件事的一个细节。这样简单易行,孩子才可能做。如果太难太复杂,孩子就不做了。
你的孩子有哪些不良习惯,你是怎样帮助孩子改正的?写在评论区,我们一起探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想让孩子听话照做,父母必须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与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训言,一般是名言警句,对家中孩子或书写者具有启示、提醒作用。报刊杂志、电视、网络等媒体及小学生的教科书上会见到这类句子。家长将这类句书写在墙上,显然是在教育家中的孩子,并且是从自己做起,用实际行动教育孩子,而不是只要求孩子背诵下来,然后是孩子按所背训言去做,这样的效果如何呢?
我用一实例来说明效果。因自己是一个教育者,接触到不同类型的学生及家长,由于孩子受家庭的影响不同,在学校会表现出对学习的态度、与同学的相处方式、个人卫生及公共卫生的讲究等方面的不同。一个同学个人的卫生很好,穿着整洁,很注重外表,但较自私。家访得知该生母亲也较讲究个人卫生,与婆媳关系处理不太好,对婆婆不太关心。建议该生母亲为自己的树立好的关心、孝敬老人的榜样。该生母亲听从建议,将“孝敬、关心老人是中华传统美德”及“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等训言写于纸上,张贴墙上,并每天对婆婆问寒问暖,一日三餐亲自下厨,煮好后,叫婆婆共同与家人就餐,来人来客必让婆婆坐于上方。该生受其母亲影响,对同学的关系也处理得比以前好,学习上主动帮助同学,手上有吃的食品也与同学分享。言教不如身教在这个学生身上得到充分体现。如果只要求该生去机械地背诵一些关心他人之类的名言警句,学生会在短期背诵,但教育的效果恐不及言传身教。
以上是我亲身经历的有关训言与言传身教结合的实例。其效果不错吧。你身边有这样的事例的话,不妨说出来,让更多的家长从中受到启发,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不是很好吗?赶快说出来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言传身教方可,但说个官场笑话,一天,一个司机在路上撞死了一头猪,告之官堂,养猪人和官爷是远亲,判决司机培偿养猪人三倍钱财了事,因猪是母猪,有繁殖能力,合理吧。反之司机不服受贿官员,又改判了,道路上能养猪吗?双方都有过失,一倍互达谅解,不许再告,看似更公平,你愿咋评论?言传身教?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两种做法并不矛盾,家长言传身教的感染靠的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为孩子做出了榜样,孩子通过耳濡目染,模仿父母行为习得良好习惯。
家训写在墙上,明文规定。直接告诉孩子什么事应该怎么做。让孩子记住背会,在大脑中形成规矩。
二者也有区别,言传身教润物细无声,此处无声,胜有声。是浸润式教育,孩子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家长的榜样行为。这种教育,孩子比较容易接受,效果比较明显;明文规定的家训,来得直接,不拐弯抹角。作为一项任务要孩子完成,需要家长的监督。有些孩子可能有偷懒抵触情绪,效果好坏跟家长的监督有关,更取决于孩子是否愿意接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